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是人生的分水嶺,在此之前的人生我們需要的是積累,在此之後,我們需要得到的是生活的回饋。
可是大多數人,即使人到中年也依然一事無成,並非他們不努力,也並不是他們的能力不夠,只是因為種種原因並沒有達到“成功”這個階段。
可是人生是否成功,究竟是以何為標準的?每個人的標準是否相同呢?
其實成熟,就是一個發現並接受“自己很平凡”的過程,大多數人都是這個世界上的“無名之輩”。為了生存我們狼狽不堪,拼盡全力,也許最終都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人生。
就像電影《無名之輩》,用黑色幽默向我們表達了平凡人與命運的抗爭。
男主角馬先勇夢想是成為一名警察,但卻考公務員考了好幾年,依然是一名協警,於是他不惜以身犯險,用肉體去槍械對抗。
結果卻是馬先勇酒後駕車,害死了自己的妻子,致使自己的妹妹馬嘉祺全身癱瘓,甚至女兒也要改性與他決裂。
馬先勇太在乎自己的社會身份和地位,他以為只有自己變得不再平凡了,就可以得到眾人的認可,而他不知道的是在他眼中的“一事無成”,是妻子心中期盼的那份踏實,是女兒最在乎的父親的陪伴。
其實這個社會中是有分工的,即使再平凡的個體,也會有人把你當做英雄。
在影片中最後一個鏡頭,非常耐人尋味:馬先勇終於擒獲劫匪,但卻中彈負傷,在生死之間,他此時不再想自己的警察制服,而是滿臉笑容的看著女兒遞在他面前的課本:女兒沒有改姓,他還是她最愛的父親。
平凡並不代表不重要。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有個女孩兒和媽媽大吵一架,奪門而出,心下決定再也不回到這個家。在外面一直閒逛到晚上的她,肚子終於不爭氣地餓得咕嚕咕嚕地叫。
女孩蹲在一個麵攤邊許久,聞著那陣陣面香,吞著口水,怎奈身上有沒有錢。麵攤老闆看出了她的窘態,端了一碗麵給她。
她不好意思地說自己沒有錢,麵攤老闆說就算我請客吧。女孩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邊吃邊對老闆表示感謝,閒聊中女孩談到了和媽媽的爭吵。
女孩一怔,就著淚水又吃了幾口面,放下筷子飛奔回家。剛走到自己家的路口,女孩就遠遠的看著媽媽在巷口張望。
太陽一直都在,我們就會忘記了他給的光亮,親人一直都在,我們就忽視了它們帶給我們的溫暖。
即使故事中的母親再平凡,這個孩子再普通,那她們也都是對方心目中最重要的那個人。她們帶給對方的愛,就沉浸在這日復一日的平凡之中。
在這個變幻莫測的世界裡,超級英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人,更多的是芸芸眾生。但哪怕是組成這芸芸眾生中的每一個個體,也都會有把你深藏在心中,當做英雄來看待的那一個人。
懂得接受平凡,是最不平凡的一件事。
正如錢鍾書所說:“一個人20不狂沒志氣,30猶狂是無識妄人。”年輕時我們可以傲慢放縱,但人到中年後要學會韜光隱晦,對自己有清醒的認知,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學會接受平庸平凡的自己。
平凡甚至是平庸也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活的糾結,拼命抵抗,不敢去接受平凡的自己。最後當失敗變成了失望,失望變成了絕望,那才真的可怕。
當然,有夢想可以去追,去努力。我們可以變換自己的視角、改變自己簡單的知識架構、甚至多開拓一些不同的想法……但拼盡全力後依然沒有什麼起色,那就請接受平凡的自己,放過自己,如此才能和自己的心達成和解。
聽過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年少不懂沙和尚,中年方知沙僧難”。
取經路上最平凡的就是沙僧,很多時候我們都覺得這個角色可有可無,像極了存在感極低的、在社會上失意的、平凡的中年人。
如果你看過原著,就會發現原著中連挑擔子的工作都是豬八戒在做,而沙僧的職責就是跟著走。沒錯,只是單純地“跟著走”,甚至有的時候整整一章裡沙僧都沒有一句臺詞,沒有一句描寫,讀的時候我甚至擔心他是不是走丟了。
可回顧沙僧的前半生,書裡是這樣寫的:生得儀表堂堂的沙僧,透過自己的努力位列仙班,被玉帝封為捲簾大將,卻因為失手打碎琉璃玉盞被貶到流沙河。
但無論沙僧在這一行人中如何平凡,如何不起眼,但他卻始終堅持住了自己的信念,一路走來唯有他沒有提過“分行李”,最終沙僧同樣修成正果,這正是經歷過大起大落後沉澱出來的人生頓悟。
其實只要我們有能力專注地做好一件事,只要生活中還有一個人真心地需要我們,那麼我們的生活就只是平凡而不是平庸,而平凡就是生活的常態,這點我們必須接受。
的確生活中總是會有遺憾的,但中年人的平凡從來都不可恥,反而是能夠清晰地認清自己、做好自己的人,才更值得尊重。
-END-
世界那麼大,感謝你,可以看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