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很講究li節li數,
很在乎li尚往來當中的一些不成文的規矩,
比如不能直呼長輩名字,
敬酒時杯口不能高於領導的,
端茶要用雙手端,
長輩沒到不能動筷子,
朋友辦酒席要隨份子錢……
以前覺得這些條條框框很假,
我堅決認為做到這些並不能代表一個人就是真誠的,
相反,我不懂人情li數,但我的心是真誠的,
那就不能因為我沒有做到那些條條框框而譴責我。
現在回頭想想,那時的想法確實過於偏執。
的確,人與人之間可能真沒多大感情,
很多人認識多年,是朋友、是親戚、是同學,
但實際上交往泛泛,關係並沒有多鐵。
但我們卻不能明目張膽地說“我跟你不熟”,
那就太傷他人的心了。
一個真正以誠待人的人確實會顧及到人際交往中的方方面面,
對特別懂得照顧別人的面子,別人的心裡感受。
於是中國人觀察這些真正以誠待人的人,
學習他們在接人待物上做得周到熨帖的地方,
總結出一套相對標準的以誠待人之法,
裡面就包含了很多人情往來的條條框框。
當我們跟別人關係並不怎麼好,
卻又不能直接表達“我跟你不熟”的想法時,
就照著古人總結的那一套為人處事的規定動作去做,
即使是剛見面對你無感的人,甚至是一開始對你不悅的人,
也會感受到你的誠意,覺得你尊重他。
人際關係很多時候就在這套嚴謹的規矩中發生良性轉變,
畢竟誰都願意多一個朋友而不是多一個敵人。
是的,遵照著做的人,並不一定是真的有誠意,
真的覺得對面的這個人有多麼值得尊重,
但是遵照著做的人願意放下姿態,
按照繁瑣講究的li數來對待自己,
那多少也算是有些誠意的,
至少這個人是願意降低自己,抬高他人的。
做得周到的人,不一定真的真誠,
但一個連假裝著做都不願意的人也就更沒有誠意了。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