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定位,就是一個主動設計人生的過程。一個時代缺的從來不是隨波逐流者,而是能夠真正實現自我價值的人生創造者。”
——Windy Liu
2020年發生的疫情,讓很多人的生活變得更加拮据,所謂時代的一粒灰落到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在2020年體現得淋漓盡致。內卷可以說是去年網路上出現最高頻的詞語,可見大家的焦慮有多麼嚴重。
在這個充滿焦慮的時代,個體所能做的,就是主動成長。主動成長聽起來容易,操作起來卻非常困難,沒有人不想讓自己變得更優秀,然而“我們總是間歇性自律,持續性懶散,被自己習以為常的心智習慣所綁架。”
Windy Liu在《心智突圍》這本書認為,要想擺脫迷茫和焦慮的狀態,就必須瞭解自己,認識自己,做好人生定位,清楚自己想要什麼,要做什麼的人是不可能迷茫的。
一. 優秀比成功重要這是一個成功學,毒雞湯盛行的時代,看看之前的咪蒙有多火就知道了。張愛玲說成名要趁早,大部分人眼裡的成功就是成名,追逐名利,網際網路時代,諸多網紅一夜爆紅更是讓許多人趨之若鶩,尋找成功的捷徑。
殊不知,成功是運氣和實力的組合,有些事情更偏重於運氣,而有些事情更偏重於實力。
運氣無法把握,我們能努力的地方就只有實力,腳踏實地的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當我們的目標專注於優秀而不是成功時,我們的內心就會變得平靜而充實,會把所有的時間精力都用來讀書,學習,思考,實踐,而不是焦慮和迷茫。
二. 自我設限,是人生黯淡的最大根源有時候人之所以會迷茫,會焦慮,是因為看不到更廣闊的世界,被各種主客觀因素所限制,比如,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能聽到這樣的句式:“只有擁有了這個,才能實現那個。等我們怎麼怎麼樣了,才能怎麼怎麼樣。”通常來說,自我設限有以下三種模式:
1. 沒有希望
這種人認為自己就算努力了也不會有結果,或許是天生的,大部分情況是因為受過一些挫折繼而變得對生活和自己失去了信心,心理學把這種心態稱之為“習得性無助”。
2. 無能為力
抱有這種想法人的心態其實就三個字——“我不行”。他們心裡有目標,也相信這個目標有實現的可能性,但不相信自己能實現它,因為不相信自己能實現目標,所以乾脆就不做了,不付出任何努力。
3. 沒有價值
第三種人比前兩種人又進步了一點,有目標,也相信自己有能力實現,但是覺得“我不配”,這種心智模式會導致一種自我妨礙情節,越靠近終點的時候,越會給自己製造障礙,比如考研,很多人會在考前一天放棄。
沒有希望,無能為力,沒有價值,這三種自我設限的心智模式都會讓人陷入迷茫焦慮痛苦中,認為前方沒有出路。
三.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18歲的時候,不知道該選什麼專業,考什麼大學;22歲的時候不知道該考研還該工作;25歲的時候,不知道工作適不適合自己;30歲的時候,不知道工作怎麼突破瓶頸,怎麼平衡工作和生活。
迷茫是人生週期性的常態,因為每個階段都會遇到不同的問題,產生新的困惑,解決新的難題。《心智突圍》裡為我們提供了一套“自我定位閉環系統”來應對各個時期面臨的棘手問題:
1. 願景
所謂願景,就是我們期待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過什麼樣的生活。也就是哲學的經典問題,我是誰,從哪兒來,要到哪去,這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內心的真正需求,尋找實現自我價值的途徑,與自己以及外部世界構建和諧的人際關係。
2. 原則
原則,是我們思考行動所依據的準則,是我們在面臨每一次人生十字路口時做出艱難選擇背後的依據。即價值觀,是價值觀決定了我們要做什麼,不做什麼。
3. 計劃
我們生活中經常做各種“偽計劃”,比如:我要讀100本書,我要減20斤等等。這種類似於口號似的偽計劃充其量只能算願望,目標加規劃才是計劃。而“大部分人的所謂計劃,要麼是隻有目標沒有規劃具體行動的願望,要麼是隻有一個個塞滿待辦任務的清單”。
4. 執行
執行就是在安排好的固定時間專注地去做這件事情的相關任務,以達成關鍵結果。
自我定位,人生定位,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成的事。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為自我是經常更新的,隨著年齡和人生閱歷的增加,知識和智慧的增長,我們對自己的定位就會越來越清晰。不管你有多麼迷茫,只要你開始啟動有關自我定位的思考,不斷地探索和成長,人生就會變得越來越美好,因為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