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人生有一個終極之問:人生的意義是什麼?這個問題,不會隨著你年齡、閱歷和財富的增長而消失,反而會越發清晰,不弄懂這個問題,好像一切都沒有意義。下面,我們來積極追問一下這個問題。

德國哲學家叔本華曾說:生命是一團慾望,慾望不能滿足便痛苦,滿足便無聊,人生就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搖擺。這個說法被慾望牽著走,僅注重了自我感受,沒有注重自身價值和外來評價。

受叔本華影響的德國哲學家尼釆認為:人生本來是無意義的,在尋找人生意義的過程中是有意義的。那我們就探究一下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大道從簡,萬物同源。宇宙的演變就是一個從有序到無序的熵增過程,遵循著熱力學第二定律“熵增定律”,即:在一個孤立的系統,如果沒有外力做功,其總混亂度(即熵)會不斷增大,直到熵增到一定程度,宇宙的歸宿就是“熱寂”。

通俗地說就是,熱能只能從高熱向低熱傳導,而低熱想轉換成高熱就要有外力。比如冷水想變成熱水,就需要做功。而熱水變成冷水,就是自然發生的。當宇宙中的熱達到一個平衡時,宇宙便成了熱寂狀態,宇宙就死亡了。而宇宙存在的意義是什麼?我們會說在宇宙的演變過程中,創造的生命,放出的光芒等等便是宇宙的意義。

人作為智慧生命,存在於宇宙之中,同樣遵循著熵增定律。社會不治理就會變得混亂無序,所以有了法律、道德、宗教來約束人們的行為,使無序變有序。

個體也一樣遵循著熵增定律,熵分為物質熵、能量熵和資訊熵。一個人不打掃房間,物質熵不斷增加,房間會變得無序。一個人不控制食慾,攝入過多食物和能量,能量熵增加,身體將變得無序。而一個人的不控制慾望,任憑物慾橫流,資訊熵增加,神經會錯亂。

人是靠熵減來維持有序狀態的,但熵增是大勢,當熵增到一定程度,人的生命就結束了。我們的一生可以理解成透過自律熵減維持生命的過程。薛定諤在《生命是什麼》一書中寫道:生命以負熵為生。那怎麼做到熵減呢?這就要提到熵增定律的三個關鍵詞:孤立系統、無外力做功、總混亂度(熵)。

要做到熵減:一是要做開放系統,人是社會中的人,透過去新的環境旅行、讀書獲取新知識、結交交新朋友,迴歸人的社會屬性,打造一個開放系統。二是自律做功。社會關係需要維護,不維護就會變得無序。家庭關係也需要維護,不然夫妻關係、家長和子女關係也會變得無序。同時,我們的慾望也需要控制,不能任憑慾望滋生,讓慾望掌控你的生活。三是要變得更加智慧,就是降低資訊熵。什麼是資訊熵?它被用來度量資訊的不確定度,資訊熵越大,不確定性就越大。在你變得越來越智慧的過程中,就獲取了更多資訊,消除了一些不確定性,所以熵減少。

其實熱力學熵和資訊熵這兩種熵是可以用公式做等號的,因為獲取資訊需要能量。1bit 資訊熵=kln2(J/K)熱力學熵。當你資訊有侷限的時候,要做成一件事,你就需要更多的能量,產生更多的熵。

不論是企業還是個人,如果你想站在更高的維度俯視世界,那麼光做功和開放是不夠的,你還必須在資訊上上升一個維度,做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如果你發現你的生活很久沒有波瀾了,想必就是掉進平衡態裡了,資訊熵在增加。這時你就要遠離平衡態,主動做事,走出舒適圈。只有這樣才能熵減,維持有序的狀態。

你越智慧,對外貢獻越大,個人的價值也越大,那麼你一生也就越有意義。到這一步,你就會發現:人生的意義就是要透過熵減來維持有序狀態,使自己變得越來越智慧,不斷做功來發光發熱,最終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這便是人生的意義和價值。

縱觀人類社會發展史,偉人、科學家、哲學家等等在自己的一生中,發光發熱,用自己的智慧點亮了人類社會,不就是很好的證明嗎?

17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人這一生太長又太短,短的一眼萬年,長的蹉跎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