童年、少年時期是“志形成的階段,這一階段父母如果能抓好立“志”這大根本環節,就能使孩子將來擁有大的人生規模和高的人生歸屬。這個時期成孩子雖然還沒有具體的人生理想,但開始有了明確的人生歸屬。在心中編織起來的童年“夢”中,已經開始將自己的未來定位在高檔還是低檔、偉大還是平庸。這可是根深蒂固的自我定位,從此以後,基本沒有什麼力量可以更改 。
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巴爾扎克說:“沒有偉大的願望,就沒有偉大的天才。做父母的要培養和引導孩子敢於理想、善於理想,要為孩子未來的成功撒下理想的種子,因為理想加上實際的行動才會為孩子未來的成功創造無限的可能。
一個沒有立大志的人,不管他(她)的智力、意志、品德有多好,都不可能形成大的人生規模,更不可能有大的事業成就。現實生活中經常可以看到很多才智不錯的人淪為平庸,做任何事情達到一定高度之後就容易滿足,不再有進取之心,難以再上臺階。
而一個從小立大志的孩子,則對任何事都不會滿足於現狀,有追求完美、追求最高境界的慾望。取得一定的成績之後,總有更上一層樓的決心和氣魄。這樣的人不成功於此,必成功於彼。而且成功的可能性往往也比較大。
因此,千萬不能錯過童年、少年階段的立志。它比其他所有教育和培養都更為重要。一個人錯過了其他東西或許可以補救,一旦錯過了立志的最佳時期,則永遠無藥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