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你每天都很困,只因為你被生活所困。世界那麼大,你真的能隨便去看看嗎?年紀越大,越沒人會原諒你的窮,這句話雖然聽起來很刺痛,雖然不合邏輯,雖然不公平,但很抱歉,這就是社會的現實。

貧窮是一種罪惡,這種罪惡它不僅僅會導致物質上的匱乏,它同時會讓降低你的認知維度,限制你的想象力判斷力,它甚至會剝奪人的善良,人們為了有限的資源而互相殘殺好狠鬥勇,所以善良和單純那是富人的專屬。

這看起來好像就成了一個悖論,卻揭示了一個非常殘酷的現實:你越是有錢你就越能夠變得善良優雅心平氣和,因此你能獲得更多更優質的資源。而當你處在貧窮當中的時候,為了生計不得不爾虞我詐勾心鬥角尖酸刻薄,永遠被限制在底下層!

倘若貧窮是一種罪惡,我想是因為貧窮衍生出愚昧,愚昧又再次衍生出貧窮。

誰是最貧窮的人,愚昧的人;誰是最愚昧的人,貧窮的人。

經濟學裡有一個著名的貧困迴圈理論。簡單來說,就是一個人貧窮是因為他貧窮。貧窮更易導致下一代的貧窮,這是一個迴圈,雖然不是絕對的,每一個芸芸眾生都有變數,但是他適合絕大多數人——貧窮的人更難成功,並且貧窮是會繼承的。

人們才會發出那樣的感慨:因為沒錢,所以我才會抑鬱!因為沒錢,所以我才這麼不善良!這不是藉口,這是事實。

這也契合了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底層物質基礎決定了上層精神建築,上層的精神建築反過來又指導下層的物質建設,這兩者之間看似有著不可逾越的鴻溝,但實際上卻有著溝通的橋樑,那就是認知。你所賺的每一分錢都是你認知的變現,超出你認知以外的財富你都會憑你的實力給虧掉,生活中我們也經常聽到那些一夜暴富的人比如拆遷戶或者中了彩票後,一夜暴富之後再次一貧如洗!

這種內心的匱乏比物質的貧窮最為深刻,即便他看起來是個富人,本質上還是個窮人,他們把錢看做生命當中最重要的東西,並被金錢所奴役,而沒辦法享受物質富足帶來心之自由和平和。

如果一個認知得到提升的人,他即便現在看起來是個窮人,但是他擁有富人的思維模式,能夠克己自律,為長遠的未來進行規劃和打算,那麼財富也不過是完形生命以後的額外饋贈。

一個窮人,為了滿足生活所需,不得不精打細算,沒有任何‘頻寬’來考慮投資和發展事宜;一個過度忙碌的人,不得不被看上去最緊急的任務拖累,而沒有‘頻寬’去安排更長遠的發展。

貧窮更多的是指精神上的匱乏,這種匱乏感會給你的認知造成障礙判斷力下降,導致你的物質貧窮,同時反過來在你頭腦層面製造更多的匱乏感,我們常說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力,其實是頭腦的匱乏感會導致認知和判斷力的下降,無論這種匱乏是金錢上的還是時間上的,人的思維方式會受其影響,導致失去決策能力的“窮人思維”

窮人為什麼窮,我認為有兩個點:一是懶,二是命。下面就展開說一下,想到哪兒,說到哪兒。哪兒說,哪兒了,希望對有緣人能有所啟發。

世界上很多生意還是基於資訊差,雖然是網際網路時代,資訊差遠比想象的大。但是比資訊差更不平均的是認知差,資訊差是幾十倍的,認知差是指數級的差別。

最基本的一點是獲取資訊的主動性。

網際網路90%以上的內容都是公開透明的,只要你稍微主動搜尋一下就能瞭解,但事實上,這樣做的人並不多。

除了從被動變主動,更重要的一點是獲取資訊的能力。

相對於資訊不對稱,認知的提升遠非一日之功。只說兩個最重要的點。

最基本的一點,是區分事實、情緒和觀點。

如今人人都是自媒體,各種內容滿天飛。在流量至上的大環境下,為了博關注,自媒體的標題和內容往往帶有強烈的情緒或觀點。

但在這些情緒和觀點背後,你能辨別出真正的事實是什麼嗎?

能學會搞清楚事實,並基於事實去思考,而不是被別人的情緒和觀點帶著跑,就已經能夠超越無數人了。

第二點是思考,學會用最基本的邏輯去分析問題。

無論是拼多多,快手從下沉市場起步,這些看似出人意料的生意,仔細一想,其實都在情理之中。

為什麼這些人能賺到認知不對稱的錢?

就是因為他們沒有人云亦云,而是在立足於基本事實的基礎上,保持獨立思考,從而發現了一條少有人走的路。

我們偉大的組織,開天闢地的時候有三座大山,現在也忘得差不多了,但是我們平頭老百姓的貧窮也是有三座大山的。

一是認知侷限,二是性格侷限,三是外在資源。

有意思的是,這三座大山是相互作用的。

比如一開始你沒資源,這就造成你眼界侷限;

而眼界侷限往往導致很多事情看不透,形成狹隘刻板的認知,塑造出一些負面的性格;

這是從外到內的影響。

反過來,性格改變不過來,眼界的不足,又會導致,無法獲得更多外界資源的機會。

這三座大山相互鎖死,讓我們這些農村孩子,沒辦法輕易掙脫,讓人壓抑。

富人思維是怎麼回事兒?

首先,永遠相信,富人和窮人的思維方式都是相反的。

富人思維跟普通人思維的區別只有兩個字:花錢。

富人都見過錢,容易破除對錢的崇拜。

富人思維只做金錢的主人,不做金錢的奴隸。

而窮人正好相反。

從風水上講,錢是水,水是流動的,流水生財。

但是我們從小被各種教育要勤儉要節約,其中的思想是什麼呢?

錢難掙,所以要省著花,說到底還是因為崇拜錢,但是又缺錢,只能省著花。

講得很對,是不是?因為這是80%人的想法。

但是也有人告訴我們,錢並不重要,花錢才重要,用錢生錢才重要。

不流動的錢就是一潭死水,用一點少一點。

只有讓死水變成活水,讓財來生財。

怎麼做呢?

花錢辦事,把事辦成,事成=生財

做事有4種結果:

1.事辦了,錢沒花;

2.事辦了,錢花了;

3.事沒辦,錢沒花;

4.事沒辦,錢花了。

第一種,最理想,也最難,就是無本生財,需要完美技術。

第二種,最常見,最保險,花錢才能賺錢,比如出賣自己體力生財。

第三種,典型的窮人思維,鐵公雞。

第四種,最少見,最倒黴。需要開闊自己的眼光,再參考第二種。

很多人其實是為了追求第1種,避免出現第4種情況,最終不知不覺選了第3種,這是80%人的做法。

富人思維直接進入第2種選擇,這是一種魄力。

這裡的富人已經不單單簡單的財富擁有者,更是擁有富人思維的人,他們擁有的或是財富,或是人脈,而這樣的人永遠都能生財。

富人和窮人最重要的差別是:富人是後買奢侈品,而窮人和中產階級會先買下諸如大房子、豪車等奢侈品,他們看上去很富有。

長遠來看,最重要的不是你現今掙了多少錢,而是看你能留下多少,以及留了多久。

而我們窮人是這麼玩兒的:

第一方面:花錢大手大腳

第二方面:隨隨便便就借錢給別人

第三方面:請客大方

第四方面:愛佔小便宜吃大虧

很多人以為理財是跟錢打交道,但其實理財是跟時間打交道,讓資源在時間的軌跡上流動。富人思維是雖然活在當下,但卻在籌謀未來;而窮人思維永遠被當下的困境束縛。

因為有更大的時間觀,富人思維不會把一時的吃虧當作吃虧,而是看重更加長遠的信譽和利益;富人思維更能忍受當下的困頓,在日復一日的疲憊中仍然抽時間投資自己;富人思維會在中年年富力強的時期為老年生活做計劃,在國家經濟高速發展的時期為經濟蕭條時期做計劃。

觀察了很多窮人的生活,發現他們並不是笨或者不努力,相反,窮人可能更努力。

但問題在於,窮人的努力是沒有規劃的,是盲目的,是東一耙子西一耙子。

說白了,就是缺乏富人思維中通盤規劃時間的能力。

窮人不喜歡自我學習,他們只想伸手要現成的答案;

窮人沒有鑑別的能力,想要別人現成的答案,又不瞭解真正牛逼的人是不可能給別人嘴裡餵飯的,真的來投食餵飯的人,要麼是資訊源不可靠,要麼是別有所圖;

窮人最愛罵罵咧咧,因為他們想要現成的答案,又沒有甄別的能力,結果就常常被人騙。被騙久了,就罵社會罵別人,所有的責任都跟自己無關,自己是一個無辜的受害者;

窮人不太會讓渡利益實現共贏,他們只盯著眼下那幾塊、幾毛錢,骨子裡仍然是不能讓別人佔我便宜的心態。

其實以上這一切,都是窮人思維中沒有大時間觀的體現:

要好處就必須當下就得到;但凡需要延遲得到的利益就根本無法堅持。

所有的自我成長和自我學習,沒有哪一個是當下就能得到好處的,好處都可能要很長時間之後才顯現,於是大部分人選擇了放棄,在抱怨與後悔中蹉跎終老。

當一個人開始願意延遲得到利益,開始願意克服當下的困頓為未來做籌謀,那這個時候,他才真正開始擁有了富人思維。

富人之所以為富人,是因為他們持有所謂的富人思維,從不把眼光放在某個單一的點上;而窮人之所以為窮人,是因為他們持有所謂的窮人思維,生活只靠工資活。如果窮人想要跳出窮人永遠窮這個框,就要改變思維!

為什麼說窮人永遠窮?

辛辛苦苦一輩子,拿著3000多的工資,不敢吃也不敢喝,戰戰兢兢存進銀行,就怕哪天沒有吃飯的錢。

可是通貨膨脹又讓窮人的錢慢慢貶值,10塊錢變5塊錢,5塊錢變3塊錢,錢被燒掉了,窮人自然越來越窮!

富人之所以是富人,就是因為他們做事和賺錢的方法都是立體的。看過以前內容的小夥伴你應該記得,我說過點線面體,反過來都是碾壓。屬於降維打擊,窮人是玩點兒的,有錢人是玩立體的,踩死你,與你無關。割你的韭菜已經是你的福氣了。馬老師不是說了嗎?996是你的福氣,還真是這麼回事兒。

如果說窮人只靠工資生活賺錢的思維和因為沒錢失去很多發財的機會是單一的、平面的;那麼富人不僅用時間賺錢,還用錢來賺錢,最終是用智慧來賺錢!

窮人思維”和“富人思維”最大的區別在於:窮人更傾向於當下利益的權衡,而富人更傾向於長遠利益的考慮。

也就是說,只要窮人懂得投資,擁有如何投資的長遠眼光,自然就會有錢,也會因為有錢抓住更多賺錢的機會,這就是富人愈富的道理!

要想清楚賺錢的路,再堅決執行,任何人都有成為富人的可能。而最難是想清楚路在哪?這其實是一套賺錢的邏輯。

“萬事不求人,自己的事自己做”的思維方式對不對呢?

我覺得這個思維方式是有所欠缺的。

首先“萬事不求人”有可能產生社交危機。畢竟我不求你,推己度人的話也就希望你不要來求我。

“求”是價值互換的過程,如果不懂價值互換,未來又怎麼會懂得匹配資源呢?

“自己的事自己做"最大問題在於缺少借力,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講的是借力。

不懂借力,是沒辦法擴大財富的。借力借的是槓桿,在找到財富之路後,只有加槓桿才能走到終點。

窮人思維的金錢觀念普遍停留在,打工賺錢階段。日常消費上,停留在各種生活費用,房貸車貸,孩子教育,老人養老,一個月下來,手裡的錢所剩無幾。即使好像省吃儉用,卻不能改善自己的生活。

如果你也面臨這樣的問題,我覺得你該停下來審視一下自己,是不是思維觀念出了問題,尋找可以改變的方法。

致富的第一步,一定是讓餘錢出現。

從自己到全家的吃穿用度進行盤點,檢視是不是有不必要的花費。最好習慣記賬,把每月的開支記成賬單,在不影響正常生活的前提下,去掉那些不必要的花費,時間久了,就能有一筆餘錢存下。如果沒有餘錢,就要看自身能力與身邊的資源,看是否能匹配得上,把資源變成錢。

餘錢是變富的種子,只有餘錢出現,後面才能說到,合理的財富計劃,讓錢為我們打工等等。所以就像種地一樣,餘錢是種,有了種子才有收穫的可能。

理性地看,雖然人的本質是動物,但人與其他動物的本質區別是思想更高階,這種高階更復雜,更有疊加性,亦有博弈有剋制,而非單純用本能做事、滿足自己最基本的生理需求,而是追求一種更高階的快樂。具有窮人思維的人更傾向於被情緒所奴役,屈從於內心最原始最本能的想法與感受,生活中比比皆是。

根源就在於只求生存,不問需求。茫盲忙,缺乏元認知和第一性原理。

當你在家無所事事的時候,會覺得非常無聊、時光漫長,它就像無數的點移動到不同方向,沒有合力,沒有成果,反而產生嚴重的內耗;

當你制定計劃把時間分成豆腐塊,每一件事有條不紊循序漸進的時候,你會覺得充實且時光飛逝,無數的點移動到了一個方向,看得到成果又有成就感。

循序漸進。自然萬物都趨向從有序到無序,即熵值增加。而生命需要透過不斷抵消其生活中產生的正熵,使自己維持在一個穩定而低的熵水平上。生命以負熵為生。

熵減的過程是痛苦的,前途是光明的。

每天都在忙碌——一種無序的忙碌,就像松鼠:醒著的95%時間都在尋找松塔等食物。

這種忙碌廉價而低階,而若你一直處於這種狀態→將會使自己越來越廉價→進而造成越來越多急迫的忙碌→而這種緊迫會讓你越來越短視→這種短視又會使你越來越貧窮越來越廉價

你陷入死迴圈怪圈無法自拔。

加大投入,敢花錢並不是窮大方,有錢花在刀刃上。

比如你想買車,如果你月薪五千,自己還不夠花,新車到手貶值幾成,更多是為了所謂面子和“省時間”,但你的時間並不值錢,那對於你,買車大機率就是個費用化的事情;

但比如你月薪十萬,買個捷達,每天因此節省兩小時,這兩小時的時間價值所能獲得的產出遠大於車所有成本平攤到每天的金額,這就是資本化的事情,OMG買它!

又或者你是生意人,車是你做生意的剛需排面和遮羞布,那也是一件資本化的事情。

所以你應該也發現了:這個世界永遠不可能是單維的,即使同樣的結果和做法,但是不同情況不同人不同時段去做,合理與否都是不一樣的。

延遲滿足,遠離套路puA,隨時保持清醒和理智。

現在更宣揚歐美文化,自由,但是真正的自由是要以有序為前提的,不然所謂的自由只是無序、熵增而混亂

所以現在大力提倡提前消費其實即是即時滿足的一個表現面,但是這會使你的抗風險能力變低,你的選擇權會變少,變得越來越身不由己,甚至深陷泥淖。

一個人跟你宣揚什麼,一定要先從他的立場和目的考量,商家需要你消費以賺錢,國家也需要消費促進就業等,但你只有一個自己,就要從自己的角度充分考慮。

這又讓我想起一個詞:奶頭樂,感興趣的可自行百度。有奶不是娘,奶頭的目的是割肉。

你看得更遠,才能比別人走得更遠

複利可以想到,你需要很溼的雪和很長的坡;

馬太效應則會造成強者恆強,弱者恆弱。一步錯步步錯,一步對步步對。

有時,兩個人小時候只是很細微的差別,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差距會越來越大,到最後天壤之別,有人在感嘆命運,其實這是一種優勢或者劣勢的累加,這種累加不是加法,可能是n次方

你幹一項工作可能一年才學會,但是後期透過改變工作方法短期提高了一倍效率;學類似的東西

所需時間可能只是原來的五分之一甚至更少

想想小孩子用多少次練習才學會了走路,用多久才學會說話,但後期的進步會越來越快

你是過去所有的自己的總和

做1.1的N次冪,而非0.9的N次冪,在很多事上,都是隻差了那麼一丁丁點兒。

古時國內的思維偏模糊感性,國外的思維偏明確理性,比如中醫與西醫,比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等待某一天醍醐灌頂大徹大悟,類似佛家的“開悟了”,我更傾向於找到具體的點,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透過第二層次與第三層次的反覆迴圈,過程覆盤、總結、糾正、歸納、練習,達到最凝練與最優解,而不是誰說了貌似高深的話就好像很有文化的樣子,這東西弄不好就成了玄學,人也成了江湖騙子。

所謂“悟性”不夠,就容易“走火入魔”,那是精英與騙子玩的遊戲,不具普適性。

我更傾向於認為這種模糊定義是一種故作高深,這容易造成錯誤歸因(歸納與演繹的路徑錯誤)

所以咱們所說的“宿命”是一種錯誤的歸因,即從一個第三層次的點錯誤歸納到第二層次的點,而這個點又貌似恰好會導致無數對應的第三層次的點。

你的環境、基因、自身努力等等對你的性格和思維產生重要影響→性格和思維會指導你的行動→你的行動有因果→無數單軌道及多軌道的行動伴隨複利和馬太效應→人生路徑乃至結局

而宿命論則是:宿命→你的行為和命運。

把自己一生的過程與結果(第三層次)錯誤歸因(歸納)到宿命/天命(第二層次),而宿命/天命(第二層次)好像又能有所指向地解釋任何這一生的過程與結果(第三層次)。

最後躺平任嘲,又把這種失敗歸結為時運不濟、生不逢時、造化弄人、懷才不遇、遇人不淑······而忽略了最根本的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這就會造成兩個極端,要麼戾氣很重,要麼人淡如菊,要麼青燈古佛,人間不值得,雖然結果的指向具有一致性。

因此,如果不解決上層次的點,做事更出於本能而非理智、更無序、時間等資源的運用更多產生費用而非資本、即時滿足,加上長久的複利與馬太效應,你就會陷於這個所謂的命運怪圈,被碾碎於所謂的宿命齒輪之下。

我命由我不由天,人勤地不懶。只要活著就有揚眉吐氣的那一天。

我們不是已經升級了嗎?美其名曰待富者。雖然日子過得一般般,多少有點美滋滋,甜蜜蜜。

在我們心裡,樓上的兄弟比我們這也好不到哪兒去,待窮者貨真價實。這才更讓我們感覺到踏實。

萬物之中,希望最美;最美之物,永不凋零。

人生在世,不要嘲笑任何一種命運,因為我們永遠不知道自己的命運會如何,福禍常常都在旦夕之間。我們在等待福,而他們在等待禍。

人間的事,只要生機不滅,即使重遭天災人禍,暫被阻抑,終有抬頭的日子。

趁你還不老的時候,保不齊天賜偉大的內卷洗牌正是你我鹹魚翻身的大好時機,奧利給!

5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懷念故鄉的縷縷炊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