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這個世界上總有一些精明過了頭的人,任何時候都不願意吃虧,就算拔一毛能利天下他也不願意做,千方百計地想要逃避吃虧,殊不知,"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這個世界上哪有一直能夠佔便宜的事情?很多時候,你自以為逃過了一次吃虧的機會,其實你是錯過了一次成功。

 可以說,每個人都有一個福袋,你往裡裝什麼,就會得到什麼,每個人都有一面鏡子,你對它做什麼表情,它就會回報你什麼表情。看人如看己,責人先問心。他人是己心的一面鏡子,世人是自己的一個比照。

01

人際交往中,一個人面對吃虧時的態度最能見他的人品。聰明的人懂得讓利,大度的人懂得禮讓,厚道的人會一笑而過,溫柔的人能保持心平氣和。

一個人值不值得深交,看他吃一次虧就知道了。

布魯克住在奧地利偏遠山區的鄉間,母親早年去世,父親因工受傷,家裡的生活重擔便落在布魯克的肩上。為了一家的生計,他於是在路邊開了個小攤,靠幫人修理皮鞋過日子。

附近同行擦皮鞋的人,私下竊語:"布魯克這傻瓜真是服務過頭,顧客只付了修皮鞋的錢,他卻把皮鞋擦得這麼亮,這有什麼好處呢?真笨!"

但是布魯克並不在意這些話,他覺得替人做事應盡心盡力,這樣一來收取顧客的錢才心安理得。

人們知道布魯克是個肯替人設想、不怕吃虧的人,於是紛紛把鞋子交給他修理。訊息傳到附近一家皮鞋工廠的老闆耳中,他便僱用了布魯克到他的工廠,專門負責修理有瑕疵的皮鞋。

多年後,那些嘲笑布魯克的人,仍然在街頭修補皮鞋,布魯克卻已當上了皮鞋工廠的總經理了。

有格局的人不能只看眼前,而是能放眼未來,將眼光投得更遠!不計較眼前的蠅頭小利,而以"主動吃虧"作為自己的處世準則,用一點點"小虧"換得更美滿的生活。

有人說,一般的商家只能算精明,唯李嘉誠一類的商界超人,才具備經商的智慧。

李嘉誠其實是小利不取、大利不放,甚至可以說是以小利為誘餌釣大魚。

李嘉誠的座右銘是:"人生在世,能夠在自己能力所逮的時候,對社會有所貢獻,同時為無助的人尋求及建立較好的生活,我會感到很有意義,並視此為終生不渝的職志。"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

人生中,是看到眼前的比較直接的小利益,還是把眼光放長遠一些,發現更大但可能比較隱蔽的大利益呢?這可是個很大的學問。

02

董必武曾說過:"人要成功,做到兩吃,能吃苦,能吃虧"。知乎上有個熱門話題:為什麼大多數人寧願吃生活的苦,也不願吃學習的苦?

最高贊回覆是這麼說的:"大概是因為懶。學習的苦需要主動去吃,生活的苦,你躺著不動它就來了。"

學習是很艱苦的,你不自律,放任自己,不刻苦用功,最後就被動地吃了虧,還是大虧。

吃不了讀書的苦,那你以後就得吃平庸生活的苦。最後你會後悔莫及,心想當時咬咬牙怎麼就沒堅持下來呢?你不主動吃虧,好像佔了大便宜,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大虧正在前方等著你呢,你想躲都躲避掉的,這就是被動的吃虧帶來的後果。

讀書再苦,有古人"頭懸樑、錐刺股"的孫敬、蘇秦苦嗎?一般人很難有那麼大的毅力,蘇秦吃虧大了,如果不吃苦,哪有後面蘇秦一鳴驚人六國封相的輝煌呢?想要前途似錦,實現理想,不是說說空口就能實現的,得實實在在地去吃苦、受罪,吃常人不願吃的虧。凡是吃盡大虧的人最後都得到了"大便宜",所以說"吃虧是福"。

可以說很多人的懶,並不是身體懶,而是思想懶。

正如學者周國平所說:以懶惰開始,以怯懦告終,懶漢終於變成了弱者。

人沒有無緣無故的得到,也沒有無緣無故的失去。有時,你是用物質上的不合算換取精神上的超額快樂。

也有時,看似佔了金錢便宜,卻在不知不覺中透支了精神的快樂。所以先哲強調:吃虧是福,就是這樣一個道理。現實生活中,很多人以低調的姿態做著各種各樣的好事,在不同的程度上,他們當然就是我們常說的"聖人"。

03

人性裡的貪婪,常常讓我們不自覺地喪失基本的道義準則和利弊判斷,然後做出一些不合常理的事。

所以公交車的安全錘總是丟,公廁的免費廁紙總不夠用,打著送小禮物的旗號開講堂賣保健品的商家總能引來一大屋子人在那聽。

雖然人的貪念是與生俱來的,但在無關緊要的小便宜面前。

還是應該把控住自己,不要自貶人格,更不要因為那仨瓜倆棗,毀了自己一生。一個人要贏得另一個人很容易,那就是學會吃虧。

利益是一面鏡子,透過它可以看到一個人的內心世界。事事都要佔便宜的人永遠不會知道,他失去的比他得到的要多得多。

其實很多時候,願意吃虧的人並不是真的喜歡吃虧,也不是委曲求全、忍辱負重、打腫臉充胖子,而是他們不把眼前的得失放在心上,願意放棄一點個人利益,彼此成全。

至於"要不要吃虧",主要看兩點。

第一,看人。

不可否認,喜歡利用別人善良的人不在少數。

西方流行一個小故事。

有個叫湯米的小朋友,經常在幼兒班被尼克打。媽媽給了湯米一塊蛋糕,說:把蛋糕給尼克,你們就可以變成朋友啦。但在這之後,湯米依然被打,因為湯米媽媽的做法,讓熊孩子尼克產生了條件反射——只要揍湯米一頓,就有蛋糕吃。

對這種居心不良的人,就必須果斷拒絕。

用網路上流行的話說:不要不好意思拒絕別人,反正好意思為難你的都不是什麼好人。

管仲與鮑叔牙合夥做生意,管仲家貧,出資就少,鮑叔牙不計較,生意賺了錢,管仲要多分,鮑叔牙也不計較;兩人一起去打仗,衝鋒時鮑叔牙衝在前面,管仲躲在後面,敗退時管仲又跑在前面。

管鮑是好朋友,但吃虧的好像總是鮑叔牙,但在他看來,這根本不算是吃虧,因為他非常瞭解管仲,知道他家貧需要錢;更知道他孝母,所以要保護好自己的生命。

鮑叔牙所作所為並非為了求福,但卻贏得了友情,造福於齊國的霸業,甚至可以說造福於中國古代文明。因為有了他的幫助,才有了管仲後來的輝煌,才有了那部《管子》。

第二,看事。

有個私營老闆沒有文化,也絕對沒有背景,但生意卻出奇的好,而且歷經多年,長盛不衰。

說起來他的秘訣也很簡單,就是與每個合作者分利的時候,他都只拿小頭,把大頭讓給對方。

如此一來,凡是與他合作過一次的人,都願意與他合作,而且還會介紹一些朋友,再擴大到朋友的朋友,也都成了他的客戶。人人都說他好,因為他只拿小頭,但所有人的小頭集中起來,就成了最大的大頭,他才是最大的贏家。

接納了吃虧,也就進入了福地。

為了長遠的利益,適當放棄眼前的小利,這樣的"吃虧",其實是思考後作出的取捨。

很多人往往見便宜就想得,生怕自己吃虧,這樣一來使自己的路越走越窄,也很難有大便宜到手。聰明的人則懂得吃虧,自己吃了點虧,讓別人得利,就能最大限度調動別人的積極性,使自己的事業興旺發達。吃虧是福,吃小虧有時可以獲得大便宜。

處事讓一步為高,待人寬一分是福。不佔便宜,才是最大的精明!可以說,善於吃虧是獲得大便宜的一種策略,這是智者的智慧。

生命莫過於一場路過。看淡得失,來了熱情擁抱,好好珍惜;走了不去遺憾,好好祝福。人的一生,什麼都不屬於你的,你不過是使用者而已。如果想開、看開、放開,還會痛苦嗎?

10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趁我還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