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誰也不能做自己的鏡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最好的鏡子。
盲目地與別人相比較,以為自己比身邊的人聰明就滿足了,或者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就沮喪了。這多麼的愚蠢啊!每個人都有其不同的人生目標和生活方式,自己才是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最可靠的人生嚮導。
自己就是一面最好的鏡子
很多時候人與人總是喜歡在一起比較,但比來比去,各自不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樂觀的人往往是拿自己的優點和別人的缺點比較,他就會越來越自信。但消極的人往往是拿自己的缺點跟別人的優點來比,那樣只能是越來越悲觀。只會感覺到世界是不公平的,自己時時不如人。
愛因斯坦小時候十分貪玩。他的母親常常為此憂心忡忡,再三告誡他應該怎麼樣,怎麼樣做。然而對他來講如同耳邊風。就這樣,一直到16歲那年秋天,一天上午,父親將正要去河邊 和夥伴一起釣魚的愛因斯坦攔住,並給他講了一個故事,正是這個故事改變了愛因斯坦的一生。
故事是這樣的:“昨天”,愛因斯坦的父親說:“我和咱們的鄰居傑克大叔清掃南邊工廠的一個大煙囪。那煙囪只有踩著裡邊的鋼筋踏梯才能上去。你傑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後面。我們抓著扶手,一階一階地終於爬上去了。下來時,你傑克大叔依舊走在前面,我還是跟在他的後面。後來鑽出煙囪,發現一個奇怪的事情,你傑克大叔的背、臉上全部都被煙囪裡的菸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連一點兒菸灰也沒有”。
愛因斯坦的父親繼續微笑著說:“我看見你傑克大叔的模樣,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樣,臉髒得像個小丑,於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裡去洗了又洗。然而你傑克大叔呢,他看見我鑽出煙囪時乾乾淨淨的,就以為他也和我一樣乾淨呢,於是就只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樣上街了。結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還以為你傑克大叔是個瘋子呢。”
愛因斯坦聽罷,忍不住和父親一起大笑起來。父親笑完了,鄭重地對他說,“其實。別人誰也不能做你地鏡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地鏡子。拿別人做鏡子,白痴或許會把自己照成天才地。”
愛因斯坦聽了,頓時滿臉愧色。
愛因斯坦從此離開了那群頑皮地孩子。他時時用自己做鏡子來審視和映照自己,終於映照出生命中的熠熠光輝。
成功與否,只有曾經努力過才不會後悔,想要改變自己就得從自我做起,從小事做起,一點一點地改變自己,先把壞習慣改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