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從幼兒園到成人世界,幾乎每一個集體中都會上演“孤立、排擠”的戲碼。

學校宿舍裡,室友們天天打遊戲,你一個人每天泡圖書館自習,被孤立;

辦公室,同事每天都在聊天打諢,你一個人埋頭苦幹,被排擠;

朋友聚會,聊的都是家長裡短、娛樂八卦,你想說點別的,卻冷場。

關於孤立,我們印象裡的畫面,是一個孤單的小人兒被無情地推擠到人群之外,孑然站在黑暗裡。我們一直以為,他們是孤單的,因此也只會是極少數的。

俗話說,近朱者亦,近墨者黑,人們更傾向於跟自己的“同類”玩耍,因為“同類”的選擇和相處模式與自己類似,可以大大的節省我們的認知和思考成本。

例如,從名校出來的人,更傾向於跟名校的人交朋友,因為他們認為,大家都是名校出來的,見識、心態、眼界都會差不多。

在工作中也一樣,那些來自同一個地方的人,比較容易抱團,這些人的關係也會更好一些。

這些“圈子”裡的人,都是基於某種“同類”的標誌而聚在一真起的,比如同共的興趣,又或者大家都是同學、同事,或者其他什麼相同的背景。

當某個“圈子”裡有一個人,表現得跟其他人都不同,超出圈內人對於他的認知,會發生什麼事呢?

圈裡的人會感到害怕!

打個比方,優秀的人因為自身素養高、技巧全面,又非常看重時間和效率。領導交代給他的工作往往一小時不到,就乾淨漂亮地完成了;這還不算,自己還經常主動找事情幹,甚至幫助一些同事完成他們做不了的工作。

一來二去,領導就覺得:小夥子人不錯,既然可以一個人幹兩個人的活兒,那就乾脆把不能幹活的那些人都辭退了,活兒全交給他,還可以節省人力成本。

這種走別人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的人,誰會喜歡?

於是你覺得對於他的認知和判斷都有錯了,你會害怕,害怕什麼呢?害怕自己不如他。

在一個圈子裡,如果人表現出進步的跡象,很容易受到大家的警惕,這個圈子也會變得不穩定,最終分崩離析。

而應對這種情況的最簡單方式就是:排擠。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企業會出現所謂的“螃蟹效應”,在一個辦公室裡,有一個員工出類拔萃,就很容易受到針對,直到他離開,或是變得平庸。因為群體不允許過於出眾的個體存在,那樣會讓群體變得不穩定。

心理學家Carol Dweck提出了一個觀點。她認為,人的思維模式可以分為兩種:固定心態(fixed mindset)和成長心態(growth mindset)。

第一種,你的能力是一成不變的,而整個世界的存在就是為了測驗你的能力,他們害怕面對失敗,因為在他們眼中,失敗意味著對自己的否定,意味著自己能力的不完善。

第二種,能力是可以成長的,整個世界就是為了幫助你成長。 他們會樂於去做充滿挑戰性的事情,樂於從失敗中總結和提高,對他們來說,按部就班的成功才是最無趣的。

大部分人是固定心態。他們喜歡穩定,能力穩定,圈子穩定,收入穩定,身邊的人最好也穩定。他們害怕變化,一但身邊有人出現變化,他們就會想方設法去排擠這種變化。

第二種成長心態的人會認為,人生就是一場升級打怪的過程。他們希望身邊的人都突出、優質、與眾不同,這樣他們才會感到興奮。成長和優秀才是他們想要的圈子。

但是,這個世界上的大多數人,註定了只會淪為平庸。所以下一次,如果你一心學習,卻被整個集體孤立;當你做了一個人的忙,卻被認為是討好,沒事,這隻說明一件事:你已經優秀到這個“圈子”容不下你了。

是時候找尋更廣闊的天空了

4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你只要活的比你的父親好,你這一生也算有意義。