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刷抖音刷到這樣一段話:“我們這一生總是在等,等將來,等有時間了,等下次,等不忙了,等有條件了,等有錢了,甚至等下輩子。可是等來等去等沒了緣分,等沒了青春,等沒了健康,等沒了機會,等沒了選擇。等來了遺憾,等來了後悔。”
是啊,我們這一輩子總是在等,等那個自己覺得最恰當的時機去完成自己想幹的事。只是人生無常、世事難料,多少縝密完美的計劃趕不上驟然而至的變化,這些突如其來的變故會打得你猝不及防,打得你七零八碎,打得你暈頭轉向。
人生最不能等待的事情是什麼?我覺得有三件。
陪伴家人不能等
司馬遷說:父母者,人之本也。
百善孝為先,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把畢生的愛都給了我們。而我們唯一能做到和回報的就是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儘可能抽出時間去陪伴他們。
莎士比亞有句名言:醜惡的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兒女那樣可怕。
不要說等有時間的,等不忙的,等有錢的,你或許年輕,想要取得成功,未來有大把的時間去奮鬥和拼搏,可是你的父母呢?他們還有多少時間等著你成功以後去陪伴他們。
你或許已經功成名就了,只是忙事業,忙應酬,供給父母富裕的物質生活就覺得自己孝順了。忙裡偷閒去陪父母說說話、吃頓飯,攙扶一下、擁抱一回吧,他們要求的不多,真不是一大沓沒有溫度的金錢,而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溫暖啊!
我們總覺得父母還不老,還健康,還不需要我們陪伴。可是你不知道什麼時候他們已經不知不覺的變老了,身體變得羸弱了,兇狠的病魔已經在他們周圍虎視眈眈、伺機而動。那滿頭的白髮讓我們心酸,那戀戀不捨的目光讓我們動容,那日漸消瘦的身軀讓我們難受,只是我們發現的太晚,感悟的太遲。
我結婚離家和父母一年也見不了幾次,有時候藉口是工作忙,有時候理由是怕暈車,甚至有時候覺得以後空閒了再多跑幾趟,和父母相處的日子還多。沒想到2017年冬天父親突然就病倒了,儘管父親從生病到去世的四個多月裡我幾乎都陪伴在他老人家的病榻前,但那種心急如焚,眼睜睜看著與他爭分奪秒的相處時間飛快流逝,還是讓我痛徹心扉、悔不當初。
我深切的體會到什麼叫做“樹欲靜則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每當午夜夢迴對父親的思念氾濫成災時,我都萬分痛恨自己的懶散和不珍惜,然後,淚如雨下、泣不成聲。這種錐心蝕骨的痛悔和遺憾將永遠伴隨著我,提醒著我多多陪伴孤獨的母親,陪伴她安度晚年。
實現夢想不能等
人生最精彩的不是實現夢想的瞬間,而是堅持夢想的過程。
人很怕安於貧窮,因為一旦貧窮時間久了,你將習慣貧窮,安於平庸,到時不但無法突破自我,甚至會抹殺了自己的夢想,而庸庸碌碌地過一輩子。不要把希望寄託到明天,把計劃制定到明天,把行動推遲到明天。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因為明天和意外,我們真不知道哪個先來到。珍惜當下,珍惜當下的機緣巧合,珍惜當下的勇往直前,珍惜當下的豪情壯志,因為人生不同的階段,會有不同的歷練和想法。
試想,如果你20歲時的夢想,在60歲的時候才得以實現,那時候擁有多少也不過是壯士暮年、夕陽西下,又有多少成功的喜悅和美景讓我們分享呢!
爭取愛情不能等
真摯的愛情是美好的,無論是青澀懵懂的相思,還是至真至純的初情,亦或刻骨銘心的熱戀,都值得我們用一生的情懷去懷念和銘記。愛一個人沒有錯,也不丟人,錯的是不敢在正確的時間裡表露心跡,丟人的是不敢在恰當的時機中爭取幸福。
懦弱的人總是在等,等時機成熟了,等條件允許了,可是最遺憾的是當你覺得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你已經沒有了選擇的機會和資格。
我有一個朋友在上學的時候暗戀一個男生,但是她出於女孩子的矜持卻不敢表白,生怕打破了原有平靜的相處模式,被拒絕得貽笑大方、狼狽不堪。
她想等他們畢業了就去表白,可是好不容易畢業了,他去參了軍。期間多少次她提起筆想給他寫信,可是寫了無數次開頭還是沒有勇氣寫下去,最終把勇氣和果敢扔進了廢紙簍,而滿肚子的深情和那個熟悉的名字在腦海裡謄寫一行又一行,一頁又一頁。
她想等他復員了再勇敢的表白吧,或許那時候自己就豁出去了。可是沒等到她豁出去卻等到了他和另一個女同學在一起的訊息,再等來的就是一張醒目諷刺的大紅請帖。她痛哭流涕,悔不當初。自己為什麼不努力爭取一下呢!因為她知道自己不難看,性格除了懦弱也還討喜,最重要的是他並不討厭自己。
如今四十多歲的她依舊孑然一身,很多人給她介紹物件她都婉拒了。顧漫的暢銷書《何以笙簫默》裡何以琛對何以玫說了一段經典語錄:“如果世界上有那個人出現過,那麼其他人都會變成將就,而我不願意將就。”她亦如此,這一生雖然錯過了,但是她不願將就和委屈自己,畢竟真愛只有一次。
知乎中有句話非常勵志,我很贊同。
人的前半生:要不猶豫;
人的後半生:要不後悔。
活在當下,把握每次機會,因為機會稍縱即逝。
作者簡介:薔薇花開,本名王莉,河北省赤城縣人,雨滴文苑專欄作者。一個痴愛文字墨香,醉心散文詩歌的七零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