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
我們看過許多的文字,也寫下過很多優美的句子,我們期待烏托邦的夢幻,我們止步於粉過後的功利,然後美其名曰:追逐成功!
作為一名80後:從懵懂記事的小學開始,我們被動地貼上了“學生”這樣的身份標識,而在那個年代裡,學習好像是業餘的一樣!
注:那時候並沒有幼兒園,而為數不多的學前班也只是玩玩而已!說是業餘,因為家裡兄弟姐妹比較多,所以很小的時候就要分擔家裡的農活和家務!
那時候是艱苦的猶記得,父親蹲在地上切肉,我和哥哥圍在地上不肯離去的那種饞意,直到這麼多年過去了,我都還記憶猶新,而到如今再也找不到當初了那種胃口了。
注:因為小學我們都必須要去中心完小上學,所以我們小學四年級開始寄宿制。零花錢?在我的記憶中,根本就沒有這樣的東西!並且我們一週的口糧,都是自己從家裡揹著大米去,每天早上自己清洗大米,放到學校鍋爐房裡面,統一煮的。菜?就只能是帶醃製的蘿蔔或者油炸的幹豆腐!
所以,包括自己,身邊的同齡人,都是營養不良的!
那時候是快樂的週末放學的時光,我們總是與水牛為伍。尤其是夏天,躺在泡在水裡的水牛身上,揹著剛學會的唐詩,唱著《鄉間的小路上》,等聽到父母焦急地叫喚,才突然發現暮色已悄悄降臨!
成長是痛苦的換上只有過年才能穿上的新衣,扛著一個洗乾淨的尿素袋子,帶著無盡好奇的心情,就這樣劉姥姥“進城”了!
注:我們所謂的“進城”,就是去到縣城。當時成績比較優異,初中來到了縣城讀書。雖然縣城很小,也不繁華,但是對於我們這些十幾年一直生活在連馬路都不通的山裡孩子來講,那就是一個紙醉金迷的“魔都”。你要一邊抵抗著“魔都”對你的誘惑、一邊煎熬著同學對你的冷嘲熱諷、還要不斷地歷練自己的內心來適應這個陌生而無助的“新世界”
古來聖賢都有“孟母三遷”這樣的典故,足以證明環境對於一個人的影響是巨大的。有人曾經對我說過這樣的謬論:“謊言,被不斷地重複,也就成為真理了”。
雖然不苟同於這樣的理論,但是所有墮落都是因為環境造成的,這一點不可否認!
墮落其實不可怕,可怕的是,看著自己墮落,而無能為力!矛盾、糾結、慾望、叛逆、衝動、荷爾蒙····這些都是青少年內心深處的不安分因素吧!
最後不是也只能在某部落格上留下一些文字,來書盡胸中鬱結!
正是辛棄疾的詞中所言: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回頭看看來時路如今奔四的路上,褪去了年少輕狂,韶華落幕,留下的也只能是一個“天涼好個秋”的嘆息!
注:用高中班主任老師的話來說:你要是當年有這麼努力,怕是成就不止於此吧?除了呵呵一聲,最多也就是再一次吟誦一句: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責任:是一個人成熟的標誌!
責任,也是成年人崩潰的根源無所謂對與錯,無所謂是與非,活著或者活得更有品質,才是成年人一直追求不已的目標,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裡,一切都是冷冰冰的樣子,夢想也成為了最廉價的東西!
注:經常幾個老友聚會的時候,都會說這麼一句話:我特麼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人!
很多時候,我們崩潰是因為看不到未來、看不到希望、看不到當下的意義,所以我們會沮喪、痛苦、糾結、鬱悶,甚至有人極端的結束自己的生命。
無論是長沙投江的男子,還是墜樓的高三少女,或許他們都到了自己無法承受的極限,最可悲的不是生命的結束,而是生命結束的毫無意義!
注:房貸、車貸、各種貸款,成為了現代人的標配,我們甚至連睡覺的時候都是在焦慮的狀態之下,而為了我們沒實現的夢想和無法緩解的焦慮,我們“堅定”地認為:下一代,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於是,補課、興趣班、課外作業等,剝奪了孩子們自由的空間,快樂反而比之物質匱乏的八十年代更難得到了!
價值觀都不曾成熟的孩子,哪裡有時間和閱歷來思考生命的意義?悲劇,產生了!
敬畏生命,熱愛生活引用一段話,洗滌我們支離破碎的內心
在現實無法抵達的地方,就回到紙上繼續行走。
在紙上,打碎那堅固的鐘盤,讓跌落的每一塊碎片,發出清脆動人的聲響永不沉悶。
在紙上,找回生命中那些走失的人,那些被風吹走了的夜晚和燈光,和他們再次把酒言歡再續前緣。
在紙上,畫一條大江,讓月光化作洶湧的波浪,為美麗之神,揭開隱秘的面紗;讓魚兒插上天鵝的翅膀,飛向太陽,讓生命像星星一樣燃燒直至隕落。
在紙上,把掉進骨頭裡的愛一塊塊卸下來,分給每一秒的時光之鳥,讓它們把我們載向生命結束的那一天。
在紙上,築一個小小的墳墓,把貪婪與罪孽深埋。
等回到人間,又和孩子一樣善良乾淨,甚至可愛...
不管你正在經歷什麼,如果真的到了崩潰的極限,請換個角度,找到最舒服的方式來宣洩,同時也請世界友人們:敬畏生命,熱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