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當我們保持如實觀察的時候,覺知與正確的作意自動就會具備了。只有保持如實觀照,沒有妄念,沒有主動思考,沒有情緒回憶的時候,這個時候的作意才是正確且客觀的作意。而當我們越是不停思考如何正確“作意”的時候,反而就越是不能安穩的正確作意。就像我們越是想再次進入以前曾經獲得過的某種平靜祥和的智慧境界,就越是不能進入;一張乾淨的白手帕沾了一點點汙漬,我們越是用手試圖將它揉搓乾淨,手帕越是揉不乾淨。
想要理解這些微細的差別,首先需要教導者有足夠的實修與理論解說能力;其次也需要行者有很強的慧根才能理解;並且行者還要有足夠的善緣和保護,以便在學習和理解的過程中不受以前那些邪見朋友們的干擾。行者的進步,禪修的進步,很多時候就像是懷胎再生或者蛻皮換殼,即使你曾經非常強大,在這個轉變的過程中也還是非常容易被外界那些微不足道的壞朋友和壞因緣扼殺。培育智慧不容易,智慧禪不容易,智慧法禪法更不容易,解脫更更不容易。
智慧的體驗,禪修的進展,這一切只與行者累生累世積累的波羅密有關,激發波羅蜜需要強力的善緣。看太多理論學太多方法其實都是苦,也不是必要的,與愚痴者和邪見者結緣更是巨大的苦,是要盡力避免的。行者們之前胡亂且隨意看了多少內容,胡亂且隨意練了多少東西,禪師就要去花費同等時間甚至幾倍的時間幫助行者重新梳理和清理多少。禪師累,行者苦,成才率也低。
沒有任何人能夠依靠自己的能力獨自解脫,即使是獨自覺悟者,也是累生累世與正法善知識修學的結果。沒有慧根福德的話,要麼遇不到善知識;要麼遇到了不相信;要麼遇到了相信了但卻跟不上。
我們的釋迦摩尼佛陀沒有成佛前還是菩薩的時候曾經投生為森林中的鹿。森林中有很多的危險,鹿作為食草動物經常會被猛獸和獵人捕殺。那時,有很多有慧根有福德的鹿就慢慢聚攏到菩薩鹿周圍,菩薩雖然投生為鹿,但是因為有強力的智慧,所以總是能帶領鹿群規避陷阱躲避捕殺。而很多其它的鹿因為各種野心、傲慢、愚痴或懷疑出走他方,在各種錯誤觀念與決策之下喪失了生命。
連續且緊密的觀察是必須的。所謂的“所緣”,它其實是一系列快速生滅變化的小目標,微小目標,或極其微小的目標,甚至是被遮蓋的目標,一個目標極快速的升起消失,另一個目標又極快速的升起消失,如果行者不能將正念緊貼所緣觀照,不連續綿密觀照一系列目標,那麼就不可能了知所緣中那些被觀察目標的細節本質,也不可能發現那些極其快速且細微的變化與特性。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