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這句話是在我第一份工作時所學到的,至今無法忘記,估計此生都會記得,瞬息萬變的時代,需要每個人都具有敏捷應變的能力。這種應變,是必須的,也是好的,但有另外一種“變”,是我打心底裡就排斥的,甚至有點鄙夷的。
變是常態,不變不正常
那麼這種“變”是指什麼呢?
那便是:“失去真我”的變,是為了故意迎合某種場域的變……
比如,我發現我之前欣賞的一個才子,他原本的風格屬於溫文爾雅,娓娓道來型的,在綜藝節目中的他,他原本這樣的風格看起來不是很搭,後來,當我再次看到他在綜藝節目中的表現時,突然心裡一陣哇涼,因為我發現他變了,他在我心中的樣子和之前印象中的樣子,差別有點大(人設崩塌感即現),我甚至一時難以接受,不知他是為了迎合大眾“笑”的需求,還是為了適應這個綜藝節目的調性,而去刻意為之,刻意去演,刻意去博得觀眾的歡笑,以便滿足“市場”需求,但在這個過程中,我有種不好的預感,怕他再繼續這樣走一走,丟失了那個真我。
當然,我並沒有權力去評判,因為我不是他本人,對他不瞭解,何況有時候自己都不大瞭解自己,更何況別人呢,我只能表達自下己的感受罷了……但從另一個角度看,或許這種嘗試可以看作是一次他本人勇敢的突破,是一次在螢幕中展現了一個人另外一面的特別時刻,這種狀態,和我們的習慣不大一樣,所以這種突如其來的變化,讓人難以接受,又或許這並不是他的問題,而是我的問題,他已變,而我照舊,未能跟上他的步調。
在一個和自己風格不搭的場域,是選擇變還是不變?
再細細一想,這是何等的悲哀。尤記得之前破碎的初戀,不就是這樣終結的麼:當我返鄉去尋找那個記憶中的他,但物是人非,現在的他已不是我記憶中的他,當理想與現實的gap太大時,總會出問題。而我發現,自己現在也很怕這種感覺,這種失望的感覺。
不過,我在在這種“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中,進行著自我反思:如果我也嘗試去變一變,會不會好點。但無論如何,我的變,不想去失去真我,希望自己可以“外圓內方”,一直保留真我而活,當然適當地磨去點不失真我的稜角,進行改變也是最好的,這樣可以讓gap不斷縮小,從而跟上同行者的步伐,但前提是:一定不能失去真我。
望此生,可以在保持真我的路上,不斷做著調整變化,進行著螺旋式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