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一首老歌《心願》的歌詞,唱盡了《山海情》——

當年我打起腰鼓訴說心願/純樸的人們翹首期盼/心靈在播種著富強的夢幻/翻身的土地爭奇鬥豔/雖然嚴冬太久/冷卻了激動的笑顏/挺立的依然是泰山/永恆的依然是春天/幾輩人前仆後繼探索明天/坎坷的道路汗浸血染/巨龍將要起飛的時刻/沉重的翅膀訴說艱難/重整萬里河山/這是我中華的心願/燃燒的永遠是熱血/不朽的永遠是信念/我們對著太陽說/嚮往不會改變/我們對著長江說/追求不會改變/我們對著大地說/貧窮總會改變/我們對著黃河說/生活總會改變……

——這首歌,你不妨聽一聽。

主旋律扶貧劇《山海情》播完了。從1991年拍到2016年,25年23集,難得的劇情濃縮,沒有注水,只有喊水,只有湧泉。

是什麼讓觀眾接受並且愛上這部沒有偶像、沒有華服、沒有豪門恩怨、沒有香車美女、沒有奇幻穿越,只有漫天黃沙、貧瘠土地、破敗房舍、灰頭土臉,還大談理想與信念的23集的電視劇?

很多時候,人們看電視劇那麼挑剔,怎麼拍都有人不滿,都會說三道四,以至於製片編劇導演演員,都已經不知道該怎麼討好觀眾了。挖空心思依然被罵得狗血淋頭的太多太多,不是沒吃力,只是不討好。大家到底想看什麼?

是要看帥哥美女嗎?

是要看光怪陸離嗎?

是要看愛恨情仇嗎?

——《山海情》至少提供了一種思路:比起這些,更多的人願意看希望,看人間真情,看真正的艱苦奮鬥,看用幸福生根發芽,看大地光彩重生……

在最貧困的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有溫情;在最封閉的土地上,一代代人向外奔跑追逐希望;在風沙滿天的戈壁上,有艱難跋涉埋頭開墾的身影;在拼盡全力難以為繼的的攀爬中,有人伸出溫暖有力的手拉一把……老一輩人,腳步蹣跚跟得上;中年一代,血汗浸染扛得住;年輕一代,奮力拼搏立得起;孩子們正撒著歡地奔跑在擺脫了貧窮的、希望的田野上……這,就是這部電視劇要呈現給我們的主旋律。

這樣的主旋律,就要用與之匹配的人、事、環境、語言、細節來呈現。這些,向來是正午陽光劇的良心所在。那些神劇,大多就是在這樣的地方昧了創作的良心:人質梨花帶雨口紅都不花地輕含著綁匪疊得整整齊齊洗得乾乾淨淨的手帕,穿著旗袍高跟鞋穿行於子彈呼嘯中毫髮無傷還能撂倒一票敵人,抹著髮膠戴著白手套邪魅一笑地上戰場,沒有困難創造困難,沒有感情擠也要擠幾滴眼淚……演員、道具、細節,都不去服務於主題、服務於劇情,而是反過來,服務於美貌、服務形式。這樣的劇,被罵被嘲是必然的。

《山海情》在這方面是真做得好。劇中人物從形象到細節到語言,全部生動地貼近生活本來的模樣,劇中的角色不是某個演員在演,而是角色以及他們的生活附著在演員的言行舉止中,共同再現那一段幾代人攜手與自然、與貧窮對抗,在戈壁灘上開創美好生活的歷史。

最值得肯定的是演員,以及演員背後真實的某個人、某些人——

比如劇中凌一農教授,首先,你會忽略他是演員黃覺。其次,你以為他只是一身正氣、心繫貧窮、書生氣的臉譜化的科學家?不是,他還會打架,而且先動手,還打了就跑,沒跑掉還打輸住院……基本沒有豪言壯語高談闊論,常常是讓周圍的人給弄得傻眼的狀態。但這個人,目光總是投注在最需要照拂的地方,內心最知道自己要堅持什麼。這些科技工作者心中的天地,是真寬真厚,載物載人。

比如劇中大有叔,誰會聯想到他是硬漢尤勇?亂蓬蓬一砸真的灰一騰的一頭亂髮,隔著螢幕都能聞到的沒洗澡的汗味兒,褲子下一截黑黑的腳脖子,又想佔便宜又怕上當,隨便往哪兒一蹲一靠,曾經貧窮的鄉村,哪個村找不出這樣的一兩個人來?偷蘑菇,沒見過沒吃過,兜裡掏出來直接扔鍋裡,想想不對又手忙腳亂徒手從鍋裡抄起來用刀切一下……當時環境中人物的心理以及缺水環境中形成的習慣性動作,太真實了!

比如劇中喊水叔,雖然張嘉益的個人風格還是很明顯,但他確實是個演啥像啥的好演員。穿著領口鬆垮起了毛的汗衫,弓著背擰著眉頭嚼著樹葉,抬腿就踢張口就來,那種糙礪的感覺,真是非常好。

這個劇中的演員們,整體都沒話說。

九零後的青年演員,首推馬得寶。他從少年演到孩子的父親,從不甘貧窮一心想從大山裡跑出去的叛逆少年,演到鄉鎮企業家。這中間,經歷了在湧泉村、去吊莊、去新疆、重回吊莊、第一個種蘑菇、發財、經營困難、重新崛起……這小孩是演得真好,人物的成長觀眾看得分明,不是強加在他身上的成長標籤,是眼神、肢體語言就能看出來:第一次帶著小夥伴們出逃時的朝氣、在吊莊重逢麥苗時的情竇初開、去新疆尋找尕娃差點丟掉性命回來後的滄桑、第一個種蘑菇時的勇氣與不安、種蘑菇發財後的滿足與振奮、與哥哥的衝突與怨憤……人物成長與變化,一步步呈現,特別好。得寶從新疆回來後眼神的變化,種蘑菇之初的擔心不自信的狀態,第一次賣蘑菇賺了錢時完全失控的開心表情,還有成立了自己的建築公司後的小老闆得寶那種背微駝、衣服後襟吊起的樣子,實在是太形象了!這小孩演戲會有大出息,年紀輕輕,對角色塑造真有自己的理解。

水花的好處大概是大家說得最多的。這部劇中的女性角色整體非常美好。生活中自然是有這樣一些好女子,這部劇懷著極大的善意,把這些好女子集中到一起,支撐起生活的另一半希望,柔軟了西北的荒涼與貧瘠。

從無奈出嫁時的惶惑不甘,到出嫁後短暫的幸福時光,到丈夫出事後咬牙獨撐生活的重擔,再到當大家都害怕的變化來臨時積極勇敢的面對,最後丈夫永富裝了假肢站起來,水花一低頭的潸然淚下……水花的美,真的是一種非常有質感的美。她的笑,她的淚,像陽光和細雨,溫暖溼潤著看劇的我們的心,以及眼睛……水花的好,還不在於她是傳統意義上美麗、善良、堅韌、賢惠的好女人,更在於她非常有智慧。不管是開解鼓勵麥苗和得寶,還是點醒得福,都看得出她的大格局。最難得的是對待丈夫永富的態度,永富因自己失去雙腿喪失勞動能力而絕望,由此生出想死、猜疑、亂髮脾氣的問題,甚至一度說出猜忌水花和得福的話。水花在這裡的迴應,真是大氣又智慧,不卑不亢理直氣壯,用最溫柔的語氣說出最有分量的話,同時維護了自己、丈夫以及得福三個人的尊嚴——此處大讚。放眼整個湧泉村,水花可算是最有擔當、勇氣與智慧的人。所以,聽說水花家的小賣部變超市而且很賺錢我就放心了!

這部劇的男一號是黃軒飾演的馬得福。也許劇情設定他就是個一直忙忙碌碌到處補漏救火解決問題辛辛苦苦工作的基層幹部吧。得福是個好人,但作為主角,失之平庸。黃軒在一些細節呈現上很用心,演技挺好。不過在我看來,作為主角,他的表演還是缺少了一些層次感:大學畢業後第一次回湧泉村勸返跑回來的七戶吊莊移民的得福,跟十幾年後作為正被停職調查的代理鎮長回到湧泉村做整體搬遷工作的得福,人物狀態、說話做事的方式幾乎沒有差別——難道是因為不忘初心,所以歸來仍是少年?

23集,四代人的25年,從黃沙滿天荒涼貧瘠的戈壁灘到沃野千里,從聯合國認定的全球最不適宜人類居住絕對貧困到青山綠水小康,也是電視劇,也不是電視劇。真實參與科技扶貧的科學家、真實的因車禍去世的基層扶貧幹部、真實的種蘑菇讓當地脫貧、真實的葡萄產業帶大家奔小康……吊莊不復存在,閩寧鎮已經是四通八達的現代化城鎮。就像這首與吊莊移民同期的老歌《心願》裡唱的——

當年我打起腰鼓訴說心願/純樸的人們翹首期盼/心靈在播種著富強的夢幻/翻身的土地爭奇鬥豔/雖然嚴冬太久/冷卻了激動的笑顏/挺立的依然是泰山/永恆的依然是春天/幾輩人前仆後繼探索明天/坎坷的道路汗浸血染/巨龍將要起飛的時刻/沉重的翅膀訴說艱難/重整萬里河山/這是我中華的心願/燃燒的永遠是熱血/不朽的永遠是信念/我們對著太陽說/嚮往不會改變/我們對著長江說/追求不會改變/我們對著大地說/貧窮總會改變/我們對著黃河說/生活總會改變……

——這確實是一部值得追看的電視劇。

閱讀連結:

15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終究有一個地方,是自己的雙腳和靈魂一定要抵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