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中,我們每個人不止一個故鄉,都有個生養自己的故鄉,那個故鄉像母親,她用溫柔的懷抱撫育我們長大,即使從夢中醒來,思鄉之情依然瀰漫心房。對故鄉的山水地貌,一草一木和漫山遍野的,山杏樹,都是我們一生揮之不去的念想。
我的老家村子不大,約有50多戶,西北有古老長城做屏障,長城腳下有天然的三道溝,分別叫頭道溝,二道溝,三道溝,村子得名叫(三道溝),每道溝的兩邊都是大山,山的陽坡這面,滿是山杏樹,村子背靠的還有個小山丘叫轉山子,也滿是山杏樹,長的非常茂盛。
故鄉,緊挨壩上,氣候偏冷,山杏花開得較晚一些時日,在我記憶中老家的山杏是在(小滿)季節前開花,寒風中帶有一絲的暖意,枝條透出了紅色,開始孕育花苞,幾天內相爭怒放,為春天帶來一抹的豔麗色彩。
遠望山野,都被杏花籠罩,形成花的海洋,浩瀚肆忌地塗滿山野和近地,像似冬天裡的雪,白得十分淡雅,無論是山坡溝壑,到處都是一片花海,猶如天女散花,又像一個大家族,互相呼應,氣勢宏偉。
近看杏花,嫣然微笑的花朵一串串,千姿百態,又像一隻只振翅欲飛的粉蝶,沁人心脾的芳香引來成群結隊的蜜蜂,有的蜜蜂上下翻飛,有的直接扎進了花蕊,枝條上除了綻放的花朵,還有含苞欲放的花蕾,猶如少女咧著小嘴一樣越加討人喜歡。
用不了半個月就孕育出小青杏,個個長著一身絨毛毛,鮮脆欲滴,酸甜可口,小孩子們開始上山採摘,我們小時候沒有別類水果,小青杏就是最新鮮的果子,就那麼幾天能吃,過時老了就不能吃了,我們小時候和這山杏一樣也真是苦,什麼也吃不上,只有這小青杏是我們的果味,
到了秋天,山杏熟了,在陽光映照下,一串串山杏都紅著臉,高興地跳躍,挨擠著壓彎了枝條,喜笑顏開,人見人愛。
摘山杏這天終於到了,全村大人孩子能走動的全部出動,馬車牛車浩浩蕩蕩上山摘杏,每家每戶都拿著水和乾糧。山大樹密,鑽進樹裡邊誰也找不到誰,誰想和誰說話只能用嗓子喊的說,山又陡,腳底下站不穩不注意就摔一跤。摘山杏扎手,摘不快乾著急,人們各摘各的,手快得多摘點,手慢的摘得少,到了下午一家裝一大車回家。
山多杏多,挨著摘好幾天,人們忙乎著,高興著,把手劃破都不在乎。然後剝皮賣核,因為家家摘得多,去杏皮的時候就用碾磨碾壓省事,曬乾再撿杏核,好像一家也賣不少錢,也頂種幾畝好地的收入,山杏,用它自己苦心凝結的芬芳果實,為家鄉人做出了奉獻。
別小看山杏,山杏渾身是寶,山杏仁加黃豆即能醃製就飯吃,爽口味香,能幹炒賣乾貨,做成杏仁露露走進千家萬戶,又能入中藥治病,具有止咳平喘,潤腸通便等功效,又能給人們增加可觀的收入。幹樹枝和杏核皮還能燒火。山杏樹又能壩水又能擋風沙,防止水土流失。我在家那幾年也沒少跟著種山杏,每年秋天大隊組織上山種山杏,現在的山杏樹越發得多了。
流年歲月,山杏不僅給家鄉增光添彩,還成就了綠色的家園,涵養一方水土,維持一方生態,養育一方百姓,真正起到了應有的作用。願,一株株親愛的杏樹,根深蒂固,生長茂盛,開著自己的花,結著自己的果,守候著家鄉的一片熱土,使家鄉煥發新的生機。
作者,曹友,張家口赤城縣馬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