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拼命地學習如何成功衝刺一百米,但是沒有人教過我們:你跌倒時,怎麼跌得有尊嚴;你的膝蓋破得血肉模糊時,怎麼清洗傷口、怎麼包紮;你痛得無法忍受時,用什麼樣的表情去面對別人;你一頭栽下時怎麼治療內心淌血的創傷,怎麼獲得心靈深層的平靜;心像玻璃一樣碎了一地時,怎麼收拾?”
這是我之前從一本書上記錄下來的一段話,當時讀時只是有所感悟便抄了下來,今天再讀,確有深切體悟:人的難,不在於付諸百分百努力地起早貪黑,不在烈日與暴雨下的艱辛跋涉,不在受盡百般折辱而不服輸的堅韌不拔,因為從小老師與家長就教育自己要吃苦耐勞、不怕困難、意志堅定、忍辱負重,不能知難而退,更不能身陷困境而喪失鬥志。
所以在生活與工作中,常常警醒自己,在家是否敦倫盡分,在校是否愛崗敬業。常常問自己有沒有盡到一個做子女的孝心,有沒有盡到一個做父親的關心,有沒有盡到一個做教師的愛心,有沒有盡到一份做教職員工的責任心。
有時因自己在某件事上做得不合適,讓對方心生不快而深感懊悔,便反思自己當時內心是否生髮了抱怨、傲慢、嫉妒心。每每覺察自己念頭錯誤時,深感羞愧,便更努力盡自己的本分,好好去做每一件小事,好好對待周圍每一個人。
昨晚,騎腳踏車回家不小心摔了一跤,當疼痛難忍時,卻深感自己再怎麼努力也減輕不了胳膊的痛,淚水在眼裡打轉。我從凍得冰冷而生硬的水泥地上,獨自一人爬起來,面對周圍黑漆漆的夜,頂著呼呼的寒風,推開壓在身上的腳踏車,慢慢地扭動身體,強忍著胳膊的痛,用手不協調地拍打掉身上的塵土,繼續向前。步履蹣跚中,才覺得人生路上,難的不是努力奮鬥,而是跌倒後如何治癒傷口,如何治癒內心,如何葆有一顆平靜而善良的心面對絆倒自己的那些坎坎坷坷。
朋友常常對我說: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當事與願違時,首先要反思自己的原因,總是自己的言行舉止給自己設定了障礙。就好比這摔跤,如果自己騎車速度慢一些,過坎時下車來推上走,那坎也就絆不倒你,你也不受疼痛,更不會傷心。她說:心要平靜,寧靜而致遠,龍天護佑。如果自己心不平靜,壓倒自己的最後一根稻草,依然是你自己那顆不平靜的心。
是啊!生活的確是修煉靈魂的道場,有時設絆讓你摔一跤,提醒自己有什麼地方做錯了,以知恥近乎勇的勇氣改正,在一次次坎坷面前打磨自己,磨掉在塵世中養就的惡習氣,喚醒感恩的心,以溫暖的愛心,愛己愛人,愛這個世界!
老子《道德經》裡說“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意思是:聖人是不存佔有之心的,而是盡力照顧別人,他自己也更為充足;他盡力給予別人,自己反而更豐富。
《弟子規》有言“德日進,過日少”,是說能夠親近仁德之人,向他學習,就會得到無限的好處,因為他會使我們的道德學問一天天地進步,過失就會逐漸地減少。
人生要想有意義,習氣不能不改,如果常被惡習氣控制自己,那這個人生就非常痛苦,非常沒有意義。只有常懷感恩之心、付出之心、向學向善之心、反求諸己之心,人生航向才不會偏離。
當然,那一跤的疼痛也會慢慢自愈,不會留下陰影,因為愛的陽光終將會把心底的陰霾驅散。
教師,喜歡用文字傳遞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