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當一道希望的光透進來,抓住它

我是一名平平無奇的大學畢業生,工作3年辭職後再沒有進入職場,之後走的是一條再普通不過的路,就是結婚生子。從杭州到了寧波,一家三口過上了平淡又繁複的生活。

我的老公在國家單位工作,公務繁多,幾年來我一直全職帶娃。我放下所有追求,每天只為這個三口之家的瑣事操心,用每天都呵護給孩子遮風擋雨願她健康成長。

日子一天天過去,孩子也到了上學的年紀。我發現家庭困住了我的思維,我腦子裡想的都是柴米油鹽,家務不停,我也沒法停。逛超市捨不得買貴的,逛商場捨不得給自己買件衣服,甚至出門吃飯也只是快餐麵條,而且經常會給自己一個理由“外面飯店的菜沒有自己燒的好吃”。

生活已然一地雞毛,而我卻仍然像個陀螺一樣漫無目的。

希望的光

十點寫作訓練營,是那道希望的光。

1 加入十點寫作營的初衷

我加入寫作營,是偶然,也是必然。

因為一件非常不愉快的事,我跟老公大吵一架,甚至到了要看心理醫生的地步。

為什麼一個滿腹理想的人卻被生活逼到絕境?

寫作還能變現,想到自己從前很喜歡寫文章,我心動了。如果能邊帶娃邊賺錢,不是可以擺脫家人對我的另眼相看嗎?

幹就對了

因此引發了我掙脫家庭束縛、改變現狀的念頭。考慮了兩個晚上,我加入了課程學習。

2 積累是首要,計劃要跟牢

課程開始,我心潮澎湃,心想自己一定能做得好。

每天我積極聽課,還做筆記,但是當到了寫文作業的時候,我發現寫不出東西來,對課程的寫作模組似懂非懂,無法用在寫作中。

我的動力不足了,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心態佔據上風。又因自己情緒影響,學習沒有上心,筆記記得零零散散,作業的質量也不高,寫文自然也沒有什麼高品質的輸出。

結果可想而知,21天訓練結束,我沒有完成練習,沒有順利畢業。

幸運的是,十點讀書提供了複訓機會。這樣好的機會,也能用來浪費?於是我決心改變學習態度和方式。

伊坂幸太郎說過:

“你知道人類最大的武器是什麼嗎?是豁出去的決心。”

豁出去了還怕什麼?我開始分重點,每天列出三件最重要的事,比如:整理課程筆記、讀哪本書(範圍)、對標賬號學習,其他的包括家務事都可以緩緩,一日幾餐不餓著就行了。

課程筆記我透過理解再寫下來,每次把老師的答疑也整理進筆記,二次吸收,學以致用。

我的課程筆記

還有寫作群的小夥伴們每天都有不少乾貨分享,激勵的話語,大家一起成長的衝勁感染到我,讓我信心倍增。

同時我找到寫不出東西的癥結——積累不夠,無法輸出。

我開始踐行課程所學,就是收集素材,無論從什麼途徑,只有不斷收集整理素材,積累多了才有隨時可用的素材。

聽過的書籍,我用豆瓣搜尋相關資訊,結合原文,整理乾貨,並寫出觀點,做讀書筆記。

我每天保證1小時閱讀,形式不限,聽書、電子書、紙書、文章和影片,立刻收集知識點到臨時素材,週末統一整理。

我的計劃

單單有計劃並不夠,執行力主導一切成果。

現在我每天閱讀、收集素材、寫點東西,漸漸成為習慣。每天進步一點點,長期堅持就是一大步。

3 讀書效率能提高

記憶中我最快的閱讀速度,是分別用一個月的空餘時間讀完《茶花女》和《穆斯林的葬禮》,然而讀完後對內容的印象不深,記得的只有一個名字或是一個場景片段,還有很多書都是讀了一半就扔在邊上了。

然而當我下決心用心學習,我發現只用了4個半天讀完《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起初拿起這本書,就只用3個小時讀完了近一半內容,整個過程是邊讀邊標記的。加上整理讀書筆記,算下來只用7個半天讀完,而且收集了大量素材。

我的讀書筆記

雖然這本書不厚,但讀完後我能記得書中重要的知識,還能將知識點用在實際生活中,我覺得這是我最大的提高。原來我認為不可能做到的事,只要積極行動,並不難實現,只要去做就行了。

還因為這本書,我的心結打開了。我把書中知識用在自己身上進行分析,就像給自己做了一次心理諮詢,整個人被引導著梳理了一遍人生,我懂得如何去調節自己的情緒,換多個角度看到自己的遭遇,迷茫和痛苦都漸漸散了,這是我另一個大收穫。

於是我更堅定了自己的計劃,我要保持這種閱讀習慣。

4 平臺運營初見效

參加寫作訓練,目的也是明確的,為了讓自己精進寫作技能,當然在自媒體時代,能夠寫作變現,自然也要搏一搏的。

但是寫的東西要有人看,才能變現,對於我依然有點難。平臺開通也有些日子了,但是發文不多,而且閱讀量總是隻有兩位數,每每有些失落。

徐老師說過:你要成為平臺的重度使用者,才能有資格在平臺上賺收益。

小小提升

我在寫作群裡感嘆說,我看見了曙光,激動不已。

5 結語

下定決心要做的事,並沒有我們自己以為的那麼難,給自己安排合適可行的計劃,然後行動。只有你行動起來,迷惑和不自信就會漸漸消除。

一個對未來充滿理想的人,必定不會躲在角落忍受黑暗,總有一天要迎向光芒。

你擁有張開翅膀的動力,看見光芒,就展翅飛翔吧。屬於你的那光芒,在前方等你!

屬於你的光芒

THE END

講一個故事,讓靈魂聽見。

14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韓寒說不要用自己的生命去為別人的過失買單,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