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苟且,毋論遠方
作者 張彥峰
每天我們都在不知疲倦地為了生活而奔波,不是沒有倦意,而是未曾想到休憩。時間白駒過隙如逃去一樣飛逝,豈敢去荒廢?看似平常的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事需要去辦,孰敢去懈怠?我們有過短暫的喜悅,但更多的是無盡的焦慮。
唉,太不容易了!
當遇到困難和不如意的時候,我們經常會說:“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其實,這是一種“佛系”人生的心理表現。只有經歷過生活磨練的人才會知道:到達不了的地方,才是遠方。高於生活的藝術,才是詩歌。
嘿,想得不要太多哦!
說實話,我們只能在心裡對自己吶喊“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可仍會將希望寄託在“詩和遠方”。經歷2020,我們會發現“無常”才是生活的常態,“不確定性”才是生活的本質。有些人走著走著就散了,有些事說著說著就變了。
哈,難道不是這樣嗎?
其實啊,“眼前的苟且”才是真正的生活,“詩和遠方”不過是慰藉罷了。不論我們怎麼努力,“眼前的苟且”不會減少,也不會消失,如影相隨。不論我們怎麼追求,“詩和遠方”就在前方,一直在前方,跬步不離。靜下心來想一想,我們就會認識到:生活只有當下,腳下即是遠方。
哇,這才是生活!
可以說,生活是一種修行,而且是最好的修行。我一直認為“真正的修行不在寺廟,不求歸隱,而在茫茫紅塵中。”眾所周知,物理原理表明:真空中沒有“質量”的概念,也不存在重力加速度。所以,也就不存在“物質”的區別。
但世間千姿百態,不可不察也!
殊不知,當下的生活沒那麼多“苟且”,不外乎調侃而已。我們都是俗世的一粒埃塵,很渺小,也很自我,但會隨風飄動。每個人的生活都差不多,都有太多的不如意,只是我們不瞭解彼此而已。所以,不要刻意委屈自己,要用積極心態審視自己。“悲情色彩”不是我們前行的動力,而會成為退卻的藉口。
要知道,當下的生活是要看見“此處”。我們常說:“太陽每天都是新的。”我也告誡自己:“美是需要發現的。”生活真正的溫度,恰恰來自那些日常的瑣碎與平凡,不負流年不負卿地去過好每一天。成功的夢想是理想,沒成功的夢想是瞎想。“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實現夢想,先要立足當下。
每個人都以各自的姿態和方式去生活,或曰“修行”。時光在沙漏中悄然流逝,而生活的藝術滋養了每一個炙熱的當下。立足於當下是現實,奮鬥於當下是責任,享受於當下是境界。“空山無人,水流花開!”用心去感受當下的一切生活和一切生活的當下,我們就會發現“做好自己,就行了”。
主動下廚幫家人做頓可口的飯菜,回到那個叫故鄉的老家看看親人,給乞討人員一份愛心而不必擔心遇到騙子……生活的美好就在於細節。修行是一個過程,但禪悟就在一剎那。能夠不慌不忙地活在當下,尋找內生的力量,順從本心的自然,從而才能真正把握生活的主動權。這就是“詩和遠方”!
義大利物理學家卡洛·羅韋利在《時間的秩序》中寫道:“我們棲居於時間之中,就如魚在水中。我們的存在,就是在時間中存在。”無數個當下構成了我們的一生,雖不能說是命中註定,但也不知道究竟有多長。我知道了,活在當下,在行動裡感知時間的變遷和物質的存在,便是最好的修行。
注:1月21日晚,夜難寐,心常悟,隨手而得,與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