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有才有德,他可以憑藉自己的才能為社會做貢獻,造福社會大眾。所以說有才有德的人是社會的棟樑之才。
那如果一個人無才無德,即便他的德行不好,他想做壞事時也掀不起多大的風浪,就像小狗撲人,人能輕易就制服它。
而真正能給社會造成很大的破壞力的,往往就是那種有才卻無德之人,因為他們懂陰謀,會耍詭計,又有足夠的力量來做壞事,就像惡虎生出了翅膀,其危害性是巨大的。
如果有才無德的人在社會上擔當重任,那麼他們就會利用手中的權利徇私舞弊,危害四方,不過他們做的缺德事多了,最終他們也不會有好結果。
隋朝思想家王通在《止書》中說:
德之不修,其才必曲,其人非善矣。
這句話是告誡我們:
一個人不培養德行,人的才能必然不能用於正道,這樣的人是不能得到善終的。
一個人的才能再出色,如果他的品行出了問題,不但不能發揮他的才能為社會大眾謀福利,反而會成為危害一方的惡人。
可見,在服務社會大眾的重要崗位上,選人時首先應該看的是他的德行,其次才是才能的大小。
清朝康熙年間,湯斌擔任工部尚書,他為人清廉正直,常常能秉公辦事,因此深得康熙的信任。
在湯斌還擔任江蘇巡撫的時候,有一天,他在街上的書鋪中看書,離櫃檯不遠處有一個書生模樣的年輕人也在看書,這時候有人買了一本書,到櫃檯付錢時沒注意到有一枚錢掉到了地上,這個書生看到後,便用腳踩在了錢上,等這個買書的人走了後,他附身撿起了這枚錢。
這一切都被旁邊的湯斌看在了眼裡,他走過去問了書生的姓名後,就轉身離開了書鋪。
後來,這個書生考取了功名,被吏部安排到江蘇一帶任職,於是,這個書生便去拜訪江蘇巡撫湯斌。
湯斌接到門人的通報後,低頭一看拜帖上的姓名,思考了一會兒後,他讓門官傳達他的話給這個書生:你不必前去赴任了,你已經被寫進彈劾的奏章裡了。
書生吃驚地問:大人彈劾我什麼罪呢?
門官說:你太貪錢。
這個書生就很疑惑地問:我都還沒去上任,一天官都還沒當,怎麼會有貪贓枉法之事呢?還請大人能給我解釋。
門官接著傳達說:你可曾還記得在書鋪中你撿錢的事情,當秀才時尚且如此愛錢,要讓你當上了地方官,當地的老百姓不知道要被你搜刮多少民脂民膏,他們的日子能好過嗎?你趕快解下官印離開吧。
這個書生聽完此話,想起自己曾經在書鋪中的所作所為,才知道當時那個老者是自己今日的頂頭上司,不禁面紅耳赤,最後棄官而去。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是,要在這個社會上立身處世,不管你是聰明還是愚笨,是富貴還是貧窮,都首先要把人做好,這樣才能有更長遠和持續的發展。
否則,如果人沒做好,德行不夠,那麼許多名利即便到了你眼前,也都只會是一閃而過,根本留不住,而且名利之後還往往跟著災禍。
所以,做事先做人,做人先立德,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