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做不完的家務,洗不完的碗筷,整理不完的衣櫃,看不完的書籍……這便是簡單的生活,平凡的日子。平凡中時常增添些小歡喜,簡單中偶爾穿插些小樂趣。平平淡淡,歡歡喜喜,樂樂觀觀,開開心心。

人是必須要有一顆感恩之心的,有了感恩之心就有了感知生活的能力。擁有了感恩之心則生活處處充滿了驚喜和饋贈。

出生在八十年代的我們就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社會生活翻天覆地的大變化。我們出生那個年代既不像之前那樣物質匱乏,也不像之後那樣物質豐富。即使如此,我們還是從那個年代與現在生活的對比當中感受到了無比的幸福。

我對瓜子有著特別的偏愛,家裡茶几上總也少不了擺上一盤瓜子。

忙裡抽閒、茶餘飯後總喜歡就那樣靜悄悄地,無限欣怡地嗑上那麼幾顆瓜子,香氣瞬間充盈整個口腔,那特有的香甜味道更會讓人回味無窮······

我對瓜子的特別偏愛一方面是因為瓜子本身確實味道香美,但更多的方面還要說是因為初中時候在街市上的那一次看見瓜子時的迷戀和終極渴望情結。

初中的時候我們家不算是很富裕,吃喝雖然不愁,衣著也不顯寒酸。但是父母都是五六十年代生人,經歷過苦日子的人恐怕終其一生都難以走出“數米而炊”的生活觀念。

那時在父母眼中不虧待孩子的最突出特徵就是讓孩子吃飽、穿暖、上學。我當然算是幸運的孩子,因為那會還並非是義務教育,吃飯穿衣是理所當然,但是上學卻是要交學費的,所以並不是所有家長都捨得給孩子交這學費,一部分孩子也就因為這個原因沒能上得了學:能上學的固然幸運,讀書、識字、學文章、書聲朗朗,現在想想也甚感美好。

初中寄宿生活開始,起初倍感集體生活好奇有趣,大家一起吃飯,說說笑笑、打打鬧鬧、豐富多彩。可是沒過多久所有的新鮮感和好奇心全都被食堂千篇一律,毫無味道的飯菜所打敗了。一日三餐基本上永不換樣。味道也是始終如一的清湯寡水。小米飯裡永遠贈送沙子和小蟲,一桌一大盆的菜裡也永遠難見肉星,我們的寄宿生活從此變得單一無趣,索然無味。

也正是因為這樣讓我們對除了學校食堂以外的食物有一份超出我們難以控制的渴望,每天在吃過晚飯後大約有一個小時的自由活動時間,然後才上晚自習。這一個小時也因此成為我們唯一能夠為自己的寄宿生活增添些許色彩的慰藉了,說得直白一點就是我們可以利用這一小時的間到街市上去看看在這會看來未免太過寒酸,但在那時簡直可以說是“琳琅滿目”的小食品,以用來大飽眼福了。

那時的水果糖怎麼會那麼甜?那時的冰棒怎麼會那麼好吃?那個年代孩子對錢是沒有任何支配權的,更別提買吃的了。

那時的“龍豐”泡麵怎麼那麼脆?那時的汽水怎麼會那麼有滋味。

特別是學校門口坐著一位老奶奶。面前擺著一個布口袋,口袋裝了小半袋瓜子,瓜子上臥著一個我們那個年代喝茶所用的茶碗,圓柱型,直徑大約8釐米,高大約有10釐米的樣子。裡畫裝了滿滿一茶碗瓜子,五毛錢一碗。

每天放學後,特別是吃過了學校食堂那無滋無味的飯菜後,我就對那位老奶奶的瓜子更加期待和渴望了。我跑到學校門口偷偷地看那布袋裡的瓜子,顆顆粒大飽滿,瑩亮光澤,我從很遠的地方就聞到了那難以阻擋的香氣,大口大口地嚥著口水,那時真得是太過渴望能夠擁有五角錢去買它一茶碗瓜子嗑它個昏天暗地,嗑它個心滿意足,嗑出它個幸福滋味,可是在那個時候這個想法真得是太過奢侈,所以整個讀書時代我都沒能實現這一奢求,那五毛錢一碗的瓜子也就成了我一生中幸福生活難以割捨的情結。

現在生活不但衣食無憂,而且樣樣富足,但我之所以不像有些人那樣對物質追求慾壑難填,多半是因為我較之讀書時代的生活已是天上地下,這並不能說我是不求上進,而更多的是因為我懂得知足常樂。

就像明代朱用純所云:“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珍惜是生活的根本,感恩是生活的境界。現在我所嗑的每一顆瓜子都是對我曾經熱切渴望過的那五毛錢一碗瓜子的至真彌補,所以每一顆瓜子我都在用心品嚐,每一顆瓜子我都感受到了它所承載的幸福味道。

4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我們的生活還要繼續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