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與我吐槽,這兩年不僅荒廢了專業,還惰性十足,簡直不可救藥。我能理解他所說的“惰性”,往前推幾年,他也曾是“拼命三郎”,也曾有野心,有夢想,而且也曾被領導關注,那為何現在會淪落到“不思進取”的人了呢?很簡單,是他喪失了野心,就連夢想也消耗殆盡,僅剩下混日子的現狀了。其實,不僅僅是他,很多人都會如此,人生的路走著走著就迷失了方向,甚至放棄了尋找正確路線的機會,他們會以各種藉口為自己的“不爭氣”找理由,唯獨說服不了自己的就是,本是鴻鵠,怎會蛻變成燕雀。
肖仁福著的《李鴻章:平步青雲》,講述的是李鴻章30歲至40歲期間的成長。中國有句古話:“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從這一點上看,李鴻章的成長之路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從歷史上看,李鴻章40歲之前大多是鬱郁不得志。肖仁福解讀這段歷史時認為,因為李鴻章之前沒有跟對人:呂賢基抱負小,周天爵手握重兵卻不肯作為,李嘉端只想自保,福濟私心太甚、排擠同僚,而遇曾國藩,才令李鴻章真正有所作為,二人師生相得,互為助益,攜手幾度破太平軍,挽救危局,終得曾國藩成全,獨立組建淮軍,成就輝煌人生。這就是作者要告訴大家的,只有跟對貴人,做對事,才能平步青雲。
在這部小說中,你能看到身為一介書生,憑一己之力打了勝仗,仍然得不到重用,擁有才能,懷揣抱負無處施展的李鴻章,也能看到他拋棄了聲勢浩大的江南大營和春,反而投身風雨飄搖的曾國藩湘軍的李鴻章。肖仁福,大家不會陌生,已出版的長篇小說包括《官運》《位置》《心腹》《待遇》《意圖》《仕途》等“機關小說”,深受大家喜歡。這次涉獵歷史人物,講述的還是“升遷”,而這些正是肖仁福最擅長的範疇。
我們學過歷史的都知道,李鴻章曾經代表清政府簽訂了《越南條約》《馬關條約》《中法簡明條約》等30多個條約,大多為不平等條約,所以李鴻章一生背了個賣國賊的罵名。李鴻章曾經給自己總結:“我辦了一輩子的事,練兵也,海軍也,都是紙糊的老虎,何嘗能實在放手辦理,不過勉強塗飾,虛有其表,不揭破,猶可敷衍一時。如一間破屋,由裱糊匠東補西貼,居然成一間淨室,雖明知為紙片糊裱,然究竟決不定裡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風雨,打成幾個窟窿,隨時補葺,亦可支吾對付。乃必欲雙手扯破,又未預備何種修葺材料,何種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術能負其責?”孫中山曾這樣評價李鴻章:“我中堂佐治以來,無利不興,無弊不革,艱難險阻,有所不辭。如籌海軍、鐵路之難,尚毅然而成立,況於農桑之大政,為民生命脈之所關,且無行之難,又有行之人,豈尚有不為者乎?”可見,我們要評價一個人,一定要辯證地看,千萬別主觀判斷其是非。
本書講述的是李鴻章30到40歲時間裡,如何從小小的七品,一步一個腳印地前行,一直做到上海巡撫的故事,這期間李鴻章所遇到的困惑和磨難也不少,特別是在皇權統治的時代,就更加艱難。但是李鴻章卻做到了逆勢而上,除了運氣,更多的還是個人的努力,所以這本書還是挺勵志的。李鴻章的一生確實有很多故事可講,曾經的領導有的壓制他,有的利用他,還有的嘲諷他,這對一個年輕人來說,打擊確實不小,但是李鴻章對這些都能忍受,說明他是一個有夢想,有野心的青年,既然燕雀不知鴻鵠之志,那就破釜沉舟,遇到名師曾國藩後,終於開啟了自己的輝煌之旅。
總會聽到一些人抱怨,覺得自己是一塊金子,是一匹千里馬,不被人發現,沒遇到伯樂。肖仁福筆下的李鴻章,就給出了一個答案,沒有任何一種成功是不需要付出努力的,做大事的人往往不在意小處的得失,成大局的人往往會看得更遠。李鴻章的平步青雲,可以說就是他不懈努力的結果。我們都要正確地看待自己的過往,給成功一個準確的定義,不要心存惰性,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疇內,努力做好每一件事,你所做的一切,都會成為你成功路上的一塊驗金石,是金子總有一天會發光的,只要你有野心和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