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我們是單個的個人,對自己的行動要負責,要找到我們人生的意義。——弗洛姆

古往今來,人活著的疑問是“為了什麼”?尤其是當生活遇到坎坷時,努力沒有目標時,單調重複沒有盼頭時,更是懷疑活著的意義。

我們小心謹慎樹立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遵循他人的期待活著,按照舊有或他人指定的道路前行,看重自己在他人心中的位置。這其實不是為自己而活,而是為他人而活。

因為這樣活著,有很大的生存壓力,一旦自己的形象在他人心目中打折扣,就會產生自卑感。有的人從小時候就有“不如他人”的自卑感。

為了不讓自己自卑,也為了掩飾外界給自己造成的內心創傷,就會用“假現象”顯示自己其他方面的優越,外表看起來自己很強大。

接下來,結合《自卑與超越》這本書,讓我們一起了解:一是,我們的自卑情結和優越感是什麼;二是,我們怎樣戰勝自卑,找到真正的自己;三是分享一下襬脫生活煩惱,活出品質的感想和心得。

01 自卑情結與優越感是什麼

《自卑與超越》作者阿弗雷德·阿德勒,給“自卑情結”總結這樣的定義,他說“如果在面對一個棘手的問題時,一個人感覺自己無能為力,由此產生的情緒就叫自卑情結。”

比如一個男人在婚姻關係中受挫,遇到婆媳關係這個無法調和的矛盾,進而影響到夫妻感情。當矛盾激化到無法收拾的地步時,他站在妻子和親生母親之間左右為難,他感覺到對這件事無能為力,由此產生自卑情緒。

這種自卑情緒一直困擾著他,為了解決婚姻中的矛盾,他選擇“逃避”,不去觸碰“婚姻”的話題,他覺得婚姻就是這麼回事,“我算是知道了婚姻的真諦”,他以理解“婚姻關係”本質為自豪的事情。

這就產生一種對“婚姻”理解的優越感,其實是對自己自卑感的補償手段。因為他無法解決婚姻中的難題,所以就以“知道婚姻是什麼”為自豪點,實際上他與妻子的關係沒有絲毫改善,或者他離婚後不再選擇相信婚姻。

優越感是自卑情結的補償手段。

真正起到補充作用的優越感,不是掩飾、拖延、躲避遇到的問題,而是轉變角度和想法,積極面對解決問題。

這種思考方式就是對他人有益,幫助他人,將人生價值觀建立在能夠無私貢獻自己的格局中,我們才能明辨其中是非,勇敢迎接挑戰和困難。

02 一個擺脫煩惱,讓人生有價值的方法

這個方法很有用,它是讓我們站得更高,想的更遠,格局更大。我們做事情的目的是從幫助他人為出發點,那一切事情就不會煩惱不斷,或深陷其中了。

人為什麼要工作?有的會說養家餬口為了賺錢,這種思想無形中給自己壓力,即是說無論工作多麼枯燥、乏味,我們都要去做,即使每天只是按部就班做重複性勞動,這也是生活所迫,毫無工作的樂趣。

如果我們換個想法,我們工作是為了幫助他人。可以幫助家人,讓家人的生活過得更好;可以幫助客戶,以自己的專業知識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可以幫助公司,讓公司發展地更好,更有助於社會發展,及周圍環境的提高和改善。

這樣想的話,就不會計較那些所謂的個人得失,不會計較誰更“得益”,不會因陷入工作中的煩惱而無法自拔。

沒有一個人是孤零零活在世上,從一個人出生開始,就要處理身邊各種人際關係。如果想要活得灑脫和無畏,就要跳出個人所陷矛盾。

我們的日常生活,也是建立在能夠幫助他人為出發點。

比如夫妻關係,家中事物誰做得多,誰做得少,爭來爭去,其實如果我們每個人的付出都是為了家裡更整潔,乾淨,幫助家人創造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

比如養育孩子,孩子是我們的下一代,但不是我們願望的繼承者。他們有自己的人生,爸爸媽媽的任務是幫助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活出自己的人生。

這就是我們擺脫煩惱,讓人生有價值的方法,以能夠幫助他人作為工作和生活的出發點,那麼就會少一些抱怨,多一些理解,我們會生活得更快樂,更滿足,更幸福。

03 我們當下活著的意義

我們活著有一種錯覺,就是生活在外界的評價之下,活的是他人的期望,而不是自己的喜歡和追求。

這種生活方式,會讓人產生攀比、嫉妒、軟弱的性格特點,由此會產生自卑感。

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中,透過論述心靈與肉體、早期記憶、夢、家庭和學校影響,青春期、犯罪及預防、職業、朋友、愛情婚姻等各個事物發展的本質,來告訴我們外界評價對一個人的影響。

這些外界評價會讓一個人產生自卑感,和虛假的優越感。

那麼,我們怎樣活出高品質生活,關鍵點在於由外界尋找評價,轉為內心探索。

最近我在想一個問題,我們總是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小心謹慎生怕有損自己在周圍人心目中的形象。就連生活,人生的樣子似乎都是裝給人們看的。

2020年多個明星“人設”崩塌,尋求外界評價例子顯著。就像我們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一樣,許多是裝出來的榜樣模樣,一旦暴露真實的生活狀態,就將之前的裝飾毀於一旦。

我們活得心累嗎?

溝通不夠真誠?說話帶有謊言?外表看似和平美好?其實我們需要轉換一下角度,捫心自問,向內心尋求探索。

首先,內心冷靜與平和。不因外物影響而輕易改變自己的初衷。熱播電視劇《隱秘而偉大》中有一句話“人要忠於自己年輕時的夢想”,無論外界如何變化,對此如何評價,保持心內平和,不輕易改變夢想的航向。

其次,幫助他人,貢獻自己。有時我們活得心累,不是生活中的事情太多,而更多的是心裡的負擔重。我們總是覺得身邊不公的事情太多,抱怨成為生活的常態。我們不妨將做事的角度轉變為幫助他人,就不會有那麼多抱怨了。

最重要的一點:和光同塵。這句話是熱播電視劇《大江大河2》中主題之一,我最近對這句話感觸頗深。

王凱飾演的宋運輝是一個非常優秀的人,他在人生路上遇到的挫折,似乎是現實中許多人的縮影。我們稜角分明地闖蕩於江湖,當“和光同塵”這幾個字印入腦海,才恍然大悟。

世界是由許多個體組成,每一個體都是整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們作為個體做好自己份內之事,並盡所能及地幫助他人,這個整體才能和諧與完整。

作為個體的價值,才是我們為整體做出的最大貢獻。

5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活著,永不言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