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發文說最近狀態不好,要休息一段時間,由工作日更新變成不定時更新。雖然沒有見過她,不知道她長什麼樣子,不知道她是哪個城市的人,不知道她的職業,等等。但是看到這個訊息,有種莫名的惆悵感襲來。如她所說,人與人之間,的確存在著某種能量的連結,即使隔著螢幕。
就像我現在的成長,除了感謝我自己,我所處的環境,我的老師同學們外,我就會特別感謝叢,一個外表不帥,但靈魂很有趣的人。他的每一本書我都有,每一本我都在喜馬拉雅上讀過,雖然個別還沒有讀完,他的線上課我會買,會一遍遍聽,我會分享給需要的朋友。
他知道他有很多人喜歡,但他一定不知道其中包含我這個姑娘。我想至少在我有機會上他的線下課之前,他是不會知道的。但是,那又怎樣呢?他真的影響了我很多,甚至我都覺得是莫名的緣分。因為在我係統接觸心理學之前,我就為了如何談好戀愛,買過他的書。呵呵噠,除了緣分,那就只能怪他太會起書名了。
再說回我自己,我不也是個這樣的人嘛。從2018年9月份學了執行師一階段開始,在喜馬拉雅上開始分享有聲書,一開始更多的是為自己,方便自己回聽,後來發現分享出去,可以讓更多人聽到。而且大家反饋都很好,甚至有個階段影響了很多人,開始喜馬拉雅讀書。後來可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情忙,堅持下來的人不多。但是我一直在堅持。不,不能說是堅持,因為堅持聽著需要很費勁很努力,而我很享受。
雖然我的聲音並不完美,依然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我真的已經很知足。而且收穫到了,截止目前2471個粉絲的關注,累計達12.3萬的播放量。這些是我看不見的聽眾,是我無形中溫暖過的人。就像最近有個家長來報名孩子寒假班,跟我說經常聽我喜馬拉雅,很喜歡我的聲音,當時的我還很吃驚很羞澀,感受到了被默默關注著。一種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感覺,我本沒有影響誰,但是盛開好自己,就可以芳香更多人。
我想,這也是心理學這個行業帶給我的使命與價值吧。我今天本來想寫寫寒假班的孩子們,因為短短2天時間,她們很讓我受感觸。但是看了一晚上直播,再加上那篇文章,讓我不由寫下了這些,我想這是我的使命再次對我的召喚吧。內在一直是有那個聲音的,那個聲音就是讓中國的孩子更幸福!
寫到這,我的眼睛紅了,我看到了靈巖寺的那尊彌勒佛,我看到了泰山之巔喊使命的我,倆行熱淚留下。是啊,我是帶著天賦和使命來到這個人世間的,我可以做到更多,影響更多人,讓更多人的人生髮生變化,一個人點燃一個人,一群人點燃一群人,我們都可以發生變化。
#個人成長##情感寫作小能手##心晴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