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在意其他人的看法,然後不斷的否定自己,最後活成了他人眼中的樣子,甚至會迷失自己,因為眾口難調,其他人的看法也會不一樣,當然每個人對你的要求也是不同,所以,我們真的沒必要為了他人而活,要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小時候,因為每天是班級學校兩點一線,自然也接觸不到其他人,然後上學的時候父母千叮嚀萬囑咐,一切以學業為重,不能上網不能逃課不能貪玩,然後老師三令五申不要把精力放在外表上不要早戀,只要學習好就什麼都好了。當然,從小我就是老師家長眼中的乖乖女,特別聽話懂事,不會與人交往,小學初中學習都是不錯的,當然也沒什麼知心朋友,那時候也不懂,後來上了高中,端倪日漸顯現出來,同學和你越來越疏遠,我也越來越孤單,因為從小到大父母不讓我與男孩子交往,所以直到上大學的時候不敢和男孩子說話,甚至長得帥的男孩子我都不敢正眼去看,這就是爸媽眼中的好孩子。

當我發現自己人際交往能力差的時候,發現很多人都喜歡和那種開朗的女生,能和大家打成一片的女孩子玩,然後我就去學人家,有點兒東施效顰的感覺,適得其反,更是沒有人和我來往,慢慢的我又做回了自己,當然,我大學宿舍的室友人都很好,對我也不錯,所以整個大學時代是我最快樂的日子,在宿舍裡有說有笑,有人陪我吃飯,有人陪我上課,有人陪我逛街。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大學四年匆匆而過,轉眼我們都已各奔東西。

大學畢業,我來到了男朋友家裡的這座城市,起初有一個鄰班的同學也在這個城市,然後我來了以後我們都很高興,聚了一次,因為在異地他鄉有一個同學真的很美好,好景不長,她所在公司出了問題,然後她就回了老家。然後我就真的是徹底的一個同學朋友都沒有了,當時我大學還沒有徹底畢業,屬於大四的最後一學期,算是實習吧,我就開始找工作,因為是學的小語種,沒找到本專業的工作,然後就找普通的文職工作,四處碰壁,大多數公司都以我沒有經驗為由拒絕了我,後來只有一些銷售工作給了我機會,我想索性找不到自己喜歡的工作,就算找銷售也得去大公司吧,然後我在網上投了一家某某教育的課程顧問崗位,那個教育公司是專門輔導初高中學生的公司,在當地很有名氣,我投簡歷之後,顯示對方查看了,但是好幾天沒有別的訊息,我就主動給HR打電話,然後HR就讓我去面試,面試過後通知我複試,然後複試的時候我就記得那個部門經理和HR說她們部門不缺人什麼的,後來她倆說什麼就沒讓我聽到,之後複試也很順利,告知我可以上班,但是有7天試崗期,試用期過了可以正式入職,試用期不過沒有工資,底薪1500+績效,那時候我自己租房子,手裡的積蓄所剩無幾,也不想管爸媽或者男朋友要,所以我去試崗了。去了以後,我因為自己很孤獨,所以很想和大家成為朋友,給我安排到了一個角落的位置,旁邊是一位長髮女生,然後給我資料讓我看,說有考試,然後她們的工作就是給學生家長打電話介紹課程,讓其學生來上課,那個長髮女孩很高冷,我有什麼問題問她,她都愛答不理的,然後我熱情的跟她說話,被部門經理看到,當面訓斥了我,說我上班不好好上,不要多說話。後來我就不說話也不問問題了,然後開會大家分析案例,讓我也分析,我說我也不會啊,部門經理讓我聽她們幾個怎麼說我就跟著學,我說好的,然後她們說的都是專業術語我也聽不懂,有問題問那個女生她也不理我,問的多了經理看到了就訓斥我,再加上她們不停的打電話聲音也很大,我也看不進去資料,後來讓我打了幾個電話,那邊家長說我是給其打騷擾電話,然後我自身也對這份工作產生了排斥心理。有一次我上班去的早發現那個高冷女生在掃地,我就說幫她掃,然後我就拿苕帚去掃座位底下,她說不用我幫她,我說沒事舉手之勞,她就生氣了,衝我吼:我求求你了,你別給我添亂了。然後她拿著苕帚就把屋裡大面掃了幾下就算完事,當時我就想和人交往真的好難啊。第七天的時候,部門經理找我談話,說我筆試成績和現場分析案例成績都不合格,說我沒透過考核,還說看到我和旁邊女生說話,反正就給我數落的一無是處,我為自己辯解我說我和她說話是因為有不懂的,那個經理說可以問她啊(當時我想說她也不怎麼在辦公室,我怎麼問啊)。經過這次事情以後,我越來越覺得自己一無是處,自信心都磨沒了,不但沒交到朋友,也沒找到工作,又回到了孤零零的出租屋,我哭了,很不爭氣的哭了,我反思自己哪裡做的不好,可是這七天真的沒有人真正培訓過我,就讓我聽她們打電話學,真的不知道怎麼學。那時候我也沒有想過是我的人際交往問題,真的是人際交往能力欠佳,從小就知道服從老師和家長做個聽話懂事的孩子,從來不會和同學們打成一片,往往能和同學處好關係的到社會上才更吃香,就像這種銷售類的工作也許真的不適合我這種內向的人吧 。

你終究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而不是他人的世界。人越大越會發現,每個人對你的評價都不一樣,都是有好有壞,你不可能是所有人眼中的好人,當然你也不會是所有人眼中的壞人,所以我們在人際交往中學著做好自己,不用過分的討好別人,也不用過分的去遠離別人,不要從別人的口中去認識任何人,要遵從自己的內心。

7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為了生活我們不得不四處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