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人的一生,如白駒過隙,其實非常短暫,長壽者不過百歲,這樣的人,不過寥若晨星,能活八九十歲的人,都不多。這樣短暫的一生,有四件事,絕對不能等!必須抓住機會,努力去做,這四件事情就是:一修行;二行善;三盡慈;四盡孝。其他的事情,可以緩一緩,等一等,這四件事,都是我們一生最重要的事情,一定要去做。

一:修行。我們生生世世,在六道輪迴中打滾,這六道就是天道,修羅道,人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其中後三個是三惡道,一旦墮落,苦不堪言,一失人身萬劫難復。投胎做人是非常難的,佛經《雜阿含經》裡有一則描繪“人生難得”的譬喻說:在幽暗的大海深處,住著一隻烏龜,這隻烏龜雖然壽命比宇宙還要漫長,但是它的雙眼卻瞎了,看不見一絲的光明,在漆黑的深海里,它生活在永無止境的黑暗之中,每經過一百年,才有機會浮出廣袤的海面。大海中飄蕩著一根長長圓圓的浮木,浮木的中間挖有如其頸項一般大小的孔洞。亙古洪荒以來,浮木就隨著驚濤駭浪忽東忽西,載浮載沉。突然有一天,這個烏龜的頭鑽進這個孔洞,我們得生為人,就如同這個盲龜在大海中,腦袋進了圓木孔洞一樣艱難。

佛在《四十二章經》的記載說:人命就在呼吸間,一口氣上不來,就是來世了,世間的一切都與你無關了,所以修行不能等,真正修行成佛的法門,就是六度波羅蜜: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止觀)、智慧。唸經,放生,超度,這都不是成佛的路,尤其很多人把每天誦經多少當成修行,這是錯誤的,讀經的目的是找到適合我們自己修行的方法,然後按照這個方法實行,讀經本身不是修行。就像一個人問我們月亮在哪裡,有個人用手指給對方看,於是很多人就把手指當成了月亮。

比如很多人修行淨土法門,都知道了唸佛成佛,但是佛經明確說過,唸佛成佛的基礎是修好淨業三福,淨業三福修好了,才能唸佛成佛,淨業三福第一福講的就是做人的道理。淨業三福分別為:第一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第三福: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很多人自己家都過得雞飛狗跳,你靠什麼成佛,哪個佛國會要你一個和自己家人都合不來的人。

二:行善。我們知道,一個人只有行善,自己的命運才會越來越好,比如明朝袁了凡,就是靠行善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但是善有真有假,真善發心是為了別人,不計較自己的名利得失,中峰禪師說:有益於人,是善;有益於己,是惡。有益於人,則毆人,詈人皆善也;有益於己,則敬人,禮人皆惡也。是故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則為真;利己者私,私則為假。

所以說,利人之善才是真善,利己之善則是假善。發於內心的善行是真善,裝給別人看的善行是假善。無所求而為之善是真善,有所謀而為之善是假善。但是我們行善也要有智慧,因為這個社會利用別人的善良而行騙的人是很多的,你想行善,稍不注意,就落入騙子的圈套,我們付出了錢財、精力、物力,但是卻幫助了騙子邪師,這樣我們就和他產生因果關係,自己給自己鋪就了一條上三惡道的路,怎麼下去的自己都不知道。沒有智慧的行善,不是成了東郭先生,就是成了別人嘴上肥肉。

三:盡慈。我們知道,孩子的成長就在瞬間,而小時候經過的事情,會影響一個人一生,一個呱呱落地的嬰兒,很快就長大了,在孩子成長階段,當父母的,一定要把愛孩子,教育孩子,放在第一位。因為孩子的成長是不等人的,就像一個小樹,如果小時候長彎曲了,等長大了,我們也就沒辦法把他正過來了。

我們首先要明白,自己雖然做了父母,我們也不是神,不能用孝道的大帽子壓孩子,不要被某些人講極端的孝道誤導,不要動不動“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句話不對,我們也不是佛,怎麼會沒有不是,不能因為做了父母就成了高高的上帝。

還有不要以為聽話的孩子就是一定好,循規蹈矩不是道,循規蹈矩的人,是父母眼中的乖孩子,老師眼中的好學生,領導眼中的順民,大家都喜歡循規蹈矩的人,但是美好的生活,從來不是循規蹈矩的人創造的,循規蹈矩的人永遠是別人手裡的工具。真心要為孩子好,父母必須以身作則,父母好了,孩子一定好,父母不好,你的孩子,是不會好的,好孩子是德養出來的,不是錢養出來的。

富養女兒,窮養兒,是個悖論,不成立。窮人孩子,怎麼都要窮養,因為你能力有限。本來就沒錢,對兒子還要窮養,對孩子太苛刻了,他長大以後,因為小時候窮怕了,他可能形成一種對金錢極度貪婪的心理,這可是有百害而無一利。

窮人女兒,你再富養也是能力有限,你不可能滿足她所有要求。搞不好還養成好吃懶做的毛病了。富人的孩子,再窮養也是瘦死駱駝比馬大,你難道給他吃剩飯嗎,不能。所以養成孩子健全的人格,比什麼都重要。孩子是教和養出來的,不是單純的養,教更重要。

教育孩子的原則是先養後教,養就是專門提他好處,不批評,不指責,長了,孩子會對你產生極大的信任和依賴,這時候才可以一點點教他,不對的地方可以叫他改正,但是也不能急,如果孩子不服你,你說再好的話,他也不會聽的,你越教,矛盾越大,同時大人以身作則是最好的教育。自己惡習一大堆,還要孩子好,根本不可能。

一個從小在愛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才會具有健全的人格,長大以後也懂得愛別人,一個在沒有愛的家庭長大的孩子,長大以後也不懂得怎麼愛別人,父母的一切影響孩子的一生,愛複製愛,冷漠複製冷漠,打罵複製打罵,他以後會把這個模式再原封不動的複製給自己的孩子。這樣一代代複製下去,最後直到把一個家族徹底毀滅。

都把孩子比喻成花朵,那麼花朵怎麼養?必須要細心呵護,要經常給她曬太陽,這一點,喜歡養花的都知道,比我精通,而且不同的花朵需要不同的養護辦法。

既然知道花朵要呵護著養才能養好,那麼養孩子呢,孩子比花朵更珍貴無數倍。

平時都口頭上說孩子是花朵,這個道理誰都知道。但是一朵花,你如果經常打一下,搖一下,這個花還能正常生長嗎?還能正常散發香味了嗎?還能美麗您的家庭嗎?

慈不是溺愛,不是放縱,而是一種負責任的大愛。

四:盡孝。父母一天天老去,說不上哪一天就走了,所以我們盡孝不能等,很多人講孝道,都提到大舜,大舜是大孝不假,但是天下就一個大舜。而且大舜也不是愚孝,父母打他的時候,打的輕,他就受著,打的嚴重時候他就跑了,父母要殺他的時候,連舜的影子都找不到。現在某些人就知道斷章取義的鼓吹大舜對父母服從的一面,卻從來不提大舜靈活機動的一面。這種愚孝的宣傳方式,不知道誤導害了多少無知兒女。現在的孝在某些人眼中就是絕對服從,逆來順受的代名詞。這對人性是非常非常有害的,對建立和諧社會更是有百害而無一利。

孔子在孝經說:“父有諍子,則身不陷於不義。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諍於父,臣不可以不諍於君。故當不義則諍之,從父之令,又焉得為孝乎?”這話說得多麼好呀,多麼合情合理呀!這與“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一句話形成了鮮明的對立。

中國過去有許多提倡愚孝的議論和故事,產生了很大的不良的影響,造成了無數人間悲劇。我們要孝,但是我們絕不愚孝,我們要有自己的觀點與主張,從義不從父,才是真孝。事事聽父母的,無條件服從父母,陷父母於不義,其實是大不孝。孝的目的是讓父母生活更美好,而不是讓他們因為一時的快樂而最後落入泥潭。

孝就是笑,老人看到我們就笑,我們看到老人就笑,我們就是盡孝道了。

6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還是先把自己鑄造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