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人生之路漫漫兮,徒步而前行!其實對於人生來講,徒步也好,爬山也罷,最大的樂趣就是有上坡路和下坡路,沒有永遠的上坡路,也沒有永遠的下坡路,況且上山下山並非只有一條路,人生也正是如此!

有時候走在深山老林,或者巍峨的山脈上,正所謂:高山仰止!面對高山,我們總會油然而生一種崇敬的心情,因為它的挺拔,它的巍峨,讓我們不得不用一種仰視的目光去看待它,解讀它,那是一種令人可靠,也令人敬畏的心情。面對高山的人生感悟叫我們明白怎樣去做一個像山一樣沉穩的人。大山的品質是默默無言,但是它又是如此的沉穩,以至於讓人不得不去信賴它,接受它,不得不相信它的力量,那無法逾越的高度,那無法撼動的山體!

其實,人生的旅程也是因人而異罷了!正如有人拿著一塊錢站在原地等著不守時的公交車,有人看著手錶正在出發。有時候我們把太多可估計路程卻無法估計時差的事情交給了等待,而那些不願等待的人總是早先估算好時間和路程後已經徒步到達了人生的某個終點。

開心的時候,徒步漫遊,行山涉水,足跡所到之處各種各樣的鮮花競相開放,獻上動人的微笑,一路走來,一路花開不開心的時候坐坐火車,看著車窗外的事物飛快的轉換,出現,然後消失,漸行漸遠,那麼;憂傷還是滿心的倦怠,都可以放下,只剩下未來行程的期待。

如果可以,我想一個人踏上陌生的城市,融入到陌生的人群,看陌生的風景。撇開世俗的眼光,靜靜的看著眼前的一切,或許會有一種別樣的感覺。又或者,我想一個人坐車,就這樣坐著,一直走一直走,直到眼前的風景讓我有種想要停留的衝動,我便下車,開始我的個人徒步旅行!

今朝背行囊,落霞灑紅塵。

願得心安處,煙雨伴此生!

今天週六,本該待在家裡曬曬太陽,伸伸懶腰,搗鼓一下花草,嗮嗮小棉被,也算是過週末了。天生好動的我,哪裡享得了這“福氣”,硬是偏向“虎山”行,有一次整理行裝,跟著戶外情緣的關山北大哥他們早已走在那狂野的山脈裡。看著這熟悉的桂北風貌的山川和鄉野,又一次沉浸在好山好水的田園風光裡,無法自拔!兒時的記憶,曾幾何時,想要走出這大山,總想脫離這黃土地的桎梏,卻不曾想,大山裡的孩子,總歸要與大山相親,與大山相依,仿若又回到媽媽的懷抱,無法忘懷,而是那麼投入,身臨其境,就如沒有斷乳的娃娃,還是那般執拗和纏綿!

今天的徒步路線是:(公平鄉)和平村→神嶺村→大浪村→蘇初香→香竹嶺村→中棚村→桃園村→高段村→西田村→楓木底村→(蘭田鄉)西洲村,這次徒步的人員約20人吧,都是腳力不錯和多年經驗的資深老驢友。這次徒步的路線是關大哥他們走過多次的穿越路線,只是每年草木一春,人生一世,有些小路早已被雜草掩蓋,有些難找。好在大傢伙都很齊心,很快就從山的這頭穿越到山的那一頭,一路上跌跌撞撞,倒也完好無損,也算是完美收官!

說實話,今天徒步的山路,雖然只是其貌不揚的桂北山脈,卻不失大山的靈氣和瑰麗多姿,晨曦初照,而山像含羞的少女,若隱若現;日落西山,餘光橫照,山又顯得嫵媚嫻靜!山腰盤旋的那曲折險峻的小水泥村道,沿山而進,如縷縷飄帶纏繞在綠水青山之中,成為一道獨特的亮麗風景;幽深的峽谷之中,升騰著神鬼莫測的氤氳山氣,如一副神奇的輕紗帷幔,精緻而婉約地繪成了一副山水畫卷;粗曠的山巒,敦厚的村道,別樣的情趣,萬般風情,不知是人在景中走,而是景隨人在動!

早上,小巴車一個半小時,便從桂林城開到了公平鄉和平村口,大夥就開始順著水泥村道步行登山,一路上花紅柳綠,景色宜人,讓人心情大悅!山澗裡時不時可以看到幾戶人家,也有飼養家禽的小農場,給深山帶來了生氣和活力,看著這青山綠水,炊煙繚繞的山川田園,偶爾的家禽啼鳴,每當身臨其境,總有說不盡的遐想和感觸,原來千萬次的徒步,只為這不變的情懷!清晨的空氣有些清涼,微風吹過小樹葉,發出沙沙的聲響,讓人感到心曠神怡!

山澗的的小溪水嘩嘩的流著,看著山溝邊被水衝過的痕跡,便知,倘若在春季之時,定時洪水濤濤,哪有冬季的這般孱弱。一塊塊裸露的不規則的石頭,鑲嵌在山溝裡,形成一個個不大不小的小水潭,若是在夏天,這邊是清涼解暑的好去處!偶爾,會看到一輛座小石橋,點綴在山澗中,串通了山兩邊的出行,橋雖然並不出名,卻那麼質樸的承受著來往的車輛和行人,任勞任怨,像是一個性格內向的中年男人,質樸而沉穩。

大部隊繼續向深山進發,步行大概一個半小時,走到了一個叫桃園村的地方,只有幾戶陳舊低矮的小木屋,雖然也有兩層樓,卻看得出這裡似乎與世隔絕般,木屋的外牆壁還寫著“毛主席萬歲”等字樣,便知這已有些年頭,無論是木頭的侵蝕和風化,已然是山村最有奔頭和念想事情吧,由於時間較充裕,便與村裡的大爺聊了幾句,順便問問路,最後順著大爺知道的小路,繼續向山裡行進。偶爾也會遇到在山裡拾柴的大娘,大娘也很隨和搭話,沒有城裡人的生分和陌生感。

我繼續跟在一位大叔身後,徑直穿過山林,穿行到一片毛竹林裡,看著一路被砍倒的毛竹,時不時有幾根橫臥在小路上,後來瞭解到,這是砍竹人為了方便拖行毛竹,特意擺放在路上的,看著發黑的毛竹,有些腳一踩便碎掉了,這定是有些年頭沒人來運輸毛竹了,看著這些低矮瘦小毛竹,就已猜到了幾分!

還是來插說一下公平鄉和蘭田鄉的簡介吧,據靈川縣誌記載,公平鄉位於桂林市靈川縣西北部,距靈川縣城40千米,西與臨桂區相鄰,北、東、南分別與蘭田鄉、九屋鎮、潭下鎮相鄰,行政區劃面積約150平方千米;其中,陸地面積130.05平方千米,佔86.7%;水域近20平方千米,佔13.3%。明朝時期,靈川縣劃分為4鄉,轄區屬甘泉鄉。清朝年間,廢鄉設都,全縣劃分為7個都,轄區屬七都;清宣統二年(1910年),廢都設區,全縣劃分為7個區,轄區屬七區,治所公平圩。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全縣調整為東北區、西北區、南區3個行政區,轄區屬西北區;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撤區設鄉,全縣設25鄉,轄區設3鄉:公平鄉,治所公平圩;黃潭鄉,治所松柏村;巖山鄉,治所毛南村;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靈川縣縮編機構,全縣25鄉縮編為14鄉,轄區3鄉合併,稱公平鄉,治所公平圩。

公平鄉境內青獅潭水庫總面積20平方千米,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批准的省級旅遊度假區;其中在公平境內的公平湖湖面面積有15平方千米,最深處達40米,呈扁圓形;另有“象山獨蹲”景點,為靈川老八景之一。

公平鄉有靈川—青獅潭—公平,公路相通,其中靈川—青獅潭為二級公路有22千米,青獅潭—公平為四級瀝青公路通18千米;另外,還有一條潭下—巖山—五通公路與臨桂區相通;轄區內行政村實現“村村通”水泥路。公平鄉地勢由西北傾向東南,東西相距9千米,南北相距26千米,地域為狹長不規則山槽地帶,東有白雲山、西有雞籠山、南有羅峰山、北有銅豉山、中有玉屏山、象山、羊角山、筆架山、文筆山,全轄區山地面積佔80.2%。

蘭田鄉則位於靈川縣西北部——青獅潭水庫上游,與臨桂縣、龍勝縣交界,總人口6200多人,區域土地總面積116平方公里。屬山區鄉鎮,海撥226——1720米,森林覆蓋率達87%,蘭田鄉地處越嶺餘脈,竟內高山重疊,96%的面積為山地。年均日照少於1430小時,年均氣溫18,為青獅潭暴雨中心,年平均降水量2450毫米,是靈川縣降雨量最多的地區。蘭田鄉屬邊遠山區,物寶天華,豐富的竹木、水力、礦產、生態旅遊等資源,具有較大的開發潛力。

蘭田鄉民族歷史悠久,境內瑤族支系有盤瑤、紅瑤兩支。盤瑤當地人也稱“盤頭平紅瑤”,因其用數尺花紋帶盤結成的頭妝而得名。盤瑤的13條嗩吶曲堪稱民間音樂的瑰寶。紅瑤因其婦女穿自己編織的紅衣衫故稱紅瑤。每年三月十五日是紅瑤同胞的紅衣節。紅衣節是紅瑤同胞的特有的民族節慶日,有著悠久的歷史,對山歌、跳長鼓舞、比長髮、評寨花、體育比賽等民間文藝,使紅衣節的內容十分豐富。

現蘭田境內瑤族有盤瑤、紅瑤兩支,其族源如下:蘭田的瑤族主要居住在蘭田南坳、兩合的趙姓盤瑤,於明末清初從廣東韶州府樂昌縣海洋坪轉昭平、臨桂、興安等處遷來靈川住蘭田部,於康熙四十七年進入蘭田鄉南坳深潭王。俗稱海洋坪盤瑤。盤、鄧兩姓,據其族譜記載,祖籍同為廣東韶州府樂昌縣,於明景泰年間遷至興安犀牛望月地居住,爾後又遷靈川、臨桂等地。紅瑤人口不足100人,明末從龍勝潘內附近的孟子寨遷來蘭田兩合三仙洞,後遷至上板壘界定居。

據傳盤瑤先祖為盤瓠,乃東周周平之神犬。因平高麗國國王耶律鏡謨造反有功,被周平王招為附馬,冊封領地江東會稽山(南京),生六男六女,周平王欽賜盤、趙、沈、馮、李、鄧、包、周、鄭、胡、雷、彭十二姓。並下發《過山黃榜》允許十二姓盤瑤見官不下跪,過渡不開錢,耕山不納稅。解放前瑤族人民的地位十分低下。元朝至元元年(1335年)蘭田、米落一帶瑤民被廣西宣慰史兼元帥章伯顏率兵鎮壓“斬首三千級”。清康熙56年(1717)靈川知縣樓儼利用“堡丁、僮丁、瑤丁”為前鋒鎮壓廖三義軍。清代官府強行“風俗改良”,強命瑤民改裝易服,凡有穿瑤族服裝者一律捉拿關押,強迫剃頭,強行同化。民國23年(1934)暴發桂北瑤民起義。現蘭田南坳的下黃皮江,為靈川的中心點之一,鄧廣明封為大元帥在黃皮江設壇拜神招兵,起義失敗後,官府在龍勝、興安、全州等地將義軍殺害,並強命瑤民“改土歸流”,規定村、甲長不得由瑤人擔任。國民政府借瑤民“放蠱”為名,聯合靈川、龍勝、義寧、興安四縣聯團鎮壓瑤民、壯民,並刻“告示碑”於蘭田二十四田村(尚存)。解放前,被遭活埋的瑤胞多人,直到1956年以前冷水涔、東良、深潭還有借禁“放蠱”活埋人的事件發生。後人民政府將操縱、組織者逮捕法辦,方得以制止。解放後,瑤族人民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1954年成立南坳、流豐、柳岌三個瑤族鄉(含臨桂),1957年撤區並公時成立蘭田鄉。

原歸正傳,就這樣,大夥在毛竹林裡穿行了近2個小時,已是午後1點鐘,才在下山的半路上,找到一塊小平地,原地休息和吃午餐,順便等待後面的隊友,基本上大夥也是三五個一堆,各自分享帶來的美味美酒,就這樣,大夥用餐約一個小時,結束休息,繼續找山路下山。這下山的路,還真是不好走,因為小路由於人跡罕至,早已掩埋在雜草當中,無法下腳,好在關大哥他們經驗老到,很快找到出路,大夥順利下山,走到一條深澗裡,由於冬季,乾旱,早已沒有太多的水在流動,只有一小股山泉水在往下游流淌著,山澗旁邊時不時看到一些野生的芭蕉樹,由於冰凍的緣故,芭蕉葉有些發黑和枯黃,在晚霞中,搖曳著,倒影著,讓人心生憐惜。

很快我們走到一個叫西田村的地方,村裡也是擺放著好多早已加工好的毛竹片,據說加工好,再賣到城裡建築商那裡,價格會好一些,其實對於山村來講,也只能是靠山吃山,靠水喝水罷了!這也是一個比較古老的小山村,村裡的人大部分都出去打工,務農的人已經不多,好多房子都是沒有人居住,估計也要到過年才回來吧,只有一些老年人在村裡守著。這也許正是目前國內的一些現狀吧,但願,多年以後,會有所改善,不用離家,便可以安居樂業!看著這些較陳舊的房子,不知是感觸?還是沉悶?總有一些難名狀纏繞在心頭。

其實,村裡岔路還挺多的,也是一位好心的阿姨給我們指了方向,我們才順著西洲村的方為繼續出發!這裡有個小插曲:由於之前溝通的問題,多走了一節岔路,後面跟同伴問清楚,才折返回來繼續往西洲村進發!就這樣,大約走了近一個小時,才走到西洲村(青獅潭水域),也算是最後終點吧,小巴車早已等候在那裡。走在前面的隊友們早已拍起照來,三五個好不開心,幾個小姐姐還在農家的小舟上擺拍起來,瞧瞧這背影,便知有多嗨了吧,哈哈!

說說青獅潭吧,它的水域,還是不錯的。青獅潭位於灕江上游,距桂林市區28公里,與靈川縣城相距19公里,景區由東湖、西湖和公平湖組成,總面積170平方公里,湖水面積約30平方公里,陸地面積141.7平方公里,湖水容量6億立方米,號稱“華南第一湖”。是離桂林市最近,最大的原始生態自然保護區。

它是在周總理關懷下建成的一座大型水庫。總庫容6億立方米,大壩高62米。最高水深60米。湖水面積27.9平方公里,相當於北京頤和園昆明湖的16倍。夏日水溫為20℃左右,無大風; 四季水色澄碧,水質特優。分兩個湖區:公平湖在西,湖水面積1萬畝,深40米;呈扁圓形,湖水澄碧,煙波浩渺,島嶼羅列,崇山環擁,朝暉夕照,如詩似畫,有“小洞庭”之譽。仙人湖在北,略長。湖水面積1000餘畝,深40米。連結兩湖的河道呈曲尺形。沿河或峭崖壓江,或竹木拂岸,迴環曲折,村舍錯落,佳景疊出。庫區雜居漢、壯、瑤、苗、侗、回、黎7個民族。西洲村為壯族村。青獅潭溶湖光山色和民族風情於一體。它與靈渠、桂柳運河同為桂北古今三大水利工程。水面海拔225米。1982年,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為“乙類開放旅遊點”。為1990年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首批公佈的22處自治區級風景遊覽區之一,1994年被廣西區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旅遊度假區”。有機動遊船37艘。

當遠處夕陽西下之時,天和地彷彿連在了一起,夕陽正慢慢地向山下墜落。太陽的身邊,漸漸地聚攏了許多祥雲,五彩繽紛,像是在展示著晚霞的美麗!此時已是下午4點半,大部隊也便開始返程,隊友們帶著一身的疲憊和放飛的情緒,即便是顛簸的山路,也很快進入了夢鄉,卻也歸心似箭,一路朝桂林方向返城!

6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心事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