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體驗
生命是極其平凡又十分寶貴的,我們曾經不止一次聽到,面對生命,只有一次的生命,我們能做的就是儘量體驗,偉大是體驗,平凡也是體驗,各有各的歡喜。
1 遠離過度自信當前,我們處在了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有那麼一批人,比另一些人提前感受到了吸收知識的便利性帶來的紅利,比如正在學習的我們,2333。
既然有這麼大的需求,市面上出現五花八門的“導師”也就不足為奇了,很多導師們為了顯得更有說服力,通常在聽了一些理論之後就強行裝逼,也就是顯露出過度自信的傾向,因為不這樣就沒有“信徒”。
衡量一個人是否有過度自信的傾向,永遠是他的所言與所行是否匹配。
對一個能力足夠強又足夠努力的人來說,可能一些普通人認為是吹牛的東西,其實是非常正常的;但對另一個只說不做的人來說,可能聽起來很正常的東西,也有過度自信的傾向。
相比於前者,後者才是我們更應該遠離的。
2 人就是平凡這個世上,每個人都是差不多的,有的人專注在這裡,成了這裡的大師,有的人專注在那裡,成了那裡的大神。然而人的精力有限,沒有人可以在任意方面成為大神,這是不可能的,但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受到光環效應的影響,總認為一個人在這方面出色,在另一方面或許也出色。
經濟學家王福重曾經說,運動員的整體素質是很低的,因為他們大都是體育生出身,沒受過什麼正經的教育。雖然我覺得這句針對運動員和體育生的話有待商榷,我持保留意見,但他的思維方向是正確的,那就是我們不能因為他為國拿了金牌,他說的話就有道理了,他的專業領域外的行為就合理了。
每個人都是平凡的,當我們在判斷一個人是否值得效仿的時候,一定要分清楚,這是不是他擅長的領域?離開擅長的領域,神人也是普通人,甚至比普通人還可能不如,因為他付出在擅長領域上的時間太多了,導致其他方面的精力多多少少都不太夠。
我被人嫌棄過不少次,說我是個生活白痴,因為很多的生活常識都不是很懂,我常找不到家裡的常用物件放在哪裡,不知道某些小工具是做什麼的,不知道什麼汙漬用什麼東西清洗,去到田間也幾乎沒有幾種能夠認識叫得出名字的蔬菜。
3 接受平凡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每個人都是平凡的,這是毋庸置疑的。
有人會說,我說的非凡,就是在某一領域非凡就足夠了,我就是要在某一個領域做出非凡的成就。
有這樣的理想固然是好,但我們也得明白一個現實,那就是絕大部分人,註定平凡,是在任何領域的平凡,因為如果人人都非凡,也就不存在非凡的概念了,非凡還有什麼了不起的呢?恐怕你也沒現在這個想法了。領域就那麼多,哪有那麼多非凡。
這個問題尤其是望子成龍的家長們更加需要注意和接受,我們在一個東西還沒成型的時候,往往有雄心壯志,因為未來有無限的可能性,正如科比·布萊恩特所說,如果註定有人要贏,為什麼不能是我呢?但他畢竟已然成功了,絕大部分人也有這樣的想法,但就只能是想想,科比·布萊恩特只有一個。
我們要看到客觀規律,看到資料,看到正態分佈,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平凡”,這樣就不會在“作品稍稍成型但長歪了”的時候感到特別的失望,因為“長歪”是絕大機率事件。
比如跟朋友一起認真地開懷大笑,跟父母愛人一起吃一頓開心的飯,力所能及幫助一些需要幫助的人,做出一個讓自己有點小小成就感的作品等等,這才是生命最主流的不可錯過的組成形式。
4 什麼是不重要的生命的體驗很寶貴,然而生活很雜,每天都有不同的事情發生,有些事是重要的,有些則是不那麼重要的。
我有一位長輩,每天處於各種焦慮之中,我很奇怪,為什麼她焦慮的事情有那麼多呢,難道她遇到的盡是不好的事情嗎?後來我發現,不是,她遇到的事情跟普通人差不多,可是她特別在意的事情特別多,前幾天出去外面旅遊了一趟,回來發了N多照片到朋友圈,咦,沒人點贊,焦慮;孩子都這麼大了,還不按吩咐去相親,焦慮;之前常常來找她跳廣場舞的鄰居最近沒來了,不知道怎麼回事,焦慮;前段時間做了媒人,可是男方怎麼還不回覆女方呢,到底他們怎麼想的?焦慮。
她就一直處於這樣的焦慮狀態之中,每天看似有數不清的心事,看起來卻又無所事事,因為她的時間用在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上都來不及。
而且你會發現一個現象,時時焦慮的人必計較,因為不懂輕重緩急,於是他們會在一些本身就很小的事情上跟你糾纏不休,在他們看來,任何事情都不是小事。這不僅耗損了他們自己極大的精力,還會浪費你的生命,增加你跟他交往的社交成本。
為了自己的健康長壽,這樣的人,是一定要遠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