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依舊是個陽光明媚的好天氣,暖暖的陽光隔著窗玻照射進來,灑在地板上、窗簾上、茶几上……屋裡暖了,室內更亮了。
數九寒冬的日子,應該沒有什麼比暖陽更討人喜了吧?
透過陽臺的玻璃,可以看見小區的中心廣場。通常情況下,除非雙休日,否則這個廣場上是不會有很多人的。
此刻,老人們才是小區廣場的主角,他們喜歡聚集在這個地方,一邊曬太陽,一邊漫無邊際地嘮嗑……
其中,一位頭髮花白的老太太最是顯眼,因為只有她一個人是坐在輪椅上的。
遠遠望去,從她說話的舉手投足之間,可以看出此時的她精神狀態還不錯,雖然聽不見她在說什麼,但不用聽,我也知道她說的是什麼。
因為知母莫若女,她——就是我那個越來越“孩性”的老母。
我想,此時她一定在告訴和她聊天的老人們:她年輕時所走過的路、吃過的苦,她是如何在北大荒那樣惡劣的環境下生下我們五個兒女的,還有當年她住的那個草棚、產後睡的那個冷炕、那隻闖出林子被她和父親遇上的大黑熊、那深夜圍在屋子外面“嗷嗷”嚎叫的狼群……
01
回憶並非愛,而是一種無奈
前幾日,看到《奇葩說》上有個辯題:當你的母親瘋狂追星不著家時,做為兒女的你該不該加以阻止。
其中導師蔡康永的觀點帶給我很大的觸動,他說:“如果一個人在只剩下回憶的時候,他就只能陶醉在自己的回憶裡面。所以有好多老人除了跟你講他從前的事情,他沒有其它的內容好講。為什麼?因為他即沒有現在,也沒有未來。如果有一個媽媽,她去追星,說明她有現在了,我們應該恭喜她。”
蔡康永的這席話令我感覺特別戳心,因為我的母親就是如蔡康永老師說的那種:沒有現在,沒有未來,只剩下回憶的老人。
母親今年八十六歲,歲月的滄桑在她臉上留下的印跡似乎比同齡人更深些,這令她看上去像有九十多歲。
或許是因為年輕時經歷太多苦的緣故,多年來母親的健康狀況一直都不太好,而年輕時落下的病根到了老年是很難治癒的。
漸漸的,她從行動遲緩到現在需要輪椅才能走出家門;
她的思維也從清晰到如今有時糊塗得連親弟弟的名字都想不起來的狀態;
她變得對幾分鐘前的事情轉眼即忘,而對幾十年前的事卻記憶憂新;
她會把剛對你說的話,轉身再和你說一次,因為她不記得已經和你說過很多次……
時間很公平,它讓每個人都無法逃脫衰老;但時間也很殘忍,它令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在失去健康後,就只剩下回憶,但她又不得不拼命地抓住回憶這根“救心”的稻草,來應對自己無能為力的今天和未來!
02
即使相伴一生,“愛”這個字卻羞於啟口。
在抖音裡,有一對老夫妻特別火,他們應該都有八、九十歲了吧。看他們的抖音,感覺比現代的年輕人還懂得浪漫。老頭子會在情人節或屬於他們的紀念日給妻子送上表達愛意的紅玫瑰、巧克力……妻子會如少女般向老頭撒嬌,和老頭一起嬉戲打鬧……看著鏡頭裡的他們,總會讓人聯想到那四個字:神仙眷侶。
但在我的印象中,從沒聽到父親說過那個“愛”字,母親亦然。
母親和父親極少吵架。母親的脾氣相對父親來說要急躁些,但也絕不是撒潑耍賴的那種。當母親不開心時,本就寡言少語的父親要麼不說話任她嘮叨,要麼陪上笑臉“嗯、啊”兩聲也就過去了。
從母親的口中,我們知道,她和父親的婚姻完全是父母包辦式的,那時父親在外當兵。
當他遵母之命從部隊回鄉見我母親時,他們的婚姻即成定局。在那個年代,似乎包辦婚姻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我也曾疑惑地問母親:“當時你也算是個標緻的姑娘,怎麼會看上其貌不揚的我爸?”母親也打笑說:“父母定下的事情,是必須聽的。不過第一次見你爸時心裡是犯嘀咕的,心想:這男人真不好看,又黑又矮的。”
但他們婚後的生活證明,母親和父親真的是很般配的。
母親是賢妻,父親也是個有擔當的男人,很顧家。
婚後不久,父親就將母親帶到了當時他工作的地方——北大荒。
在那裡,母親身邊只有父親,再無其它親人,而當時的父親工作很忙,幾天不著家是經常的事。
初到北大荒時,母親因為環境的艱苦,日益加劇的思鄉情結,加上水土不服、語言又不通,所有的一切都令她感覺日子過得很煎熬。每當聊起當年的自己,母親總說:那時,我經常偷偷地哭……
但母親終歸是堅強的。在東北,她和父親一呆就是十幾年,生下了我和哥哥、姐姐共五個子女,並將我們撫養成人。
在艱難的歲月裡,他們共同經歷人生的風風風雨,攜手跨過了一道道坎,這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
直到現在,母親還會經常叨叨那句話:“想當年餓肚子的時候,想著如果每天能喝上白米粥,這是多麼幸福的事啊!現如今我能過上這樣的日子,真是知足了。”
也因此,母親一直堅守著那份對糧食的敬畏之心,對我們“吃隔夜菜不利身體健康”的觀點嗤之以鼻,總是以:“我都吃了幾十年了,現在不還好好的?”來駁斥我們的“謬論”。
母親對衣物的態度也是一樣的。通常情況下,前一分鐘我們把無用的衣物裝進垃圾袋,還沒來得及扔進垃圾筒,她已從垃圾袋裡翻了出來重新塞進了衣櫥。嘴裡還會叨叨:“這麼好的衣服,這麼好的料子,又沒破……
無奈之下,我們只有揹著她做這些“見不得光”的事情:偷偷地倒掉不利健康的食材,悄悄地扔掉毫無利用價值的衣物或家居什件……
好在老人的記憶不好,轉身就忘記了。
值得慶幸的是,父親和母親攜手共度了六十多個春秋,共同走過了“金婚”,如今他們正在走向“鑽石婚”的路上。
記得在他們“金婚”紀念日的家宴上,父親當著全家人的面對母親說:“你嫁給我幾十年,我挺對不住你的,讓你跟我受了很多苦,如果有來世,我還娶你,一定不再讓你受這些苦。”
那刻,我被感動落淚了,也是在那刻,我才恍然大悟,原來從不說“愛”的父母並不是不懂得“愛情”,他們只是以他們無需言表的方式,用他們相濡以沫的行動表達而已。
03
父母對兒女的愛,永遠是無私的,無微不至的。
在我大姐十三歲時,我還是一個只有七個月大,到哪都得抱在手裡的嬰兒。
那一年,父親和母親終於把一家人從東北遷回了他們的家鄉——一個山青水秀的南方小鎮。
在我的成長記憶中,母親是個對工作特別有責任心的人,幾乎每年她都能獲得“先進個人”的榮譽稱號。
那時,母親在縣城的一家商店工作,離家也不遠。放學了,或者週日不上學,我會經常去母親上班的商店玩,或等母親下班一起回家,又或者是出於一個孩子對母親的依賴,只是想去“粘”一下母親就離開。每當這時,母親總會說一句“聽話,走路要走邊上,注意安全。”
因家中子女多,父親和母親倆人微薄的收入要養活五個子女,同時還要贍養鄉下的老人,所以,我們一家的日子過得還是挺拮据的。
或許因我是家中老么,父親和母親顯得對我格外地呵護,他們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盡可能地給予我家中最好的東西。
勤勞的母親在當時我們全家住的那個家屬院中,拉著父親一起在院子的角落裡搭了一個雞窩,養了幾隻雞,而生下的雞蛋幾乎成了我一個人的專利。那時的我感覺每天到雞窩裡撿雞蛋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
在那個年代,大多家庭條件都不太好,偶爾能夠吃上一頓豬肉是很多孩子夢寐以求的事情。但自小體弱的我仍然比較挑食,不愛吃肥肉,這也養成了父母總是把瘦肉挑出來夾我碗裡的習慣,這個習慣一直到現在都未改變,我也一直“沒心沒肺”地享受著這份特殊待遇。
因為我知道,在父母眼裡,無論你是否已成人,無論你是否已婚嫁,你永遠都是他們眼中的孩子,他們忘記什麼,都不會忘記自己孩子的喜好,他們會不厭其煩地對你說:
“多吃點,太瘦了,身體怎麼扛得住”
“多穿點,注意身體,別感冒”
“走路要靠路邊走,安全第一”
“別給我們買東西,浪費錢,這些錢留著以後有大用”……
04
曾在一本書上看到這麼一句話:目之所及,皆是回憶;心之所想,皆是過往;眼之所看,皆是遺憾。
意思是:眼睛所能看到的地方,心中所能想到的東西,都是充滿回憶的,都已成過去式,卻終成遺憾。
在一個人的一生中,尤其是我們的父母親那一代人,他們經歷了太多太多生活的磨難,許多是我們這代人無法想象的。如今面對已成耄耋老人的他們,我們該以何種方式回報他們的養育之恩呢?
我想,對於他們來說,吃好、穿好真的不是他們最需要的,因為他們衰老的器官已承受不起太多的美食,而再美的衣服在他們眼中的意義也不過是能夠遮風避寒,唯有陪伴對他們來說才是最接地氣的愛護。
比如,陪喜愛搓麻,但思維偶爾混亂的父親打打麻將練練腦……
比如,配合母親假裝第一次聽她說那已說過無數次的故事……
其實,回憶也未嘗不是件好事,至少回憶裡有美好,也有幸福……
如果說父母的一生如一部劇情豐富的電視連續劇,那麼,這部劇裡一定也有你,愛他們就順從他們吧!
在他們想記起,卻總是忘記;想攀登,卻無力邁開雙腿的現在,多陪陪他們。陪他們一起回憶,幫他們一起尋找過往的美好,給他們戰勝病魔的力量,助力他們愉快地過好當下的每一個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