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的時候,跟同學借到了這本書,封皮被撕爛了,卻不影響我惦記了裡面的故事好多年。長大後再一次重拾,讀懂了少時不懂的情愫與遺憾,那一個個文字閃著回憶的光,貫穿了我的整個想念。
童年的乾淨在於什麼呢?是越長大越缺失的單純,是對世界更加美好的嚮往,是對情感的懵懵懂懂,亦是最無憂無慮的時光。
故事裡每個人都是主角,他們活在桑桑的生命裡,禿鶴的禿頭,紙月的純淨,杜小康的紅門,秦大奶奶的艾,蔣老師與白雀的信,陪他熬過病痛時光溫老師的藥罐,還有爸爸的那杆槍。每個人的故事都那麼精彩,在桑桑離開油麻地的時候,變成心底沉甸甸的安寧。
誰又說遺憾不是完美的最好詮釋呢?我們總遺憾結局,總嚮往王子公主最後幸福地生活在一起那般美好的結局。現在才知道,所有遺憾的結局才更值得被惦記。我們會在日後無數次回憶時,將恨意原諒,將失去釋懷,給予結局更適合它的意義。
生命中的人來了又走,每個人都會陪你走完一段路,然後變成一顆石頭,一朵雲,一棵樹,停在他離開的那個路口。待你有一天回頭望見,它還在那裡,它教會你怎樣邁過一塊更大的石頭,怎樣躲過一場雨,怎樣逃過陽光直射,這就是他們存在最想教會你的事。然後他們悄悄留在了原地,無論你不捨亦或驚訝,你都只能繼續向前走。
桑桑的鴿子,那片艾地,蘆葦蕩深處的那條小船,都將匯成一道洪流,轟轟水聲中,載著桑桑的淚與笑,流進我們的世界。
作者說:“也許我們誰也無法走出自己的童年。”
多想一覺醒來,微風吹動窗簾,風扇吱呀呀地轉著,窗外孩童喧鬧嬉戲,你長大的這麼多年,都只是一場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