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對夏天記憶最深刻的事會是什麼呢?

我對夏天最深刻的記憶要追溯到很小的時候,一頂維吾爾族的花帽。

在我小時候,幾乎每個暑假都會被送去文化館學跳舞,舞蹈室很大,裝修陳舊,地毯也被磨起了毛球,只有背陰面有窗戶,通風不是特別好,到太陽快落山了才會有陣陣涼風送進來。

每次最痛苦的就是下午去上課。中午睡得暈暈乎乎還沒徹底清醒過來,我媽就會把我叫醒,她去上班,我去文化館。新疆的太陽真的很毒,被曬著走一路,到了舞蹈室和一屋子也全都睡眼惺忪夥伴見面,氣壓低到招呼都不想打。

緊接著就是壓腿、下叉、下腰三件套,汗水止不住往下滴,熱到喘氣都難。

那天下午基本功訓練之後要彩排一個大型的維吾爾族舞蹈,老師扯著嗓子給我們醒神:“沒幾天就要去演出了,你們要把今天當做是演出當天,你現在就站在舞臺上,每個人都把精氣神給我提起來!”

但是這番話並沒有給那個悶熱的、空氣不流通的舞蹈教室帶來什麼改變,大家散散慢慢套上演出服,晃晃悠悠地往自己位置走。直到一個維吾爾族男孩從自己的包裡拿出一個花帽,用手向後攏了攏頭髮,戴上了帽子,站定等待音樂響起。

那頂帽子用黑絲絨打底,上面金絲銀線繡著花,邊上有珠子和亮片點綴,被汗水浸溼的微卷髮絲隱約漏出,在教室中央閃閃發光,我完全呆住了,隨後才在老師的催促中去到自己的位置。一邊賣力跳舞,一邊用餘光追隨著那頂花帽。

過去這麼久,再提起來好像就和昨天才發生過一樣,那頂花帽像給我施了魔法,讓我無法忘懷。

但即使是對我來說如此深刻的記憶,我用力去描述那一刻的美好,對於其他人來說,可能根本不明白我到底在說些什麼。這也就是我鋪墊了這麼久真正想談一談的話題,孤獨感。

就在不久前海小面聊一本書時說,很多東西你不在那個語言環境中長大,就很難去理解這個語言所涵蓋的那種意境,但語言之美常常都體現在意境之中。

在文學方面,無論是作者還是讀者,其實絕大部分人都是挺孤獨的,只能在自己所生活成長的那片領域裡面,相互的欣賞。

我當時聽完恨不得一拍大腿奮力表達你說的太XXX的對了。

隔著語言、環境、地域、年代,再來一個有自己想法的翻譯,我們與許多優秀的文學鉅著真的很難產生共情,這也是一直困擾我的事。

直到......我讀了《阿爾謝尼耶夫的一生》。

讀上一本蒲寧的《米佳的愛情》,只是覺得好,我還說這就是典型的俄國文學那種調性。而這本可以被看作是蒲寧自傳的長篇小說卻真的讓我歎為觀止。你說它是散文,是詩歌,甚至是圖畫,是交響樂都不為過。

它是蒲寧用天才之力寫出的,跨過一切差異,讓人與人的悲喜變得相通的文字。

童年的玩樂,青年的困頓,中年的迷茫。曠野、麥田、星空、車站。秋收、婚禮、彌撒、葬禮,文之所及,皆是詩歌。無論從哪一頁翻開來讀起,那種綿軟細密的描寫都美到讓人驚歎。

誠然我未曾踏足過俄羅斯廣袤的土地,分不清巴圖林諾和卡緬卡究竟是哪,不理解不同地區季節特點和氣候差異。

但我感受得到他所有的情感,最初見到死亡時的恐懼,離家求學時的孤單,初嘗愛情時的悸動,甚至細微到想要提筆開始寫作時陷入的焦慮羞愧感到自身渺小的情感波動,愛念慾望的萌動,得益於他偉大的文字功力,我彷彿就身處阿爾謝尼耶夫身邊,陪他一同走了一段人生的路。

這並不是一本多麼輕鬆好讀的作品,我用了整整一個月才建立起完全沉浸式的閱讀狀態,可一旦讀進去了,真的會被蒲寧觸動到。

雖然這個世界就是這樣,孤獨必然存在。可那些重要的、細微的故事在這本書裡記錄、流傳,個人記憶與歷史變遷交響。儘管從歷史的宏大維度來看,人的一生不過只是歲月的短暫一截,但無論如何,這終歸是一次穿越語言、時代、環境、地域的情感共鳴和孤獨終結。

6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我的心德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