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階段的孩子總希望自己快快長大,長大後就可以得到自己目前想得到而不可得的東西,這是每個童年時代的人都有的想法,而今已然長大成人,卻回想起童年的美好時代,希望回到童年的那種純真和無知,人真是一種奇怪的動物。 一天,與女兒聊天,我不經意地問她:你想長大嗎?我的話語剛結束,女兒就不假思索地回答:想長大才怪呢?想長大的人那是傻瓜。我繼續問:為什麼有這種想法呢?她說:長大了,事情很多,作業很多,煩惱也很多。看來她真的是長大了,不只是身高的長大,更是心智的不斷成熟。不經意間,就長大了。但我並沒有因此替她高興,心智成熟了,說明煩惱也多了,責任也增加了。 童年時代的我們無憂無慮,沒有學業的壓力,與大自然為伍,內心純潔無瑕,生活雖然艱苦,但自有那個時代的樂趣。自然的廣闊讓我們心胸寬廣,自然的純美讓我們心靈純淨。童年是美好的,我們行走在碧綠的田野裡,混跡於小溪裡,穿梭在樹林中,童年的生活鐫刻到內心深處,嵌入到靈魂深處。但長大了,那些就遠離了我,我也就遠離了生養我的故鄉。 個人的成長不單單是身體的成長,更是自我意識的成長。有些人長成巨人了,心靈卻是侏儒,心智不成熟,他的責任意識也就會欠缺。在我看來,當一個人出現了責任意識時,就是他即將長大的時候。有了責任,他會懂得抉擇,懂得自己的所作所為。有了責任,煩惱就隨之而來。有一段時間,我真希望自己是一個空白之人,不要學習文化知識,自在當一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民。後來,我覺得這個想法是錯的,煩惱跟文化多少沒有關係,農民自有農民的煩惱。要想沒有煩惱,只有讓自己不要長大,永遠處在童年時代。可是誰也無法阻擋自己的成長,誰也無法阻擋煩惱悄悄地注入你的靈魂中。我們只能是擺正自己的心態,讓自己內心保持純真狀態。 我能體諒現在的兒童,他們被這個快節奏的時代裹挾著,學習成了他們唯一的生活,暢遊自然成了父母的獎勵。很多時候,他們不想長大,是父母的“功勞”,父母剝奪了孩子們想要長大的慾望。作為父母應該提供給孩子們廣闊的空間,讓孩子有選擇的餘地,讓他們享受孩童時代該有的生活,免得日後回憶自己的童年,空白一片。可以說,古今中外的大家、名家都有一個多姿多彩童年,比如魯迅記憶中的魯鎮生活,沈從文筆下湘西的點點記憶,老舍筆下的老北京等等,童年是孩子成長的基石,讓孩子在多彩的世界中成長吧!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