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時候我寫了一篇短文,叫《老了能怎麼辦?》,主要是因為我看到了一件事以後有感而發的,寫了這麼一個,也是從自己切身感覺上說的這麼一個話題。
其實我覺得不必迴避這個話題,人老了是規律,你總是要面對的,但是你如何去面對這確實是一個問題。再美的花兒也會有凋謝的時候,這就是法則。
現實就是這樣,你設想得再多再完美,在現實面前估計都會被撞的粉碎。所以我那篇文章裡我說了一個觀點,就是要在活著的時候儘可能的好好活。
從我個人的主張來說,我是主張安樂死的。而且我認為安樂死是一種人類文明程序的一個非常好的歸宿方式。
與其沒有任何生命生活質量的活,不如痛痛快快地走。
當然,當下我們國家的法律法規是不允許安樂死的,這畢竟牽涉到太多的現實社會問題,包括親情的,道德的倫理的等等。
但是老齡化的中國,目前大批的老年人已經面臨著這個繞不過去的現實。所以迴避沒有任何意義,也無助於事情的解決。
我自己對自己有一個相對清醒的認識和安排,就身體狀況而言,目前還是不錯的。但是服從規律是不可抗拒的。所以我曾經跟我朋友說,我給自己設立了一個目標時,那就是在73歲之後,我會給自己寫一份算是遺囑。主要是針對自己深身後事的個人的意見和建議。
就算是現行政策法規,不允許安樂死,起碼也要把這個態度給表述出來。而且我相信隨著這個老齡化社會的嚴峻現實的迫近,相關方面也會逐漸地完善和出臺,類似於安樂死之類的善後的一些法規和政策。
當然了,那個73歲也就是一個自己給自己畫的一道線,萬一在這之前就掛掉了,那就更省心了。
作為過來人,我是非常非常理解這種艱辛的。正因為有這種切膚的體驗,所以才會對自己的明天和未來有更直接的觀點和看法。
老去的話題已經無法迴避了。不迴避那就需要面對。夏天的時候我也看過一些老人,兒女們用輪椅推著在海邊走,那個條件比較好的呢是還有更多的哪有這種條件?所以說別去小看別人的盡忠和盡孝,確實很難用一言兩語能說得清楚。
談有關老了養老以及安樂死的話題。這個話題並不忌諱,也沒有必要去刻意迴避它。首先所有人都知道,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規律。既然是規律,那你就沒法躲過去,也繞不過去,唯一可以做的選擇,那就是面對。
我一直有一個觀點,我認為人的生命就是一場旅行。在這場有足夠的時間的旅行裡,你跨越了人生的四季,最後能走到暮年,其實已經非常不容易了。相比那些英年早逝的,那些很小就走掉的人來說,能走到最後走到暮年也是很幸運的。
就在生死這個話題上,我認為法則是公平的。對所有的生命都體現出繞不過去的規律。這個和他的地位,身份,財富沒有任何必然的關係。說白了就是在生與死這個話題上,尤其是後者,大家都一樣。唯一的差異在於,可能整個的過程或許有一點不太一樣。
我這兩天在看《海奧華預言》這本書。雖然書裡面的一些觀點我不能認同,但是有一點,我覺得他對生命以及宗教的理解說的還是我認為有一些道理。
對於已經進入晚年的人們來說,最大的幸福不在於你有多少金錢,不在於兒女對你多麼孝順,而在於最根本的是你有一個健康快樂的心和身體,這才是真正的本錢。因為只有這個本錢才能支撐著你,繼續在人生路上走。我記得我曾經講過一個故事,我今天再把它講出來給大家分享一下。當年我在南方工作的時候認識了一個朋友。屬於那種年輕家境就比較好,自己有很大瓶的,家裡確實財富很好。不到40歲家裡有兩部車子,一部是賓士一部寶馬,他夫人給他生了三個孩子,很巧三個都是女兒。那會兒超生是要罰款的,因為有錢就不在意,該交錢就交錢認罰,但是還要生。他夫人懷第四個孩子的時候,第四個月。他感到身體也有點不適,就去了最好的醫院檢查一檢查肝癌晚期。
我們去醫院去看他,正在病房裡說話呢,負責他治療的科主任來了。那會兒據說他已經知道他老婆懷的第4個是個男孩兒。他對那個科主任說,我和你談個條件吧。你能保證我看到我兒子出生我給你200萬。科主任笑了笑,什麼也沒說,只是告訴他你好好治療就走了。我們看完他從病房出來正好要路過科主任那個辦公室。也正好看到科主任在,我們就進去悄悄地問了問情況。科主任說別說200萬,1000萬都沒有可能,他只有最樂觀4個月的生命。結果還沒等到第4個月,這個人就走掉了。
說這個事情實際上說明什麼呢?就是有的時候你別以為錢是萬能的,有的時候錢沒有任何作用。唯有生命的法則才是最殘酷的,六親不認。
所以對上了年歲的人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身體就是心態。當然也少不了必要的物質保證。只有具備了這些條件,或許你的晚年才會走得比較順利一點。
還是那句話,儘可能自己掌握自己的主動權。及早把自己的事情安排好。盡最大可能不給兒女們添負擔,添麻煩。儘管這麼說看起來是有點理想化,但是現實面前這也是最好的奢望了。
2021年1月24日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