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貝魚

字數:2317

關鍵詞:積極、消極、安全感、價值觀

我們是否有這樣的心路歷程,回顧之前的生活,覺得平平淡淡,於是開始決定痛改前非,積極的面對每一件事。可是好景不長,也可能是太累了,積極這件事沒堅持多久,一看生活還是如此無奇,便又跳回了自己的舒適區,對生活的無奈又多了一分。

其實當我們決定積極面對生活、主動做一些事情的那一刻起,“心動”也就開始了,之所以“行動”沒堅持下去,不是我們不夠努力,而是我們太容易受環境的影響,而輕易放棄了自己的鴻鵠之志。

我們可以自由選擇應對環境的方式

在一本書中看到這樣一個故事:

作者拖著疲憊一天的身子坐上了地鐵,經過幾站,上來一個男人帶著他的三個孩子,孩子們非常調皮,在車廂內亂串、嬉戲打鬧,本就疲憊的作者,氣憤地對孩子的父親說:“你就不能管一下你的孩子?”

孩子的父親苦笑一下,解釋到:“就在剛才,孩子們的母親剛剛去世,我不知道怎麼管教他們...”。

於是作者瞬間變得同情這一家人,並開始寬慰孩子的父親...

由憤怒到同情,作者面對的環境沒有變,只是瞭解的資訊多了,便產生了截然相反的兩種反應。反過來想一下,即使在沒有了解這一資訊的情況下,我們也是可以透過自己來選擇迴應事情或好或壞的方式。選擇迴應的方式不同,產生的效果也是不一樣的

弗蘭克爾是一位神經與精神病學教授,曾在“二戰”的時候,被關入納粹德國的死亡集中營。可想而知,弗蘭克爾在獄中時不時地會遭受納粹的殘酷毒打。直到有一天,在獄中的他忽然想到:儘管納粹可以控制他的身子,但是他們卻控制不了他的思想。他可以以旁觀者的角色看待他當前的遭遇,並可以讓自己的心情不太悲傷、消極。他可以選擇面對這一悲慘遭遇的迴應方式,並依靠此法幫助獄友找到了生命的意義,最終他們得以獲釋。

以上兩則故事告訴我們:在刺激(環境)和迴應之間,我們是擁有選擇的自由的。弗蘭克爾告訴我們人類在面對外界環境(刺激)時,特有的四種天賦——自我意識想象力良知獨立意志:自我意識形成客觀認識自我、他人和事情的觀念;想象力強調面對刺激時在頭腦中進行超越現實的創造;良知告訴我們自己應該堅持的原則,摸著良心判斷思想或者行為的正確性;獨立意志則可以把基於我們的正確選擇貫徹執行。

四種天賦

這四種天賦的順序組合便是我們進行自由選擇的一個思維過程,首先形成正確的認識,便於選擇決策,然後發掘出可以選擇的方案,之後是優中選優,最後是方案落地。這是知與行的結合。可以發現,整個自由選擇的過程是發自本心的,由內而外的抉擇,並沒有過多地依賴於周圍的環境。

消極被動是拿別人的“無知”來懲罰自己

消極被動是一種生物的本能反應,完全依靠外界的環境(刺激)做出本能反應。比較常見的三種決定論的觀點。

決定論

有意思的是這三種決定論的實驗物件是動物,更有意思的是我們承認人與其它動物是有區別的,也明白區別主要體現在人會思考,可是在真正需要我們做出思考(自由選擇)的時候,我們卻交給了身體本能(消極被動)——依靠外界環境來控制我們自己的情緒和言行。

比如路人的一句謾罵、朋友的誤解...

這些外界的刺激,都可能會讓我們難過好久,而其實我們是知道他們不瞭解我們的真實情況的,可是由於我們缺乏自由選擇的意識和能力,會不知不覺地受到外界環境的刺激、控制,做出過激的行為。

這樣很不好的一點就是外界的環境是變換的,因為不同的事、不同的人而各有不同,這就會導致我們的情緒也不穩定,也由於我們的安全感來自外界環境的給與,而不是來自自己,而變得更加地消極被動。

積極主動是由內而外的成長

與消極被動的人不同,積極主動的人的安全感來自於自己的內心,更確切地說是來自己的價值觀,因此在面對外界環境的變化時,可以依靠自己的理智和真實需要來選擇應對刺激的迴應方式。

而理智和真實需要來自自己長久生活以來所形成的對人、事的正確認識和經驗積累(價值觀),既使認識會有所偏駁,也會靠著良知不斷地矯正,從而形成正確的、符合事物本身規律的正確認知,這種認知不會輕易變化,相反還會隨著社會閱歷的豐富不斷地變得清晰、穩定和客觀,因此在面對不同的刺激時,可以做出正確且穩定的選擇。

自由選擇的4種天賦

這也是積極主動的人,安全感比較高的原因,因為一切選擇判斷來自於的理智判斷,而理智判斷的基礎來自己對世界萬物的正確認知

正如當你身體抱恙的時候,才會考慮到健康,並在生病那段時間早睡早起、合理控制飲食一樣,這是一種逆境激發思維態度轉換,並貫徹到行動中的價值觀分類,弗蘭克爾稱之為態度價值觀,也是境界最高的價值觀形態。

除此以外還有經驗價值觀創造價值觀,前者是依靠自身經歷得出的人生經驗,後者是憑藉自己的想象力形成的處世認知方法。

敢於插秧,亦敢於拔苗

積極的人由於知道自己需要做什麼,因此可以創造出對自己有利的環境來達成自己的意願,但有利的環境不是損人利己的,甚至也是利於別人的。因為是經過了深思熟慮,明白自己要選擇了特定的迴應方式,就要承擔相應的後果,因此當不好的後果來臨的時候,自己也能承受得住,不至於失態,做出讓自己以後後悔的行為。

積極創造有利於自己的環境,便是一種主動,更可以變被動為主動,但正因為對自己的人生負責,才不會膽大妄為,甚至在心裡面預測了各種可能性,也能夠承受選擇帶來的悲與喜。正如插秧,是自己積極的心態與創造力的結合,益於收成,是面向未來的,而當苗長壞了的時候,敢於剔除莠苗,則是基於事物的客觀規律的,是一種負責任的態度,是基於現實的。

責任

正是懷揣對自己負責的態度,積極的人會權衡產出與產能平衡的槓桿。如果發現當前的行為與自己的意願相違背,便會反思自己的行為,並做成調整,不斷地向著自己的目的地出發。正因心中有目標,便不會因為一點挫折就放棄,相反更會窮盡各種符合價值觀的方法來實現自己人生的意義。

讀《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習慣一:積極主動 有感

7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不要隨意評價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