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今天來了位新同事,大家一起坐下吃飯時,她落坐我左手位置,我腦回路般短缺,起身就要和右手的HR換位置,還小小鬧騰和堅持了一番,結果還是沒有換成。我的本意是,HR和她較熟,可以稍微聊些天,而我和她完全不熟悉,坐一起有點尷尬和陌生,所以才有此倉促的舉措,只是我讓別人看到的只有難堪與不解。事後也被奚落了一番,直言幼稚,哎,好吧,我承認我衝動了,對新人沒有釋放足夠的友好與問候。只是現在回想起來,真的是下意識的行動,完全失去了思考。

事後諸葛亮啊,再多的歉疚也已然讓傷害發生了,倉促的道歉有時也並不一定能抹去他人心中的不快。也許人家根本不care,但也許非常心有芥蒂,無論怎樣都還是心有不安,也不禁想起曾聽過的一個故事:有一個男孩有著很壞的脾氣,於是他的父親就給了他一袋釘子;並且告訴他,每當他發脾氣的時候就釘一根釘子在後院的圍籬上。第一天,這個男孩釘下了37根釘子。慢慢地每天釘下的數量減少了。他發現控制自己的脾氣要比釘下那些釘子來得容易些。終於有一天這個男孩再也不會失去耐性亂髮脾氣,他告訴他的父親這件事,父親告訴他,現在開始每當他能控制自己的脾氣的時候,就拔出一根釘子。一天天地過去了,最後男孩告訴他的父親,他終於把所有釘子都拔出來了。父親握著他的手來到後院說:“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但是看看那些圍籬上的洞,這些圍籬將永遠不能回覆成從前。你生氣的時候說的話將像這些釘子一樣留下疤痕。如果你拿刀子捅別人一刀,不管你說了多少次對不起,那個傷口將永遠存在。話語的傷痛就像真實的傷痛一樣令人無法承受。”於己而言,我缺少當刻的善意和溫度。

道理知道再多,反思再積極,也不能消除那一刻看見的“惡意”。於這件小事,也反窺到自己行為的缺失和言語的刻薄。我總是以為自己言詞的獨到與別緻,其實總是懟的人無處接縫,而自鳴得意,殊不知給他人帶去怎樣的嫌惡,誰都有自己的顏面和底線,只是有些人的涵養好而不予以計較,反而誤當成了自己的高明,長此以往,只會被人輕看。我深以為恥,攬鏡自照的難堪。也還記得,某一年的過年,表嫂來拜年,她穿了裙褲,而媽媽開玩笑地說成了褲頭,我就立馬跳腳地出來指責媽媽怎麼可以說成褲頭呢?當著表嫂的面,大肆爭執一番,還互相生悶氣,反而使得表嫂很難堪,進退兩難。如果沒有我的挑起,一句話的帶過也就了事了,正因為我的吹毛求疵,反而使得事件像一根如鯁在喉的刺,搞得一家人也都悻悻然的不舒坦。

這份容錯的心胸還需要繼續歷練,而並不是針尖對麥芒的較真,很多事無法辨別對錯,只是立場、場合不同而已,非爭個高低的執拗,於情傷了和氣,於理也只是固步自封的不成熟,凡事大度一些,對人心胸再寬廣一點,一定要努力做到當知當覺。每個人的價值觀、思想不一樣,所持有的看法都會隨之不一樣,所以學會更多的聆聽,而不要處處想要去出風頭,言多必失,即使開口,也要想想措辭是否恰當?其實有一種“刀子嘴豆腐心”的人特別不討好,話已出口,這是最直接的人際感受,無論是暖語還是惡語都已落在了他人的心間,而豆腐心這是隱藏的部分,誰人看的見呢?沒有人有能力和耐心研究於別人的心地,首先是透過言行舉止擇其交往,而即使再多的心善,也毀在了刀子嘴的鋒厲上了,也有很多的感情也往往承受不了一個整天嘮叨的人。

記得很多年前遇到一個男生,人還不錯,有顏有能力,但是他開口就會諷刺人,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勢,經常以半開玩笑的方式出現“老女人、賤人”之類的詞,他認為這是和熟悉人的相處方式,而我聽來很刺耳。偶爾為之,當成玩笑,但再而三地稱之,只剩下嫌惡了。你以為的玩笑,我聽來並不好笑,你以為我們很熟捻,其實和你並沒熟到被貶損的境地。再三澄清無果後,立即拉黑、刪除,不需要一個自以為和你熟悉的人在嗶嗶。但也反觀自己,和人相處時,也會以打擊、懟人為方式,以此來表明我們熟悉,還一直對人講:和你熟悉才會如此損的。別人並不樂意這樣的方式吧,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啊!

也遇到一個男生,聊的也很歡,只是熟悉後,就情不自禁地損人,但凡只要我開口,話鋒總是暗諷明嘲。對於他說的任何事都會以懟為痛快,長此以往,他也許也意識到了這份無盡的被懟,而悄咪咪地疏遠了。當我覺醒到自己的言語時,已無路可尋,從此再無瓜葛,這也許就是“惡語傷人六月寒”的累積,一點一點地在量變,最後的悄然轉身,寧可成為陌路。所以要時刻留意自己的言行,為了感情的奔赴和歸宿。

相信米飯實驗,很多人都聽過,盛兩碗米飯,分別對其中一碗米飯每天說“我愛你”等讚美的話語,對另一碗米飯也每天說“我恨你”等惡毒的詛咒。十天半月後,被讚美的米飯會發出酒釀般的香味,而被詛咒的米飯會發出惡臭難聞的氣味。同樣的米飯、同樣的儲存環境,不同的言語對待,短短時間後,就呈現不一樣的狀態,很神奇,也足以證明語言的力量與刺激,如果一個人長年累月浸泡在抱怨、消極、打擊的負面語言中,是多麼可怕和痛苦的事啊!反之,一個人被鼓勵、被讚揚、被肯定,也會滋生出很多積極的心態和力量。

我們在很小時候,或多或少地被大人以訓斥或否定,於是現在也假以挑剔、否定他人的方式,但是這不應該成為貶損的藉口,小時候我們沒得選,但是現在我們有選擇權。說出什麼話、作出什麼行為,都可以掂量而為,有意識地調整,也會糾正兒時的刻印,將更好的言行展現於人、留傳於下一輩,受益良多,我們努力而為之。

今天尷尬的小事,到下午也基本消化了,時間終會慢慢淡然一些不適與傷痕,而無人記得,只是次數多了總會讓人覺得不成熟,所以勿以惡小而為之,水滴還會石穿,更何況是柔軟的人心呢,謹以此銘記自己的言行,不求聖賢,但求舒服,讓自己舒服,也讓他人舒服,一點點減少並拔掉釘子,牆壁即使曾有傷痕也因此而漸漸變少,努力做個有溫度的人。

6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成功,誘導人在無休止的慾望中掙扎,最終沉淪在無盡的虛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