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主人,就是主宰的人,做自己的主人,就是要成為主宰自己的人。

反觀眾人,有太多太多的人都是活在別人的規則和條件下,錯把個別成功人的成功之道當成了自己的成功之路(我也是眾人之一)。

用一句最簡單的話來說:在某個行業起著帶頭作用的人,不是為了做這個事工作的人,而是真正喜歡、把自己全心投入其中的人。如果只是為了做這個事的人,就只能成為這個行業的從業人員。

我們是自己,但我們怎麼能證明自己是自己呢?我要怎麼來發現我是我呢?

記得李松蔚老師在未來16講裡說過,每個人都有一副眼鏡,大家都在用這副眼鏡在看世界,但好多人都不知道自己帶著這副眼鏡。因為這副眼鏡是一個人從小到大的經歷、學識等等組合而成的。然後,這副眼鏡會自動化地展開工作。想讓自己更全面的認識自己、認識世界就要透過不斷學習,提升思緒認知。因此,我們要先來發現自己,要知道自己是用眼鏡在觀察外界和自己的。

當發現這些的時候,我們也瞭解到,原來自己的認識是非常有侷限性的。看自己的時候,也許只是在思考別人眼中的自己;看別人的時候又會用自己侷限的思緒來判定他人;在遇到問題的時候,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別人會用什麼辦法來處理,忘記問一下自己的內心,這件事在自己內心到底是怎麼的一樣體現……

樊登老師講的《洞見》中說到,佛語:無我相、無眾生相。顏色只是這個物體反射到我們眼中的形式,是由我們人類定義出來的,它到底是什麼誰也說不清楚……

埃克哈特·託利的《當下的力量》給我們提供了找到自己的最根本的理論。

思緒和意識不是同義詞,思緒只是意識的一小部分,如果沒有意識,思緒將不復存在,但是意識的存在不需要思緒。思緒是建立在一個人的學習和實踐之上的,而意識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初生的孩子可以靠氣味來找到媽媽,可以透過觀察父母的表情接收到愛的流動,而思緒卻是之後才有的。

思緒是建立在“時間”這個我們人類設定的記錄手段上的。透過調查,像愛因斯坦這些偉大的科學家們,在他們進行決定性創造之時,思緒只起到小部分的作用。這個思緒就是我們每個人觀察世界的眼睛。

歡樂和喜悅也有著根本性的區別。歡樂是衍生於我們之外的事物,而喜悅是由內而生的。讓我們現在歡樂的事情,可能明天會讓給我們帶來痛苦的感受。所以,我們要練習向內找到讓自己喜悅的點,而不是總想著向外尋求可以讓自己瞬間歡樂的事。

什麼是當下的力量?它是你“臨在”的力量,是你從思緒模式中解放出來的意識。這需要我們讓思緒停下來,用自己的意識來觀察自己,學習“臨在”,把自己的目光放在當下。

我們不少人習慣於對過往的懊悔,對未來的憧憬,但我們靜下心來想一想就會明白,過往沒人能回去,未來只有不可知。換種說法,即便可以回去,但誰能保證我們可以帶著現在的覺知回去,如果沒有現在的覺知,再來一遍的結果會不會還是一樣呢?未來,即便我們去了,但我們沒有與之相應的能力,會不會把自己的未來弄得一團糟呢?同時,我們會一直呆在那個時段嗎?

過往的某個點我們有時放不下,我們不應該把它理清楚嗎?經驗和教訓只是提供給我們成長的一種養料。如果我們試圖去探究過去的某個點,這個點會把我們的力量全都吸收進去,當我們想用更多的時間去解決這個點的時候,我們已經無力面對現在了。我們要用當下的力量去解讀過往,去理出那個讓我們痛苦、難過的點。回到過去,我們不會找到自己,但從現在進入,才能找回自己。

人有遠景目標不是為了更好地成長自己嗎,目標不就是意味著未來,我們只關注當下將如何與目標相協調呢?實際上,我們去設定目標併為之努力去實現目標並沒錯,怕就怕我們把這看成是我們對生命和對自我感受的替代口,如果,盯在目標的時間佔據了我們大部分的注意力,我們又把當下當成達到未來目的的一種手段的時候,這個目標已經在奪走我們做事情時的種種喜悅了。目標只是目標。

電影“心靈奇旅”對人生之門的定義很有值得我們思考的地方,如果我們再細心思考就會發現很多作為“人”本身的不可思議……

當下,是我們找到自己的唯一途徑,想在這一生裡做自己的主人,我們要學會去關注當下,關注自己的內心。

3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別急,慢下心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