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好人有好報。”這話說起來不錯,聽起來也讓人舒服,事實也差不多會如此。只是這些都有個前提,那就是好人是有限度的,不是無限的好,都是有底線的好、有原則的好。
所以好人會有好報,沒有原則和底線的老好人,那就不一定會有好報了。一個人完全沒有自己,什麼都是好好好。那他付出的所有就不一定會得到別人的認可和感恩,結果傷害的就是他自己。
美國康奈爾大學曾做過一項調查研究,結果顯示過度隨和,且完全不懂拒絕的人,比性格強勢的人收入要低18%;毫無底線地接受或幫忙,並不會給他們帶來和諧的人際關係,反之,只會得到別人的輕視。
所以我們說善良需要有稜角,對人好需要有底線,不能毫無原則的付出。不是付出的越多,收穫就會越多,有時候,過多的付出,反而得到的是別人的鄙夷和不尊重。
現實中也確實如此。學生時期,不懂得拒絕的人,總是被人頤指氣使、呼東喚西;工作以後,太好說話的人,往往幹活出力最多,也最辛苦,卻老是要替別人背鍋。之所以會這樣,就是太好說話,不懂得拒絕。
所謂的“好心腸”、“好脾氣”、“老好人”,發展到極致,其實就是對他人的妥協和屈從,沒有了自己,沒有了強硬,就變成了軟弱,變得人人都可欺負。當你越是無條件的付出,別人就越會覺得是理所當然。
當善良沒有了底線,做人沒有了原則,別人就會變得毫無顧忌,不再有感恩之心,對你也不再會有尊重,只會把你當成招之則來揮之則去的工具。當你還有利用價值時,還能把你當回事;當你沒有價值時,你什麼都不是。
老好人很悲催,往往是掏心掏肺,結果還出力不討好。老好人對別人誠心,會盡一切努力去幫助別人,哪怕讓自己吃虧,也毫無怨言。然而,被幫助的人卻不是這麼想的,一次兩次會感恩。
當老好人幫的次數越來越多,被幫助的人就慢慢習慣了老好人的幫助,認為這是老好人應該做的,根本不需要去感激。一旦當老好人不再付出和幫助時,他就會極力地汙衊和詆譭老好人,老好人曾經的付出也一夕盡毀。
所謂“鬥米恩升米仇”,就是同樣的道理。當你幫點小忙的時候,別人能感激你的幫助,當你幫助的太多,他就不認為你是幫助了,而是應該的。做好人,沒有問題,但一定不要把自己引到老好人的路上去。
有段話說得好:“老好人是一種毒藥,不僅讓自己上癮,還會讓對方對你的索求不斷上癮,直至最後大家都變成仇人,才會結束這種帶著強烈毒性的人際關係。”
深以為然,好人有好報,爛好人沒有。一個好人,總會有自己的底線,知道付出與回報的關係,更知道人性的貪婪無度。爛好人,沒有底線,只知道一味的付出,迎合他人,而忘記了人性本身惡的存在。
當你對所有人都好的時候,你唯一對不起的人就是你自己。對別人好,那是善良的本性使然;對自己好,那是作為人的理所當然。自己與他人在生活中,難免會有利益衝突的時候,選擇有原則的對待,才是維繫關係的根本。
在不傷害他人的情況下,對自己好,想到有自己才有別人,這是所有人都能理解的。一個人能對自己好,能有原則性,這樣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別人才不會對你任意揉捏。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人情冷暖尤為複雜。“損人利己”不可為,但“損己利人”也大可不必。一個連自己的沒有的人,怎麼能全心全意為他人呢?推己及人,有自己才有他人,有他人才有社會。
容人要有底線,善良要有鋒芒,做人要有尺度,不是所有的都需要付出。有些時候,有所保留才能給自己迴旋的空間,完全把自己的善良暴露出來,只能讓善良變得廉價,讓自己變得沒有價值。
做人,不能一味的善良,做一個爛好人,這樣只能被別人瞧不起。做人,應該做一個可軟可硬、能進能退的人,這樣別人才會尊重你,才會對你有感恩之心,你的付出才會得到應有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