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你是否也有著這樣的共鳴?

當到了生命的某一個節點,我們似乎陷入了一個怪圈,不敢踏出去,也不敢讓別人進來,害怕發生一些我們無法應付的事,然後選擇維持原狀了,但看到平庸的自己,始終不甘於此。

想起前幾年流行的一句話:我不敢下苦功琢磨自己,怕終於知道自己並非珠玉;然而心中又存著一絲希冀,便又不肯甘心與瓦礫為伍。

那不甘於此卻無所行動的你

在害怕什麼?

01 或許你在害怕犯錯

要求自己不能犯錯的背後,是害怕平庸。

但往往,不敢犯錯的代價是全面的平庸。

現在有很多年輕人會認為自己是糟糕的,什麼都是平平無奇,沒有什麼突出的優勢,也沒有被人誇獎的成就,但同時又不肯踏出去,害怕犯錯,害怕本來就糟糕的自己變得更糟糕,畫地為牢。我們之所以認為自己糟糕,是因為覺得自己不該平庸,也清楚自己不甘於平庸,明明知道自己可以更好,卻像溫水裡的青蛙一樣習慣了舒適圈。

我們當然知道走出舒適圈有更大的世界,但是舒適圈長時間的浸潤使我們已經失去了打破現狀的勇氣,懶惰和拖延成為了我們思維停止活躍的兩大凶手,在一天天的逃避問題中,我們只會離自己理想的人生越來越遠,跟朋友交流只會說“等我有錢了.....”、“等我升職了......”“等我成功了......”,不要等,要行動。

懷特·黑德說:“畏懼錯誤就是毀滅進步。”換言之,不敢犯錯帶來的正是我們所害怕的平庸。

我們人生走的每一步都應是算數的,無論是行差踏錯,還是步步高昇,都是有其意義,沒有白走的路,即使我們不斷在犯錯,但也是在試探著接近成功的路,只有敢於去摸索,敢於去犯錯,敢於去反思,才能使自己更強大。

02 或許你過於追求完美

有些人總是想維持自己優雅而從容的形象,力求自己保持“完美”。

當我們暴露自己短板的時候,往往會把這個不完美無限放大,也誤以為別人一直盯著自己的失誤,越想越覺得自己無地自容,陷入想象的怪圈了無法自拔。其實,這涉及到社會心理學的焦點效應,所謂焦點效應就是人們往往會把自己看做一切的中心,並且直覺地高估別人對我們的注意度。事實上 ,別人並不會牢牢記住你的失誤,一天半天,甚至半小時就會忘記,我們總是高估他人對自己的關注度,所以不妨放鬆一點。

我們耿耿於懷在自己自己是否保持完美的思維上,事事追求完美,事事追求正確,大腦總是緊繃著,反覆暗示自己不能出一點差池,陷入自我苛刻中無法放鬆,把自己弄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而這種狀態剛好彰顯了我們的對待出錯時候無法自如的狼狽之姿,到頭來功虧一簣。

不妨放鬆一些,坦然一些,允許和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03 無人是珠玉,無人是瓦礫

所謂珠玉和瓦礫的比喻,只不過是我們逃避的藉口,是自己沒有前進的決心和勇氣,終究是自己自願畫地為牢,自怨自艾,接受一個事實吧,沒有天生而完美的珠玉,也沒有隻待在屋頂的瓦礫,有的只是諸多借口,不肯前進的你。

在探索未知的道路上,犯錯是必定的,但犯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對待錯誤時候謹小慎微的懦弱和畏懼,使自己寸步難行。犯錯只是一次失敗的經驗,是一次提升自我的機會,接受自己犯錯的事實,找出錯誤的原因,做出最大的彌補,下一次杜絕發生類似的錯誤。

同樣,我們在努力的過程中,會發現自己越來越多的不完美,越來越多的不足,這是一種正向的發現,瞭解並且接受自己的不足,讓其成為我們前進的動力,使自己內心充實起來去做我們想做的事。

走出舒適圈,我們可能會無所適從,會遭遇挫敗,會困難重重,但是隻要你下定決心踏出那一步,這些都會為你修建一條屬於你自己的路,成就一個更好的你。

海派心理學者姚陽工作室

致力於普及尋常實用的心理學知識,

追求讓更多大眾受益於心理學普及。

15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積極地面對壓力,你可以將其做成苦的 也可以做成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