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以北,分享走心乾貨,成長生活
01.
聊天窗口裡還在一直遞送她發來的訊息。
也許是事出緊急,她沒打一聲招呼就開門見山聊起了她的工作事宜,一連串的"what、why、how"轟炸而來,意思是希望我能幫她解決眼下的煩惱困惑。
礙於同學的情面,在她突如其來的"請教"下,我還是暫時放下些手裡的工作,一一回答她發來的問題連續劇。
前前後後大概和她訊息來往了一個小時,她把問題一股腦丟過來,事無鉅細,盤根問底。
我有被她的鑽研程度打敗,但最後好不容易解決了她的問題,她在我這裡找到了她想要的答案,可是我卻在這個過程裡耐心幾乎耗盡,沒辦法再順利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
更讓人鬱悶的是,問題完畢後,對方連一個簡單的"謝"字也沒有就爽快地消失,看著那密密麻麻的聊天記錄,徹徹底底激發了我自己內心堆積的灰暗情緒。
02.
與人相待,總該是一個互相交付的過程。
我提供幫助,她該有的感謝態度是最簡單的迴應。
而從頭到尾,把別人的付出當作理所當然的人,就難免讓人覺得付出的不值得,做了吃力不討好的事,成為了別人心中那個老好人形象。
說實話,我非常不喜歡這樣以自我為中心去麻煩別人的人。
可能有人對待"麻煩"會願意擺正心態,伸出援手,懷著能幫一點是一點的想法。
但這並不代表一個人助人的品質秉性,是你獲得服務的便捷通道。
"不要把別人的善意幫助,當作理所當然的舉手之勞。"
沒有誰是願意無條件去付出的。
更何況是吃準了別人"脾氣好、不會推脫"的特點習性去麻煩他人,最後甚至連一個基本的感恩回饋都沒有,這久之,始終會抹黑了自己的形象,維持不了雙方長遠的幫助關係。
03.
以真心換真心,以真誠待善意。
在人與人之間的往來裡,樂善好施是個人的自願選擇,我們可以有自己的善意胸懷,但幫助別人這一點,要有自己的底線,千萬不要做了那個別人印象裡的老好人存在。
好脾氣、老好人形象...就像是無形中演化來的一個無底洞,不知什麼時候開始,它理所當然被別人當成物質和情緒的收集地。
他人可以將煩惱挫折傾倒其中,可以將情緒焦慮轉移其中。
他們倒是輕易解決了自己的憂愁煩惱,而最後,分解"物質廢物"的是你,消化情緒焦慮的還是你。
在這不對等的付出關係裡,我越來越意識到一個人擁有善意底線的重要性。
助人,不是無底洞般的將一切照單全收、不求回報。助人,該是量力而行,而後才是無私傾注。而一個人的善意,不是廉價的消耗物。"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句話衍生的更多引申義是:
不要將自己展示成一個犧牲品;不要成為一個什麼都好說的施予者;要將自己的善意創造出價值;善意的付出,需要前提條件。04.
後來,針對那些"唯我當先"的人,當她們提出需要時,我也改變了自己的應對方式。
從來都把別人的善意當作理所當然的人,我第一次的幫助可以是情面,第二次的幫助可以是基於我自己的體面,而第三次,事不過三,我會選擇矇眼漠視忽略掉。
在他人選擇性的幫助尋求裡,自己的善意付出,也該同樣選擇性應答。
真心從不負真心。
善意有感恩的回饋,才能持續更久,雙方才能形成穩定的互助共進關係。
越長大越喜歡那些懂得感恩,也懂得付出善意的人。
美好的人是相互吸引的,就像是善意和感恩是一個相互的過程。懂得感恩的人,必也擁有善意。
"再不要傻傻去無條件付出自己的善意。"
"再不要把別人的善意,當作理所當然了。"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