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有個學員在群裡吐槽說,自己跟著社群學習的時候,就好像找到人生目標,每天堅持早起讀書,運動等習慣,但是一旦脫離社群的鞭策,他就會回到原來的狀態,經常陷入迷茫,不知道自己想幹什麼,能幹什麼。
時代發展太快,很多人面對瞬息萬變的世界都變得迷茫,不知道自己未來要做什麼,自然也不知道自己當下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面對迷茫,他們更多的是期待別人來告訴他們要做什麼。
那麼,普通人如何才能擺脫成長的迷茫,過上自己想要的人生呢?
Windy Liu在《心智突圍》這本書說,我們很多人本質上就是一個巨嬰,總是期待從外界索取,卻從來沒有內在的自足。可是,只有心智的成長進化,才能讓我們瞭解自己,從而進一步改變自己。
成長的過程,就是重構心智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你開始認識自己,瞭解自己,甚至敢於改變自己,打破自己,不僅僅是吸收好的人事物,還要直面自己恐懼的人事物,不僅要學習新知,還要把習慣性思維和行為擊碎,然後進化出一套更有利於自身發展的心智模式。
《心智突圍》
《心智突圍》這本書從突破自我限制,找到人生定位,打破自己,最佳化提升認知,實現人生破局,以及重建心智,智慧地面對生活三個方面告訴我們如何構建屬於自己的心智模式,繪製精準的自我成長地圖,幫助我們擺脫成長的的迷茫,過上自己想要的人生。
01 打造自我定位閉環系統,幫助我們找到人生定位前不久,馬上要考大學的小堂弟向我諮詢,自己學什麼專業,上哪所大學比較好。我問他,你自己怎麼想的。堂弟支吾半天才說,他也不知道自己要選什麼專業,去哪裡上大學。
18歲考大學的時候,不知道自己要學什麼專業,上什麼大學;
大學畢業的時候,不知道自己是考研好,還是出去工作好;
工作之後,不知道自己喜歡做什麼,適合做什麼;
中年之後,不知道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是什麼,要做什麼才能避免被社會淘汰。
這些問題每個人都會遇到,但是大多數人都沒有一個清晰的答案。
Windy Liu在《心智突圍》這本書裡說,想要回答好這些問題,我們需要去設想人生願景,為人生進行定位,從而構建出適合自己的成長路徑。
做好自我定位,就是一個明晰自己的價值觀,做出人生選擇的過程。它不僅可以為你的人生確定一個方向,還能夠引導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下定決心,制定原則,做好自我管理,養成良好習慣,並且勇於實踐,不斷重構自己。
Windy Liu在書中介紹了一種方法可以幫助我們進行自我定位——五步打造自我定位閉環系統:願景-原則-計劃-執行-反思。
願景——我們期望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過上什麼樣的生活。
原則——我們思考行動所依據的準則。也就是我們在做事的時候做什麼,怎麼做,為什麼做,幫助我們在生活中做出取捨,選擇正確的方向。
計劃——為實現目標而制定的路徑規劃。
執行——引入PDCA迴圈系統,幫助我們更好地完成計劃。
反思——發現願景、原則、計劃、行動中的問題,然後針對問題進行調整,自我完善。
自我定位閉環系統是一個自我迭代的閉環架構,它讓你透過持續的行動計劃和反思來踐行個人的原則,讓原則發揮自然堅實的內驅力,促使我們進入人生的正迴圈,實現目標願景。
假如我們在18歲考大學的時候就對未來有了清晰的定位,那麼我們就會比其他人更早開始為了實現目標而努力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為將來儲備資源和能力,而不是在大學裡虛度光陰,出了校門才發現自己什麼也不會,需要從零開始起步。
所以,自我定位閉環系統其實就是一套能幫助我們不斷完善自己,重構認知,真正實現個人成長,達成自己的願景目標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只有明確了自己將來要去哪裡,我們才能找到人生的奮鬥目標,只有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自己,我們才能最終找到屬於自己的成長之路。
02 打破自己,最佳化提升認知,實現人生破局鄧寧-克魯格心理效應說,一個人的認知有四種狀態: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
大多數人都處於第一種狀態,他們並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有沒有做對,反過來還會覺得自己什麼都懂。當你和他提到一個東西時,他的潛意識會先否定。
比如我之前遇到一個客戶,每次我們提出改進建議和新方案,客戶總會覺得我們是在變相收費,增加成本預算,導致每次的改進方案總是要變成拉鋸戰,拖延專案交期。
Windy Liu在《心智突圍》這本書裡說,一個人從不知道自己不知道,過渡到能夠意識到自己的無知,這需要認知上的提升。
而這種認知的提升可以透過不斷反思來促成。一旦我們開始反思,就開啟了對自身的批判性思考。
比如我們和客戶溝通結束後,就可以反思自己在這次溝通裡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好,引起了客戶的反抗情緒,以及在什麼情況下,客戶處於開放狀態,願意接受我們提出的新方案,從而為下一次順利溝通做出改進。
Windy Liu在書裡總結說, 一個人最大的障礙是“所知障”。承認自己無知,就是認知升級的有效路徑。
面對未來,最簡單有效的策略就是承認自己的無知,讓求知所激發出來的謙卑心和好奇心來擴充自己在這個世界的贏面。
只有承認自己的無知,我們才能打破過去的自己,學會從不同的視角去看待問題。只有不斷最佳化提升自己的認知能力,構建和完善自身的價值體系,我們才能在遇到問題時做出正確的選擇,實現人生破局。
03 重建心智,智慧地面對生活朋友家的孩子最近幾次考試成績不理想,朋友整個人都陷入了焦慮的狀態。輔導孩子作業,看到孩子不會的地方,就忍不住發火,有時還會遷怒家裡其他人,導致孩子看到她就緊張,家裡人也都不敢出聲,家庭氣氛一下子變得緊張壓抑了。後來朋友和我求助說,她也不想這樣,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
被情緒控制做出激烈反應,事後常常陷入自責,這是大多數人在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
如何才能改變被情緒控制的現狀呢?
Windy Liu在《心智突圍》這本書裡說,我們要改變的不是情緒,而是引發情緒的底層信念。
情緒只是我們心中信念的指示器。對情緒的察覺,讓我們有機會重新審視自己的內心,清理不合理的信念,重新輸入正確的新的信念。
Windy Liu在書裡介紹了情緒調頻的方法來幫助我們控制自己的情緒,更好地掌控生活,即覺察情緒-識別情緒-管理情緒-重構心智。
第一,察覺情緒。感受到自己內在細微的變化,在情緒爆發之前覺察到它。比如當我們意識到自己要生氣的時候,可以透過調整呼吸的方式,或者暫時離開的方式,讓自己擺脫情緒的控制。
第二,識別情緒。透過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情緒感受。有意識地採用具體詞彙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感受。 比如他人的指責讓我們很憤怒,不要用“不開心”“難過”這些詞來表達我們的情緒,而是要用具體的詞彙來描述,比如“羞愧”“憤怒”,“害怕”“恐慌”等。只有明確了明確自己到底經歷了什麼事實,我們才能選擇後續的反應模式。
第三,管理情緒。管理好情緒,就是糾正我們面對情緒的應激反應模式。比如當情緒來臨時,我們會感到心情煩悶,身體不適,看什麼都不順眼,就可以採用與自己對話的方式,問問自己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我們可以放下情緒,不斷迴圈,直到我們放下情緒,感到舒服自在。
第四,重構心智。當我們反覆被同一種情緒困擾時,我們就需要找到這種情緒背後的心智模式或者內在信念,然後用新的正確的信念去重構我們的心智模式。比如我們經常會對事情的結果產生負面看法,那麼我們就要找到自己心中的悲觀信念,然後用積極向上的心態改寫這種信念,相信會有好事發生。
在整個心境調頻的過程中,我們透過察覺情緒,識別情緒,管理情緒,重構心智四個步驟,透過情緒找到引發自己產生情緒背後的心智模式,然後調整自己的心境,並且採取正確的反應模式去改變結果,從而改變我們的生活。
只有找到困擾我們的心智模式或者信念,用正確的信念代替不正確的信念,我們才能重構心智。只有心靈寧靜,安穩,我們才能夠洞察萬物之規律,考慮問題才能周詳,處理事情才能完善,才能重新掌控自己的生活。
04 結語《心智突圍》這本書從定位,認知和心境三個方面構建起了自我發展的心智模式。自我定位,幫助我們找到人生的發展方向,認知最佳化,幫助我們完善自身價值體系,做出正確的決策,而心境調頻,則讓我們的心變得安定,可以擺脫情緒控制,學會用智慧和積極的態度去面對生活。
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裡說,心智的成熟之路,是永不停歇的學習和進步的過程。
我們所有的迷茫和不確定都來自於我們沒有足夠的能力跟上時代的步伐,所以,想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個人成長之路,我們需要不斷學習,構建起屬於自己的心智成長模式,然後在實踐中去逐步完善它,使自己在未來具備更強的能力,擁抱變化無常的世界。
一個人只有認識自我,打破自我限制性信念,他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心智成長模式,才能快速成長,讓變化看得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