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誤會誕生的理由各種各樣,但要爭論最大的原因是什麼,莫過於人們總是習以為常的“我以為”。

“我以為重慶雞公煲真就是出自於重慶,可實際上這道菜卻是大多數重慶人都沒吃過的上海菜;

我以為理工男都很木訥呆板,可實際上他們唱跳都很拿手,比一般人更講情調;

我以為別人脫口而出的一句‘隨便’,是讓自己不要有所顧慮,卻不曾想別人的‘隨便’只是一句客氣話,他真正想說的還是讓自己收斂一些……”

總之,人就是因為有太多的“自以為”,所以才會逐漸偏離了事情的真相,甚至背離了生活的基本常識。

曾經,我也和一位高僧洽談過這個話題,在談及“我以為”三個字時,他就曾說過:“‘我以為’歸根結底,其實是一種我執,是人們執迷於自我觀念的一種表現。“

他還提醒我:“有時候明明是人們看錯了世界,卻總會自欺欺人地說是世界辜負了自己。因為看不透事物的真相,執迷不悟,所以才會在迷惘中越陷越深。”

要想看清這個世界,就必須先學會放下自我,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來觀察。這樣才能看得全面,看得透徹。

01導致一切誤會的肇因:“我以為”

正如莫泊桑在小說《人生》中的這句話:“生活永遠不會像你想象得那麼糟糕,更不會如你以為得那麼美好”。

高僧也說過:“這個世界上導致一切誤會最大的緣由,莫過於這三個字‘我以為’。”

人們總是習慣沉溺在自我的世界裡無法自拔。“我以為”付出就有回報,“我以為”時間和機會在等待自己,“我以為”自己足夠強大……可現實,卻總會給人一記又一記的重錘。

就好比在感情的世界裡,有多少神仙眷侶就是因為“我以為”的誤會,最終熬成了痴男怨女。“我以為相遇了就是永遠”、“我以為你不會走,我以為你會挽留。”

以為感情會天長地久,卻不知海會枯,石會爛,滄海也會變桑田。唯有直到兩人形同陌路,才明白感情世界裡,其實沒有那麼多的理所當然。

事實上,“我以為”這三個字不僅在感情世界裡扮演著誤會的根源,在生活裡也同樣如此。譬如“我以為他是壞人,我以為這件事情沒有錯”等等...........

而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就是因為每個人內心深處都具有十分強烈的自我意識。

當人們內心篤定某種東西或者某種結局時,就會選擇性去接納自己的想法,並按照自己的邏輯來解讀分析它們的是非真偽,從而推匯出一個符合自己“口味”的“真相”。但這種極具主觀意識的行為,也往往會讓人們偏離客觀,偏離公平公正。

因此,人們才會有“我以為”“我覺得”“我臆想”這些心理活動,而這就是誤會產生的原因了。

02以己度人,產生的投射效應

生活中不少人認為自己已經將想法表露得足夠清晰。可直到對方開始疏遠自己,這才幡然醒悟。才發現彼此在理解上出現了巨大的差異,從而致使雙方的關係漸行漸遠,最終難以和平收場。

這個時候人們也許會感到不解,認為自己明明已經表達的足夠到位,可為什麼彼此之間還是會產生誤會矛盾呢?

而事實上,當誤解產生時,人們最容易意識到的問題所在就是——“我從來不是這個意思,而是你誤會我罷了”。

這也就是說人們更傾向於“誤會的產生皆源於接收者的責任”這種說法,是因為對方理解錯誤,從而影響資訊接受的準確性,而不是自己的闡述有什麼問題。

高僧說:“人們總是習慣性地將自己的某種特性,譬如愛好、想法、性格等各方因素投射到他人身上,認為別人也應該和自己同步,這樣才算是迎合自己的價值觀念。”

這其實反應了一種普遍的心理現象,即“投射效應”。具體來講,就是指“以己度人”的心理現象。

這些“投射”方式也各有不同,有的是感情投射,就是試圖去感化別人,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影響別人,讓別人和自己保持在同一頻率上。

還有的人則是缺乏客觀性,他們僅憑自己的個人意願和片面看法,要麼去抬高那些受自己青睞的人,要麼就去過分貶謫那些讓自己不順眼的人。這就是“以己度人”的表現。

這種憑主觀意識判定外界人事的方法,難免有所偏頗,因為絲毫沒有站在客觀公正的角度去評判,難免說服不了人,反而容易因“自我”的偏執,導致誤會叢生,惡緣不斷。

而很多人在誤解產生後,因為擱不下自己的顏面,所以會主動放棄進一步的溝通。殊不知想要修復因誤解導致的隔閡,最關鍵、也是富有成效的緩解方法,就是要保持雙方持續性的交流與溝通,且要學會道歉,尤其是犯錯的那一方。

在溝通和澄清誤解的過程中,一定要儘可能用“我”的角度來陳述問題,比如在解釋誤會的根源時,自己可以說“我當時是這麼想的…”,“我之所以會這麼說,是因為…”。讓別人深刻了解自己的真實用意,這樣也能讓別人有機會去解釋自己的想法。

想要解決誤會,當事人就必須要“直接”、“真實”且“誠懇”,這三樣少一樣都會讓致歉的效果大打折扣,能夠用最好的態度去彌補自己的過錯。唯有如此,才能讓彼此重歸於好,這一點尤其重要,需要牢記。

03常觀清淨心,是破解無效溝通最好辦法

學會溝通交流固然是化解誤會的方法之一,但要想斷絕誤會的發生,最好還是從誤會的源頭上去著手,這樣才能起到真正斷除誤會的成效。

而高僧則表示:“想要化解誤會,破解這種不在一個頻道上的無效溝通,最好的辦法莫過於‘常觀清淨心’。”

所謂的“觀清淨心”,並不是將本來不清淨的東西觀為清淨,而是讓自己的心透過萬事萬物的表現看到其本來的清淨。

通俗點來講,那就是看待世間所有人事物時,能“看優不看缺,看好不看壞”,這就是觀事物清淨的本意。

事實上,觀清淨心好處無窮,無論是對於人的修行還是生活,都是百利而無一害。

如果我們除自身以外,對誰都觀想不清淨,看到某個人犯了點小錯誤,就憑藉一己之見,給這個人貼上差勁、品性卑劣的標籤,總是“我以為他很壞”“我覺得他不對”。

如此一葉障目,片面處世,那麼走哪,哪裡都會不順心;看誰,誰都不會順眼。這樣的話,修行不但不會成功,反而會讓自己顯得傲慢無禮,與他人生仇怨,給自己添不順。

反之,如果自己能將觀不清淨心的煩惱轉為觀清淨心的醍醐,那麼就會看誰都無差別,無尊卑,能夠察覺別人的優點,以如此智慧觀照。

那怎麼才算是觀清淨心呢?《金剛經》上講,“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要想觀清淨心,首先我們要曉得,這個世間一切法不是真的,既然不是真的,隨緣就好,不要固執。

不管是修行還是生活,若我們能夠觀清淨心,那麼自己“身心意”才會得以修繕,才不會觸犯我執,以小人之心度君子。

“我以為”其實就是佛家所說的“我執、我見”。佛家講求放下我執,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是自古不空的真理。

一個人唯有把“我執之心”都放下,所有心都放下,做到一念不生,人生才能成就,修道才能成佛。

反之,如果有一心一念,被“我執”纏繞不解,自然就不能成就,也成不了佛的。所以說,“我以為”“我臆想”“我覺得”這些“我執”行為,還是少做為妙。

家事國事天下事,略知一二;煩心憂心玻璃心,開解三四。

人有千面,物有永珍,冰山一角之下的世界才是暗流湧動的真實世界,人生需要看透假象的慧眼。

14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胖東來的東來哥:我從99年開始寫遺書,每年寫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