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東西都敵不過真實。
——狄德羅
狄德羅
真實,不知道從何時開始,似乎成了這個時代最珍貴的東西,人們在生活中期盼著與人交往時能有真實的情感,而不是那些帶有利益關係時假惺惺虛偽的親暱;期盼著在瀏覽網路時看到的能是真實的資訊,而不是對事件的震驚還未褪去卻發現是為了吸引流量的編造;期盼著在工作中能有勞動後的回報、付出後的成長等真實的獲得感,而不是他人口中的願景、難以達成的夢、毫無意義的消耗所帶來的白費心力、徒增辛苦、空自勞苦……因此,我特別珍惜在生活中所遇到的那些與真實有關的,“非虛構”作家筆下的文字便是其中之一,他們筆下的一切都是以現實元素為背景,而又不同於“紀實文學”的是,“非虛構”作家筆下的文字以其個人的視角、“中觀”的視域進行完全獨立的創作,是文學朝向生活的一次精神紮根和最真實展示,融入了更多來自於作者親身的經歷、切實的感受、直接的觀察,是深植於生活之中的創作,融入了更多自己真實的情感。
在這個異常寒冷,因疫情而人人自危的冬天,我認識了這樣一位作者,他出生於內陸腹地的一個小鎮,他目前的人生經歷了離鄉求學,出巴山、渡漢水、過秦嶺、出潼關足跡遍佈天南地北,他從事過大學的教師、供職過報社及雜誌,他多年來保持寫作,當他的作品與新媒體相遇時令他備受矚目。在他的第一部作品《我的九十九次死亡》,所寫的都是細碎微末的命運,卻擁有穿透人心的質地和力量,顯示出了他獨有的寫作風格,文字天然質樸,日常事物也能在他筆下生髮知覺,顯現脈絡與力道,因此他獲得了某大型網際網路媒體設定的文學獎,他就是袁凌。在寫下這篇文字時我在想,該用怎樣的方式能一下子講清楚他的文字呢?我突然想到袁凌的文字和賈樟柯的電影放在一起參照再合適不過了,他們寫下和拍攝的都是最平凡的小人物,他們的生活受時代所波動,他們的苦悶越難以偽裝,該悲傷還是會悲傷,可悲傷又能怎麼樣。
袁凌
近幾年,我在很多新媒體上閱讀了大量的“非虛構”文學,在我看來,一位好的“非虛構”作家,所創作的文學作品,在讀者閱讀之後能達到三重效果:一是所講述的故事來源於自己切身的經歷或觀察,在講述時能引人入勝,讀者能切實地感受到故事中“真實”的質感,閱讀開始時如雲雨來襲,故事中的人與事如瓢潑大雨,雨點酣暢淋漓地“打在”讀者身上,故事結尾如雨過天晴,生活還在繼續,新的故事正在發生,我們不過是經歷了一個段落。二是所講述的故事,無論是友誼、情感、婚姻、職場、求學……,無論是迷茫、彷徨、失意、奮鬥、拼搏、喜悅……都能夠引起有過故事中相同或相似經歷讀者的情感共鳴,能讓未曾經歷過的讀者的僅是透過這一篇文字便感同身受。三是當故事的閱讀結束之後,不僅僅是對這場故事中“生活經歷”的短暫感受,而是能引發讀者對當下社會的思考,對其中或多或少的問題,從自身出發著力在思想和行為上有所改變,試著去讓自己身邊相似的問題得到解決,讓動人的情感得以延續,讓悲劇的故事不再發生,讓故事之外的社會能變得更好。
袁凌就是這樣一位好的“非虛構”作家,他的新作《在別處》,講述的有他從走出小鎮到北京漂泊時的不安、困頓及情感和慾望發洩的經歷,有記憶中自己中考那年及自己和母親與候車室有關的回憶,有去採訪隨著變遷給小小縣城中的人所帶的命運變革及一些“觸底”的“陰暗面”。《在別處》是袁凌從小鎮走到北京的自我敘事,講述了他的童年成長、家庭及婚姻的挫敗與消解。他記錄的是普通人和真實生活,一個個在時代洪流中的個體,如草芥一樣沉浮生滅。但他們作為一條條生命之溪,雖然細小如絲,卻依然映照出了一個時代的風風雨雨。他寫下的故事是生活中確確實實在發生著的事情,波瀾不驚,但確實是在行進。行進的步伐幾乎很難看到痕跡,引起我們的注意。這就是我們現實的狀態,就是“非虛構”。如書中《在縣城》一文中,所寫的蘭考棄兒,沒有一場大火可能直到今天都沒人知道有這樣一個“命若垃圾”的群體。文中在描寫那片特殊的“麥地”時,如大海上突來海嘯的震撼著讀者的心。“非虛構”的文字是就這樣一個自然的狀態,它平淡,它發生的時間特別漫長無序,而總有一刻會爆發。這正是“非虛構”文學的價值所在,彰顯出了作為一名觀察者、創作者應有的擔當,用客觀、真實而又不乏藝術性的文字來引導和感染讀者。
《在別處》
袁凌的創作不僅僅注重敘事表達,而是將更多的筆墨來描述當今普通小人物的生活,他們的痛苦與掙扎、喜悅與希望都栩栩如生的出現在讀者眼前。用普通人的視角來講述普通人的故事,他藉助文字顯現意義,個人得以抽象出命運。他文字的質感,無論是題材的選擇、故事講述的節奏,都使得真實故事呈現出更多的層次感、豐富性。同時在手法上和表現形式上更加引人入勝。將為時代變遷留下注腳,鐫刻於每一個人的心靈深處,並最終匯聚成一幅宏大社會時代圖卷,我深信他的文字在這個過程能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真實生活中的故事時刻都在發生,你我都是“當事人”。不知為何,我在閱讀《在別處》時總是不禁想起華北浪革樂隊的《縣城》和《焰火青年》兩首歌,可能是因為這些歌和袁凌的文字一樣,用渾濁的筆觸記錄下青春裡的迷茫和光。希望你也能讀一讀《在別處》,去看一看袁凌所注目凝視著的微末寒酸的地方,看一看這些從他自己生命中所拿出的故事。願你的人生始終有焰火,有光有熱;願你記得,那些在真實且平庸的生活中可以用力燃燒的時刻!
你看清了夢,你忍住了痛,卻哭出聲。
你在等著誰,你只要一回,慷慨赴死的機會。
你嫉惡如仇,你困獸之鬥,聽夜風在吼。
你從未看透,你只想感受,慷慨赴死的顫抖。
——《焰火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