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長大,越發覺得讀書的重要。
已過學生時代,踏入社會七年之久,三十而立,不能是簡單的年輪的抵達,更應該是心智的成熟,性格的穩重。
曾經厭惡讀書。九年義務教育、高中、大學,按部就班的踏著千千萬萬學生重複走過的路,十分麻木,未曾體會過讀書的力量。
小學、初中,懵懵懂懂,在父母的“威逼利誘”之下,“為他們而學習”的心態一直存在,目標也只是為了考上所謂“城裡”的高中。
真的進入“理想”的高中了,卻也還未真正的認識到讀書的意義。經歷了中考的煎熬,距離高考似乎還很遙遠,成為小大人的我們,其實並未理解自己肩上的使命。那時拿著家裡給的生活費,或者集體宿舍生活,少了父母的“嘮叨”,多了些許自主,在當時嚮往的自由,在如今看來是多麼的不懂事。渾渾噩噩的過了高中生活,學習也僅限於應試要求的內容,應付性的完成學業,經過高考的殘酷選拔,等到的是過二本分數線的成績,便也胡亂的選擇了一所大學,了卻了上大學的心願。
大學又如何呢?四年大學生活,更加的6放縱不羈,遠離父母,遠離家鄉,所謂的“自由”,確實來了,但還不懂自律的我們,毫無愧疚地揮霍著時光和青春,大學的學業也以透過為最高目標,往往過了,也就皆大歡喜,以至於四年的大學生活,缺活得如一日,只是重複了四年罷了。
現在,工作了,越發覺自己太過庸俗。空有軀殼,內涵不足,總有一種莫名的危機感充滿內心。隨著工作年限的增加,結婚生子,孩子也到了該學習的階段了,我問自己,拿什麼做榜樣呢?難道是用語言命令?難道是選擇依靠培訓機構?大家都說,父母是第一任老師,但從不怎麼讀書的我有些不知所措。
於是乎,在孩子一週歲時,我也便開始“裝模作樣”的拿起了書本,有紙質書,也有電子書,從開始的勉強讀完,到後來的渴望讀書,這是一個過程,我用了一年的時間,才有所體會。
做學生,需要學習知識,以達理想的大學之門並取得必要的文憑作為敲門磚;在職場,需要學習“吃飯的本事”,以達到勝任的目的,成為父母,需要為了下一代的培養,努力學習育兒經驗和教育的能力。人,只要活著,在這個社會上一天,都離不開學習,離不開讀書。
活到老,學到老。正所謂“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讓我們一起保持讀書的習慣,成為有內涵的人,為人類進步貢獻自己的微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