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聽說了這麼一件事情:一位年僅23歲的小夥子曾為了追求夢想誤入傳銷組織,被迫騙朋友、騙父母。如今已過去多年,但他始終不能原諒自己曾經犯下的錯,在錯誤中走不出來,而且包括父母在內的許多人都不再相信他。無論他再怎樣努力,都得不到他人的信任了……
為什麼別人不再信任他?因為他的錯誤讓別人給他貼上了“失敗”的標籤。一旦給他貼上這樣的標籤,無論他再怎樣改變,再怎麼努力,在別人眼裡他永遠都是那個失敗的人。
那麼,貼這樣的標籤是好還是不好呢?
01
2004年雅典奧運會,中國乒乓球選手王皓在國人期待的目光中意外的以2:4敗給了韓國選手柳承敏,引來罵聲一片。
很多球迷不理解也不願意原諒他的這次失敗。但是反過來想想,如果就此便給王皓貼上一個“不堪大用”的標籤,那麼何以有後來的輝煌戰績?
試想,王皓連續3次參加奧運會,獲得3枚個人銀牌,這本身不就已經非常了不起?能夠做到的人有幾?
然而,有人卻以金牌的完美標準做出了王皓是個失敗者的可笑論斷。
02
這個世界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沒有走不通的路。
理性看待成敗,你會發現,失敗根本沒那麼可怕,一次落敗、一次失誤真的算不了什麼。
只要吸取了深刻的教訓,錯誤就沒有白犯。別忘了,諸葛亮也曾大意失荊州,毛澤東晚年也曾犯下錯誤。但是我們能說他們不是偉人嗎?能否定他們的巨大功勞嗎?
03
誰都不想犯錯,可是誰又能從不犯錯?只要做事就會犯錯,只要嘗試就可能失敗,除非你什麼都不做。
犯錯意味著你敢於去嘗試、去努力,雖然也許是錯的,但是至少勇敢了一把,至少不留下遺憾。
什麼時候才能不犯錯呢?就是當我們停止嘗試的那一刻,停止嘗試也就意味著人生的終止。
從這個角度上說,不犯錯就沒有發展,不犯錯就沒有創新的。
04
馬克思主義哲學說,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世界是不斷變化發展的。
一個犯錯的人就是矛盾的、糾結的,這個時候往往便是他總結經驗教訓、得到收穫成長的最佳時機。而在這個時候一旦被人貼上了“一無是處、毫無價值”的標籤,對於他的打擊將是巨大的。
現實社會中,很多人在失敗後一蹶不振、自暴自棄,一部分原因便是來自外在,來自他人的不再信任的眼光。
05
對於別人的過錯,我們應該理解、應該接納,應該對事不對人。要多些鼓勵的、期待的眼神,少一些異樣的、不信任的目光,要真誠的告訴他們:“昨日的風雨已經遠去,今天的你還將繼續,忘記所有的哭泣,明天的你依然美麗!”
要以“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的眼光,發展辨證的看待問題,而不是輕易的貼上標籤,將他們的錯誤和失敗放大化,進而形成對他們個性、前途甚至整個人的否定。
06
給別人貼標籤,也意味著容易給自己貼標籤,不原諒別人,也意味著不容易原諒自己。
犯錯了,失敗了,不應該對自己太苛刻,應該將自責最小化,將動力最大化,儘快走出陰影。
貼標籤的做法,會阻礙他人的成長,產生極大的負面作用。
只有不貼標籤,才能夠做到解放思想、銳意進取、不斷創新。
不貼標籤,也意味著一顆接納別人也接納自己的善良的進取的心。
07
對別人的失敗,要包容,對自己的失敗,要接受。只要在失敗中吸取了教訓,就沒有白白失敗。
失敗最多的人,有機會成就更大的成功。當然,前提是要懂得從失敗中吸取教訓的道理。
每當我們回首經歷過的失敗,總是有收穫也有感動,有痛苦也有成長,更多的我想應該是深深地感謝,是失敗讓我更加看清自己到底幾斤幾兩,使得自己更加了解自己。
請記住,只要你永不言棄,失敗後的你依然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