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開始了,規劃新的一年,希望列一個計劃清單讓自己變得更好,不虛度時光,而列計劃真的有用嗎?自律的人就是嚴格按照計劃來的嗎?在我看來,自律的人並非嚴格地抓住時間,將一天安排得十分緊湊而是有馬上就去做的執行力。當投入足夠專注的精力,將心中的想法即刻付諸行動,高效完成工作之餘也有更多的時間用來放鬆,重啟自己的精力為第二天做好準備,他們只是利用好大腦的精力,疲憊時充分休息,沒有對未來過去的雜念與煩惱,任何時候都感知到當下,便進入了持續高效工作的迴圈。他們的計劃也是基於內心最想要的來進行靈活調整的。這樣子的自律充滿了積極樂觀的生命力,生活也可以是豐富多彩的。因此列計劃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列計劃前要結合自己實際的思考以及後續專注而高效的執行與調整。這個過程也不需要“學海無涯苦做舟”艱苦,憑著感覺,好好體驗專注帶來的高效工作的成就與生活的樂趣,積極樂觀的心態總能夠帶來好運與希望。
將精力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不打折扣地執行下去,才會明朗內心的渴望將精力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不打折扣的執行下去,才會明朗內心的渴望
我們處在資訊爆炸的時代裡,只有將精力專注在重要的事情上,利用好網路帶來的福利,讓工具迴歸它的本質: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美好。我們應該擁有主動權,什麼時候使用,怎麼使用由自己做主,不能任由工具剝奪了自己的思考能力。電腦的確能夠幫助我們實現很多願望,而利用好人的大腦,相信它的潛力能夠帶給我們無限可能與驚喜,將使得生活更加豐富。而不是隻有緊張、高節奏而單調的工作。肌肉需要有效鍛鍊才能增強體質,大腦一樣需要進行專注度的練習來提高效率,而不是透過加長時間來進行低效率的努力。當時間被工作排擠得沒有多少,生活也逐漸變得枯燥,沒有時間為自我成長與愛好投資,沒有時間和家人、朋友進行高質量的溝通及交流各自的想法,那麼生活也就陷入越忙碌越沒有得到幸福的迴圈,看似每天都充實的、完成了計劃、任務,卻可能沒有收穫到成長,物質與精神都沒能得到滿足。大腦每天接受了太多外界資訊的刺激,需要最佳化大腦為大腦執行簡單化,每次只專注於一件事,不為接下來的事情分心,沒有雜念的狀態便能發揮出它的潛力繼而高效的完成眼前的事。心流的狀態相信大部分人或多或少都有那麼一次體驗,沉浸於當下而沒有感覺到時間已經飛快地過去,而手頭的事竟然高質量的完成了。時間並沒有錯過與浪費,也沒有覺得難熬,而是感覺好像隨著時間一起成長。這樣的體驗也讓我堅信自律不單純是時間管理更是精力的管理,努力一定是專注的,那麼花費更多的時間才會看到效果。自律有一定的難度,但真正去做了又發現自律的生活絕不是痛苦的,有了更高效、更多的時間,擁有的是一種豐富而多元的生活,清楚瞭解內心的渴望,明朗且樂觀積極。
改變靠的是自己,別人只負責說,適不適合還要去親身檢驗改變靠得是自己,別人只負責說,適不適合還要去親身檢驗
市場上有許多的暢銷書:關於時間管理、關於勵志、成功的書籍。而好的書與不好的書都有一個共性,非常薄,但是不一樣的是好的書最後提煉出來的會與中國古代孔子所說過的一句話類似。而其他的書就沒有一個靠得住的理論支撐,空泛而無力。而孔子的話更加的短小精煉,這句話代表是一種境界,而現代國外的一些好書提供的是到達這個境界所需要的工具、方法。畢竟我們無法得到孔子的言傳身教,大部分也都是普通人無法直接從孔子的言語中學到真諦。而明確了大方向所要達到的境界,再透過簡單的方法論與結合直接實際去行動,知行合一才是真正內化與明白一個道理,為自己所用。再好的方法論,也需要結合自己去實踐調整,行動才能檢驗出合適與否。 找到適合自己的,沒有誰的方法絕對正確管用,透過借鑑最終形成自己的方法與知識體系,保持學習的態度不斷完善、思考而不是沒有行動就去說人家的書都是騙人的、沒有實用性,真正能改變自己的只有自己。透過對自己的不斷反問與瞭解,明確自己人生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掌握了大的方向,再去做每天的計劃,只要今天、當下所做的事情都朝著對實現自己想要的有幫助,就儘管去做,比如早起運動、閱讀是為了更好的去沉澱、積累知識,在身體與精神上獲得力量,在這一天中唯一自己可以掌握的時間段裡享受專注所帶來點滴成長。當你寫下今天的計劃並分清主次也就減少大腦的雜念,能夠幫助你專注於一件事情,做好它,再進行下一件。想好了,寫下來就立刻行動,在行動中,才會創造出靈感與不斷向前推進的源源動力。行動最大的剋星就是猶豫、糾結與擔心,不要說我去試一試吧,試一試就是還有疑惑,還沒有邁出第一步就打退堂鼓了。要有信心,即使在沒有準備好的情況下,也可以直接去做,再想辦法在實際中去最佳化、覆盤、總結經驗。
靈活調整的計劃,才不會成為進步的障礙,不追求將清單裡的所有事情一下子完成,投入專注不偏離目標是關鍵靈活調整的計劃,才不會成為進步的障礙,不追求將清單裡的所有事情一下子完成,投入專注不偏離目標是關鍵
計劃是幫助我們更好實現願景的工具,如果在這個隨時充滿變化的世界裡,糾結那些無法按時完成的事情,只會帶來焦慮與疑惑,只為了完成計劃而忘記自己的目標便失去意義了。靈活的計劃在於只要我現在所做的每件事都與目標一致,那麼我只要每次認真專注地完成好當下的一件事,再去做下一件事。為了提高效率,也可以透過設定最後的截止時間讓大腦在適當緊迫的壓力更快更好地完成,同時多預留出一點時間用來應對臨時發生的事。計劃完成的質量比數量重要,不需要為了趕進度而馬虎、打卡式地去完成計劃。計劃最終是為了我們每個人心中所認為的幸福生活而服務的,當感覺狀態不好的時候,停下了休息或者做出調整,要感知到自己的喜怒哀樂,感覺不好就沒有必要去做了。那麼透過每天一件件微小行動帶來的進步與成就,逐步建立良好的信心與耐心,持續地獲得前進的動力與希望。外界的資訊紛雜,守住自己喜歡的事堅持做下去,樂觀積極且投入了專注的努力,身邊的好運才會靠近,活出熱愛,有生命力的人生,哪個時刻都不會晚,每一刻當下,都能換個心態,重啟人生。我仍然記得自己在讀書的時,一到放假的心情就容易受到自己的干擾,寫作業時想著早點寫好然後出去玩,這樣的雜念下,我根本沒有寫好作業,寫到一半就去放鬆了,而放鬆時也沒能夠盡興地玩,最後作業還是推到快結束假期完成,假期匆匆結束也沒休息好,到最後看似努力學習,成績還是一般。在終生學習的時代裡,我相信,結束學校裡的學業不是停止學習的時候,既然無法重啟過去,就利用好現在的方法來系統的學習各種知識,閱讀有趣且實用的書籍,在他人的經驗上去借鑑與交流。沒有了學校的標準與競爭,就要真正把知識內化吸收,為己所用,應用到生活中,並實現輸出自己的思考,才是學習的樂趣與意義所在。
願大家都能享受到時間帶來的厚重的體驗,感受到幸福,與時間同行。關於如何將大腦的精力分配好可以參考閱讀日本作家樺澤紫苑寫的《為什麼精英都是時間控》學習一些適合自己的,能夠應用到生活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