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其實,人生在世,很多事情原本沒有那麼複雜。很多結果,也並不見得要過分用力。好比美人妙目瑩瑩淚,遠勝於嚎啕乃至聲嘶力竭。 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通往羅馬的路未必有捷徑,但一定有一些簡單的方法。而恰恰這些簡單的方法,常常最為人所“不齒”,最容易被人忽視。

“拙”避千般禍

人們都習慣將聰明、智巧看作是一個人莫大的優點。但很多時候,優點未必能夠帶來好結果。 古往今來,多少人因為“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所以,曾國藩也提倡:“天道技巧,去偽而守拙。”在他看來,做人的最高境界莫過於“抱朴守拙”。 曾國藩將時常說自己是愚鈍之人,自己的成功歸於勤勉。為了證明自己愚鈍,常常不惜自揭短處,將自己屢次科考不中的“醜事”拿出來說。說起來,曾國藩也的確並非天資過人,但也絕非像他自己說的那般平庸。曾國藩在27歲中進士,此後極短的時間內連升九級。這顯然不是單純靠的勤勉就能辦得到的。 但他深知,人最容易在自己擅長和有把握的事情上栽跟頭。收斂鋒芒,將自己的愚拙展現給他人,才能安穩立世。所以他說:“聰明外露者德薄,詞華太盛者福淺。”《菜根譚》有言;“君子與其練達,不若樸魯;與其曲謹,不若疏狂。”意思是說,做人與其處事圓滑,不如保持樸實的個性;與其事事小心謹慎、委曲求全,倒不如豁達一些才不會喪失純真的本性。大智若愚之人往往最具智慧,他們通於世故,洞悉人性。 其實,做人不必太用力,不必太算計。 花要半開,酒要半醉,不漏鋒芒的人才更受人歡迎,更容易收穫人心。

“閒”享百般福

現代人常說: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但太多人還是碌碌於眼前的苟且,浮生難得半日閒。因為太累、太難,所以不免發出感慨:人間,不值得。所以,人生若得一個“閒”字,確實是莫大的福氣。 正如南宋無門會開禪師的一首禪語所云: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一個“閒”字,就連蘇東坡也無限地心嚮往之。他在《行香子》中寫到:“幾時歸去,作個閒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 蘇軾才華橫溢,有濟世之志,卻屢屢懷才不遇。因與王安石的激進改革之舉意見相左,於是被貶黃州,如同流放。此時的他,終於成了一介“閒人”。雖仍無限苦悶,卻可以和好友夜遊承天寺,共賞明月竹柏。而他也終於體會到了一個“閒人”的幸福,於是提筆寫出了這樣的詞句:“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哪個黑夜沒有明月?哪裡沒有竹柏?為何卻體會不到像今夜這樣的意趣呢?就是因為像我們兩個這樣的“閒人”太少了。 不光邀朋友夜遊賞月,成了“閒人”的蘇東坡,也有“閒工夫”研究起了美食。他就地取材,用當地盛產的豬肉,文火慢煮,加上佐料,做成了名揚四海的“東坡肉”。被貶惠州之後,在這個嶺南的不毛之地,竟也找到了新樂趣,那便是荔枝。於是有了“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名句。 “閒”下來的蘇軾,雖然無處施展一腔抱負,卻體會到了人世間的無限情趣,這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呢? 蘇東坡是個能讓一切變得有趣的人。自稱“閒人”的他,閒得有趣,閒得有境界。“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人世間的“名利”二字,讓多少“忙人”沉醉其中不能自拔?

人生苦短,轉眼半生。 齊白石老先生有一句名言:一生只願做閒人。與其終日汲汲於功名利祿還未必得償所願,不若把有限的時間忙裡偷閒,做點喜歡的事兒。 說點閒話,交點閒人,讀點閒書,寫點閒文,過點閒日子……

8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人這一生到底追求的是什麼?名利,愛情,金錢,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