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長輩們常告誡我們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做人不能忘本,處世不能忘恩,是一個人最基本的素養。

一個人真正的善,就是知恩不忘本,也是一個人在這個世界站穩根基的重要原則。

人貴在知恩,貴在感恩,才能將心比心,真情換真情。也只有懂得感恩,才不傷人心。

人生在世,要記住別人對我們的幫助,將別人的恩情銘記於心,不要做忘恩負義的事情。

《山海情》中,馬得福的爸爸經常教育馬得福和馬得寶要懂得感恩,不能忘本,這樣才能讓自己的人生路越走越寬,還能得到別人的幫助和欣賞。當自己遇到事情的時候,別人也願意助自己一臂之力。

馬得福有機會讀書,並找了一份好工作,所以,他爸爸對他更是嚴格要求,不能讓他做錯事。

在一次馬得福回老家做遷村的工作,想要動員全村人都搬出更好的環境,因為他們村實在是很偏僻,交通又不便利。

但是在村民眼中,這裡就是家,是祖祖輩輩留下來的地方,老人不願意搬,年輕一輩的人想搬也不敢做出頭鳥。

對老一輩的人而言,住了一輩子的地方就是自己的根,能接受讓後代出去也是因為愛屋及烏,自己不捨得走是因為不能忘本。

然而馬得福在一次次召開會議之後,都很不理想,也得罪了全村人。

得福一著急,在吃飯的時候說了一句,“刁民”。

然而得福的爸爸就馬上摔了他的碗筷,不讓他吃飯了,告訴他,如果再說出“刁民”兩個字,就從家裡滾出去。

然後領著他到祖先的墳頭,告訴他自己為什麼不讓得福說村人是刁民是的原因。

因為湧泉村已經有兩百多年的歷史了,過去時候是一個姓,就是李姓。咱馬家先人一百多年前在陝西一帶逃荒要飯,那個時候天底下也不是太平,到處是打打殺殺,咱馬家先人東躲西藏,就想找一個能夠落腳的地方。進了哪個村子,哪個村子就攆他們出去,鑽到哪個寨子,哪個寨子就往外趕,馬家先人沒有辦法,只有一條路,往深山上鑽,最後就來到了湧泉村了。

湧泉村李家先人很仁義,不但沒有攆馬家先人走,還在後山裡幫他們挖窯,開荒,種莊稼,那時村裡頭有個規矩,夏收以後,要擺百家宴,馬家先人剛來,認為自己是外人,不敢出去吃,這李家先人就拉著馬家先人一塊吃百家宴,從那一天起,馬家先人就立下了規矩,以後逢年過節,咱們就拜兩個祖宗,一個是血親的馬家,一個是恩重如山的李家。

所以,從馬家先人開始,就懂得感恩了,也告訴後人世世代代都不能忘本,忘恩。

因為沒有李家的仁義,就沒有馬家的現在。

湧泉村對馬家來說,是落腳的地方,但是對李家來說,卻是血脈的源頭,是他們的根,怎麼能說撇下就撇下了呢。

所以,不管李家人怎麼罵咱們,都不能對他們說絕情的話,因為咱都是一家人。

馬得福記住了父親告訴自己的這段歷史,也銘記在心對李家的恩情。

但是,他也很為難,一個是任務,一個是情義,瞬間讓他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馬得福彎下腰,取幾滴泉水喝,面對這小小的泉水,他明白了“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道理。

然後他再一次開啟廣播,用自己真誠的聲音去打動村民,跟村民說,自己家的先人因為李家先人的收留才有了落腳的地方,自己從來沒有忘記自己是湧泉村的人,更說出了湧泉村就是自己的根,但是現在這根扎得再深,也都吸不上水了。鄉親們,我們走出去,不是為了斷根,而是把根移到更肥沃的地方,是為了搭上扶貧的最後一班車,是為了得到教育的機會,醫療的積水,得到就業的機會。

馬得福那天送老太爺去醫院,坐在拖拉機的車上,心裡特別難受,想起了自己的太爺生病的時候,全村人輪流抬著,翻山越嶺地往醫院送,送到了,人也不行了,因為我們離醫院太遠了,離學校太遠了,我們離外面太遠了,要麼走出去,要麼回不來。

馬得福哭著對鄉親們說,搬出去外面,不僅有學校,有醫院,有商店,有自來水,即使現在覺得不是家,但是住的時間長了,那就是家,也能髮根。人,畢竟不是樹,人有兩頭根,一頭在我們先人手裡,一頭在我們後人手裡,我們後人到哪了,就能在哪紮根。

樹挪死,人挪活。知恩圖報,付出越多,回報也將越多,多一份付出,多一份珍惜,多一份收穫。

為人做事,記得本,記著恩,到哪兒,都能夠生根發芽。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唯有懂得感恩,才能讓自己與家人朋友,一起見證更好的未來。

10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文案|“撩人於無形的小情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