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時候,不開心了,爸爸媽媽哄一鬨,睡一覺就好很多;長大了,再遇見難過的事情,繞也繞不開,只能去面對。約上好友傾訴或者徑自一人獨行聽歌散心......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方法。看書也是一種。
有時候也會去想,為什麼會想要坐在那裡翻書呢?明明心思複雜且奇怪,看進去的字從眼睛裡進去,又從耳朵。嘴巴、鼻孔裡飛走,卻又能一直在那裡下去,我想可能找尋的是一種共鳴吧。
長大是一件自由而又不自由的事情,我們固然可以選擇自己每一天怎麼過,但是放在一週、一月、一年的時間長度,我們卻好像又無能為力。為了自己、家庭和工作忙碌而奔波,不能停下來,也停不下來。學生時代,犯了小錯誤,還能自己對自己說句沒關係;離開了母校的庇護,作為一個社會的個體,就必須要自己對自己負起責任,有了過錯,自己也不會自我厭棄的吧。
當然,我們也有朋友、家人、愛人,他們是我們一路前行的力量,給予我們理解、包容和溫暖,從內心裡希望我們過更好的,可能就是他們了。我們自然不會時時展示脆弱給他們,即便他們能夠理解,我們更希望在他們的面前,是一個勇敢形象。當然,這並不妨礙我們在他們前面脆弱,人生有太多要哭的事情,朋友、家庭、愛人給予我們的,就是應對人生重大轉折的勇氣吧。其餘的,我們自己可以搞定!
這麼算來,在大部分時間裡,我們可以依靠的,只有我們自己。那我們該從哪裡選擇對話的物件呢?或許就是書本。那些處在困境中的人們,翻開書本,或許找尋的並不是解決問題的答案,而是一種對話。我們與作者、我們與書本中的主角、我們與歷史事件、歷史人物之間,透過薄薄的紙張,建立起了一次次對話。去循跡、去共情,那些我們走過的路、犯過的錯、受過的傷、困惑的迷茫,都有跡可尋,同樣的,也許想要的並非求索答案、求證道理,而僅僅是明白:哦,原來書本里有人與我做過一樣的事,操過一樣的心。
《小王子》裡的玫瑰花與猴麵包樹,或美好,或糟糕的事物也存在於我們的內心之中。我們是小王子、是玫瑰、是蛇、是酒鬼,這本書裡面,我們找得到自己很多影子。作為成年人,書本折射的道理我們都明白,當我們從書中看見自己的影子,和TA確認下眼神,我們也就多了一份往下走的勇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