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可惜的是,儘管我們一部分的生命活在當下,另一部分生命連線過去,可是大多數人真正的生活卻經常是他並沒有真正過上的生活。”

作者丨謝丹儒

攝影丨黃吟卿思

1.

我很少審視自己的理想。事實上,不知從何時開始我似乎早已沒了理想,後知後覺所帶來的後果就是我不那麼容易被失落擊敗,與此同時,也多了一項損失,即我難以感覺到幸福。

前者可能是相對容易理解和接受的,畢竟後知後覺,畢竟事情已經發生,這也就代表著事情已然發生了,更代表著某種不可逆。儘管這會帶給我一定程度的失落,然而,這種失落感終究有限,長此以往,有限的失落感就變得更加狹隘和微渺了。因為,說到底,除卻過去,最起碼還有現在和未來可供選擇和期待。

至於後者,我只能說,那一次次的失落感並非對我毫無影響,發生在周圍,發生在我身上的那些事,出現的那些人,我所遭遇的和我事後的反省等等這些,是即使我擁有把握現在的機會和對未來的無限遐想也依舊難以徹底根除的存在。究其原因,這也正是我們能夠得以走到現在,活在當下的緣故。而過去的那些失落,它們當然不會只單純的停留在過去,另一方面,我們也確實難以做到那般純粹和徹底的活在當下。自然而然,也就變得難以幸福了。

我們一部分的生命活在當下,另一部分生命連線過去。這是目前來說,根據自身的情況而言,我所能感受到的。

這麼說似乎不對,因為好像我漏掉了點什麼,未來去哪了?這種想法是錯誤的。我們看不到未來,也無法提前預知未來,至於我們所認為可能是未來發生的那些,我們的生命終究是無法體驗到的,除非是那一刻已成既定事實,或已然成為另一個當下。只是,這樣一來,那句話依舊是對的,我們的生命在當下與過去形成一個完整,一直如此。

當然,如果將生命和思想分開,這似乎也不對。畢竟,這就是一個整體,如何分開?我們所謂的分開,也不過是心不在此間罷了。但是,這樣想同樣是錯誤的。無論是我們的幻想還是理想,無論是目標還是目的,如果不在此間,不連線過去,那它還會發生嗎?我想,答案應該是否定的。

這就像一個設立的前提,一件事之所以發生的前提,若是忽略前提只將某件事情孤立出來的這種做法,我們會注意到也許有很多新的問題浮現了出來。但是,講真的,這些問題之所以成為新的問題,很大程度上難道不是因為我們在用新的眼光去看過去的緣故?

所以,說來說去,前提的設立是至關重要的,繞開它,事情就可能變得混亂了。

這就像,我們無法活在過去,這就像,我們在用新的眼光看過去時,我們很可能完全不記得當時自己是怎麼想,為什麼要這樣做。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它發生了,然後我們才來到了現在。

所以,這也似乎在告訴我們——“不要站在現在的高度,去判定未來的事情,因為未來的你是會成長的,會有新的選擇和判斷。”

亦如現在很多人在反思過去時,時常就在想“如果當時……”、“如果不這樣……”、“如果……”,這樣的思考是毫無意義的,現在的我們去面對當時的情景,我們自然也應該有新的選擇和判斷。但這一切的前提是,這是我們成長的結果,而非在當時,在那個當下可以做到的。儘管拿現在的眼光看,它確實是一種可能性,但也僅此而已。

如果否定這一點,那麼關於未來或者過去意義,我就真不知道了。

話又說回來,這和誰偷走了我們的幸福又有什麼關係呢?

太有關係了,甚至是直接相關。

2.

我不知道大家是否曾有過這樣的體驗,但千真萬確的是,我們時常用“理想圖景”,也就是從將來的角度,去評判眼下的價值。

“那麼,歸根結底,到底值不值得這樣做呢?”

而這也就意味著人們需要設立一個前提,即假如一個人在生命結束後不能以某種方式延續下去,那麼他的生活就是沒有意義的。

好像就是這樣,除非我們能找到某些比生命的存在更有價值的東西,否則,死亡將消滅一個人存在的所有意義。

我想也正是這一點,很多人才會一再的追問人生的意義、活著的目的,以及追求某種“不朽”的方式。

可笑的是,為了維護這一點,為了維護意義,幾乎所有的思想體系都否定死亡,斷言死後仍存在某種生活。

其中尤為突出的便是宗教了,宗教竭力稱靈魂的不朽,科學則高揚物種不滅觀,或者地球補充論。

比如說,我們的身體在腐爛分解的同時也在以另一方式重新開始。

其實,仔細想想,我們之所以渴求確定這些的原因是什麼呢?

很早以前,我便聽說過這樣一句話,當一個人生活得不如從前的時候,他們便總是懷念過去。

當然,如果過去是幸福的,再加上現在所遭遇的不幸,難忘也是正常的。可是,如果情況是反過來的,我們終於活得比以前都要好,我們是否應該憶苦思甜,然後更加奮發圖強呢?

只是,為什麼要這樣去比較呢?又為什麼不是從始至終都活在當下?難道當下不是更值得我們去珍惜嗎?

只是,我又要問了,如果我們確實是在追尋幸福,那麼,我們評判幸福的依據是什麼呢?

就像很多人的當下,可能早已實現了早年的理想,甚至遠超於過去所設想的理想圖景,但他們就幸福了嗎?這種幸福是否在成為當下的那一刻,就都消退了,也難以從中感到幸福了?

如果是這樣,也未免太過於荒謬了吧,實現了理想圖景,卻也因為實現了就變成了平庸現實,且無法從中感受到來自理想圖景本身的幸福。

如果是這樣,那麼,理想圖景的設定其意義何在呢?

這就像一條不歸路啊。實現它就意味著不幸福,沒有它卻也意味著不幸福,反倒是追尋它的過程更像是幸福。

如此相悖,如此矛盾,該怎麼辦才好呢?

不知道大家是否想過,也許正是理想圖景的存在,是它偷走了我們的幸福。因為,對照現實,那是理想圖景對現實的碾壓,對照過去,就更是如此了。很多我們想都不想敢想的,至今我們是敢想了,但是卻也因此不那麼容易感到幸福了。

也許,人生的真諦本就不是為幸福而生呢?不,我更願意相信,那是因為我們更多的,時常性的,習慣性的從將來的角度評判眼下的價值所造成的後果。理想圖景所造成的後果。

話說,為什麼不能憶苦思甜,然後奮發圖強?而是選擇一再懷念,或執著於理想圖景呢!

未來是新的,未來的你是會成長的,會有新的選擇和判斷,那麼,現在呢?現在何嘗不是過去的未來!

可歸根結底,我們的生命還是活在當下,而不是理想圖景之中啊。知足常樂,不是嗎?

生命是一個過程啊,如果執念於理想圖景,從過程的角度,該留下多少留白和斷層啊!

“那麼,歸根結底,到底值不值得這樣做呢?”

2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網易雲熱評:你不妨大膽一點 去同時喜歡好幾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