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還記得少年時最喜歡的詩人是李白,喜歡他的瀟灑和豪邁,喜歡他的飄逸和風骨。那時最喜歡用“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來鼓勵自己,那時最喜歡“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灑脫。李白確實像從天上走下來的仙人,確實配的起那一聲“詩仙”之稱。

只是那個時候我還讀不懂杜甫,想不明白為什麼他被稱為“詩聖”,為什麼被如此推崇。後來開始工作之後,經歷過生活的磨礪,經歷幾番心酸,才明白成年人的生活哪有容易,才明白苦才是生活的常態,才明白在瑣碎生活中能保持一顆平常心已屬實不易,更別說經歷苦難貧寒後仍保持悲天憫人的慈悲。也就是在那時,我開始重新審視杜甫,才讀懂那個在破落茅屋中還能發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老人的偉大。眾生皆苦,而在經歷過苦難不公後仍保持至善之心者確是聖人,我想那一刻我才真正讀懂了“詩聖”的含義。

同樣,那時我讀不懂的還有蘇軾,但這並不影響我對他的喜歡,但那時的喜歡只是覺得他的詩詞飄逸,並不瞭解真正的含義。後來有一次回家,突然感覺父母老了很多,多了許多白髮,背也有些彎了。“時間過的真快啊”,昨天還記得他們是年輕的模樣,今天怎麼就老了呢!偶然又翻到蘇軾的《赤壁賦》,重讀之後,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和他詩詞中的心境有所重合。“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珍惜當下,及時行樂,只有經歷過才能讀懂其中的一些道理。

還有,那個時候也不能理解陶淵明的桃花源,覺得那樣的生活並沒有什麼好的,沒有一點娛樂活動和設施,電視手機都沒有,多沒意思啊。少年的想法總是過於簡單,總是想著玩。可長大了之後,可以每天抱著手機電腦打遊戲,每天刷刷有意思影片,卻發現自己的笑點越來越高,更多的是為了消遣時間。而且經歷生活之苦,感受生活的一些不公平的事情,才發現桃花源那個沒有壓迫壓力,自給自足,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的世界是多麼美好。那一刻也讀懂了桃花源其實是對美好生活的精神寄託,對浮躁不公的現實社會的批判。

“初聞不識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在生活的某個節點,總會有一首詩,一首歌,甚至一句話能夠突然觸動你,讓你熱淚盈眶,那一刻才能真正讀懂那些經典,才能讀懂它們說的其實就是生活。

4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不聯絡真的是關係遠了?也許是沒有一個合適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