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這是出自羅隱《蜂》裡的一段,從這短短十七個字中,我感受到的是一種白忙活的失落,就像很多人常說“愛是不求回報”一樣。

誰規定愛一定是要無私,一定不求回報呢?這麼刻意提升愛的崇高,會讓現實生活中的人變得過度自我犧牲,而且這種付出和犧牲還會帶來傷害。

轉念:愛需要回報

在《呂西斯》篇中的蘇格拉底認為,被追求者如果被人追捧,就會變得傲氣,就越難得到,所以戀愛中的追求者不會一直追捧被追求者。

此外蘇格拉底還否定了那種不需要回報的愛,他認為,這種愛會使得雙方都不能成為朋友,更不會擁有因愛而帶來的幸福。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蘇格拉底秉承的是隻有兩個人都變成愛者,才可能成為朋友並且感受到愛的幸福。

在我們生活中如果真愛一個人,就願意為他付出,這可以說是一種自然反應,但愛也是自私,不能無底線地無私奉獻。

在兩性關係中,僅僅一方的付出成就不了真愛,只是一方愛得太多,付出得太多,反而可能失去愛。

就像你天天給對方吃糖,牙齒壞了TA會怪你給TA吃得太多了,如果TA吃習慣了,你突然不給TA吃了,TA又會怪你不夠愛了。

愛一個人愛到忘了自己時,對方會忽略你,無視你的愛,因為TA對你的付出習以為常。

改變:付出有度,及時調節

有時候我們需要要及時整理自己現在的感情,看看到底處於一個什麼樣的階段,自己付出了多少,值不值得。

怎麼看待值不值得,需要從生活的一些細節上去發現,在你遇到困難的時候,在你需要對方幫助的時候,在你感到脆弱的時候,試著向對方提一些要求,看看對方的反應,回答,還有行為。

一定要在適度的時候為自己找到平衡的感覺,否則如果一味地付出,一旦出現自己不能預料和控制的事情恐怕就很難收手了。

琴和男友相戀5年,一起走過這些年頭不容易,琴始終覺得這是一份真誠的感情,在男友創業失敗的時候,她陪同男友一起面對,她努力工作,還給處於低谷的男友負擔生活費和家裡所有家務。

琴一味付出,不計回報。現在的男友重振旗鼓後,事業穩步上升,然而他找到了另外一個女友。

琴從來不奢求能得到更多,她只是固執地認為自己的真心付出一定會得到男友的真心,可是結果遠遠出乎她的意料,琴不能承受這樣的打擊,她甚至想過輕身,最後她用了很長時間才走出那段陰影。

維護:讓愛的天平保持平衡

單方面一味地付出,另外一方不斷地索取,就會使愛的天平嚴重失衡。

也許你們曾經相愛,但相愛未必是真愛,真正的愛不是單方面的付出,也不是單方面的索取。

一個人享受對方太多的愛卻沒有付出,又怎麼能懂得去愛對方,珍惜對方的愛,又怎麼能懂得愛不僅僅是享受,還要承擔起愛的責任呢?

妮妮一直沉浸在戀愛的幸福之中,一點也不在乎自己付出了多少,她覺得為了男友,做什麼都是值得的。

可是,沒過多長時間,妮妮就覺得男友和以前不太一樣了,什麼都不願意做,以前至少會為他們的家考慮,現在一點也不想,就想著怎麼玩。

可是如果男友自己有什麼要求了,就會纏著妮妮必須馬上辦。妮妮覺得這樣下去不會有什麼好結果,就嘗試著和男友保持一些距離,必要時還會談條件。

這個時候效果馬上就有了,現在的他們對感情都會付出自己的真心,對雙方的事都積極地想著怎麼解決。

生活是為了保持一種平衡狀態,就像太極的陰陽,一定是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這種平衡一旦被打破,那麼混亂和麻煩也會接踵而至。

需求:及時索取人格對等

或許在愛情的包裹下,你暫時不能分辨當時處於一個什麼樣的境況。

但是稍微過些時間,等待愛情的熱情降一些溫,你就能思考清楚目前的狀況是雙方平等還是天平傾斜。

即使你發現情況沒有你想象得那麼好也無須緊張,只要適當調整自己就能及時彌補你們之間出現的縫隙。

婷婷和男友剛戀愛的時候覺得自己很幸福。

她和男友整天都膩在一起,享受著愛情的甜蜜,她根本不會考慮這份愛情的收穫者是否擁有差不多相等的付出。

但是日子久了,日常的工作和平淡的生活很快就將這份炙熱的感情沖淡了,只有休息的時候才是兩人世界。

而這個時候婷婷能感覺到男友的鬆懈和不耐煩,婷婷沒有慌張,她學著適當地拉開距離,讓自己的娛樂和興趣增加起來。

慢慢男友發現了她的變化,從以前的愛答不理又變得殷勤起來,這個時候婷婷找了一個合適的時間,說出了她對男友的一些不滿,希望對方能夠有所改變。

婷婷說的時候並不是蠻橫的要求,而是有理有據地分析了他們的現狀和對未來生活的展望。

如果男友能和她保持同樣的步伐和願望,那麼他們可以共同去調整改變,如果不能同步,那就到此為止,彼此都不浪費時間。

很多時候,我們是一邊付出一邊抱怨,沒有人是隻想付出而不得到任何回報的,沒有物質的回報也應該有精神的回報,如果什麼都沒有,誰還願意付出?

僅僅就因為一個愛字嗎?愛是相互的,是平等的,是自由的,你不能強求,但不能沒有要求!

太溺愛孩子會讓孩子在將來受更多的挫折和吃更多的苦,他沒有能力承受的時候,就會責備你,有要求的愛才是正確的愛,在愛中一味付出的你,是時候為自己多想想了!

1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反思自己才能超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